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2018-07-30胡丽娜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角预设三角形

胡丽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数学学科的教学,低、中、高年的数学都教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解决的问题,但自己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名师,不耻下问,一个个难题最后都得以解决,为此,自己也对数学有效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传统的数学教学,相当部分的老师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注射器”,把学生接受知识当成了“容器”;老师不停的往容器里注入,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接受,也不管有没有真正注进去。其实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有悖于教育理念的。经过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观察、探索、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而对这种形式的变化,我不敢妄下结论说它是好还是坏。让我们去看看今天的所谓公开课、示范课你就明白了什么是课堂上的“互动”——,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二是多讨论,教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而其结果却变成了老师与个别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一问一答,久而久之不仅放弃了大部分学生而且把那些爱动脑爱思考却不善言谈的天才给掩杀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笔者认为,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去,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肺腑之言。若能把学生当成是推销自己知识的“上帝”,那一定能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交流,师生之间也一定能产生知识的情感碰撞与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我认为的实质上的“互动”。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不难,但我认为本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基于以上理念,这节课我设计了以“测量—猜想—验证—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学习到新的知识。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此处入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接着,通过量一量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误差)。引发学生的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是180°呢?这时学生就会想出很多的思维方式。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练习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了基础。在这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的“角色”。因此说,当教师能真正撕下“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纱,脱下权威的外衣,和蔼地走进教室,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道打破宁静的教室时,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充满平等、民主、祥和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展开丰富的想象;若教师再能抓住时机,适时加以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互动”向积极的方向展开。当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产生共鸣激发效果时,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分享成功的收获,从而达到和谐、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是最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练习上,我重点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练习的安排上,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档教育出书社,2000.

猜你喜欢

内角预设三角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三角形表演秀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