优化益智课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2018-07-30苏艳
苏艳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所以,在益智课堂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自觉性与独创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以“趣”激活思维的主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思,勤于思,自主于思。例如益智活动“九连环”,可以激情导入,激发兴趣。简介九连环,它是中国传统的有代表性的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九连环能既练脑又练手,对于开发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活动手指筋骨大有好处。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习工作的专注精神和耐心。九连环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发明于战国时代。它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宋朝以后,九连环开始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欢它。很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提到过九连环,《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在国外,数学家卡尔达诺在公元1550年已经提到了九连环。后来,数学家华利斯对九连环做了精辟的分析。格罗斯也深入研究了九连环,用二进制数给了它一个十分完美的答案。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互助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以“动”启动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思维起点高;二是思维过程简捷;三是迁移能力强。而小学生的思维则需要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教学中,以动促思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的手、眼、口、脑协同参与学习,通过具体的操作,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凸现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实,这里所说的“动”还有“实践”之义。如, 益智课堂“有趣的四巧板”教学,培养合作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初步培养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趣味拼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出制作四巧板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拼摆不同形状的图案,体会图形的变换,并对作品做出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重点是引导学生制作四巧板,并利用四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难点是组织学生运用四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以“说”引发思维的深刻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思考的过程、方法,使得越说越明白,越说越丰富,越说越深刻,从而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整理、揭示规律。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更具有理性色彩。《汉诺塔》这节课的重点是解决理解思路和策略的问题,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单数环的第一步挪移到目标柱上;双数环的第一步挪移到过渡柱上。而随着圆盘数量的增多,部分同学开始出现步骤倒错的现象,从而明确三根柱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目前要把哪几环放在哪根柱子上”这一暂时性目标,不断更换目标柱,而其余两个柱子也顺应发生变化。在柱子转换的过程中思维得以训练。可以说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汇报时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辨”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上,让学生辨析具有相关属性而又具有独特性的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例如:《绳套脱身》活动,将绳套套在右手臂上,右手掐腰,形成封闭状态。请同学们在保持不破坏绳套和手臂状态的基础上,让绳套巧妙地脱离身体。学生们一看到这个活动,自然就会想到将绳套从头上或脚下取出,认为很简单。于是,纷纷举手,阐述自己的设想。可是当学生们在小组里,通过合作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时,没能让让绳套脱离同学的身体。我请他们交流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感受。学生们开始辩论:有的充满怀疑地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活动;有的则认为可以解决;有的说在分析问题时,当你使用常规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就要另辟蹊径,换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我让同学们讨论:要想让绳套和手臂保持原样,除了在身体本身上做文章、想办法,还可以借助什么呢?学生们想到了身上穿着的衣服。于是我请他们再次在小组里相互合作,试着借助衣服,思考、实践怎样让绳套完好无损地脱离身体。同学们有了新的思路,实践的热情再一次高涨,他们不断地借助衣服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当他们一次一次经历失败,就会尝试其他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起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思维的批判能力,在批判中提升思维水平。当绳套完好无损地从衣服中取出,脱落到脚下,同学们在惊喜的同时,更感受到批判思维带来的成功喜悦。
五、以“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打破定势,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激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动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流畅、变通、独特、首创与独创等发散思维的训练。“单槽立柱”属于巧解类器具,难度较大。在教学时注重孩子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拿出小铁环的突破口是什么?”,“说说你的策略?”,每个问题都直切要害,引发孩子思考。从而引导孩子们找到“结绳结”、“摘铁环”两个关键环节。运用“解”、“钻”、“套”、“穿”、“摘”几个动作反复尝试。益智课堂中通常采用质疑、联想、求异、逆向、发散等训练方法。特别是在发散思维训练更易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具有新颖成份的智力结果。
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采用“多变”“多解”练习,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