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07-30程建军

关键词:结合渗透德育

程建军

【摘要】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本文结合教学时实践,分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体育 德育 结合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35-01

“體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是毛主席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到的,特别适合当下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所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和德育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结合体。

一、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关系

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之间仍存在着有机联系。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方式就必然蕴涵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活动。它不但能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还是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热爱劳动和爱护公共物的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例如接力跑、球类、游戏、拔河等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校园集体舞是美育和体育的相互渗透,但不像竞技体育那样激烈,既可以建立学生友谊、锻炼身体,又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但是目前因为注重中考体育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对于课堂上德育教育的培养,导致老师对于体育课程的忽视,削弱了体育课自身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国的体育运动历史悠久,有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也有很多民族体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体育教学德育过程中需要增加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平。

(二)爱国思想教育

爱国教育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很多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的表现,都是怀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团结合作的品格

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集体合作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得精神,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的课程,对于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有着十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中学教育中,每年都会进行运动会的举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集体荣誉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着装的要求,上课集队的要求,练习转换的信号、手势等等,通过课堂常规的教育,能够严明纪律,严格要求。培养吃苦耐劳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深入钻研,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渗透德育教育。

(二)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

(三)树立学生的典型与榜样

这是一种依据学生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提出的通过优秀个人或集体的模仿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方法。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可以接触到很多比赛、优秀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和为国争光的事迹,通过这些典型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要注意用学校中的先进个人集体等榜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不断的加强为人师表的修养,要有高尚的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克己自制,行为举止稳重、文明。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四)用激励竞争去锻炼心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激励竞争法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先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借此来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四、总结

所谓“校园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体育老师要配合学校及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指导他们在做好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多方面培养爱好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何国庆.体育课堂“三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6(09):60-62.

[3]罗运捷.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好家长,2015(47):223.

[4]万松强.如何利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3(37):111-112.

猜你喜欢

结合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