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2018-07-30何夏宁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方法

何夏宁

【摘要】“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从学生年龄特点、读物特点、阅读能力元素出发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教会学生使用合适的方法对整本书进行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 阅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85-01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的传统。早在1941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1]。《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年段目标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以书的精彩内容吸引学生。儿童文学家金波的《乌丢丢奇遇记》,情节奇巧,文字优美,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朗读一段,读到精彩处,戛然而止,把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他们欲罢不。

2.畅谈读书感受吸引学生。教师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述)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和对读书的渴望,产生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愿。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广泛地阅读。

3.以自身的榜样吸引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阅读行为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激情。如每天晨读,教师率先投入阅读,让学生亲身感受读书“磁场”的吸引力,从而情不自禁地加入读书的队伍[2]。

二、教给方法,学会阅读

阅读整本书,要先了解与这本书相关的信息,先关注书名、作者、目录等,可以快速地阅读序言或内容梗概,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信息。如在读《没头脑和不高兴》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书的作者,然后介绍他们都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他们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做到“三读”

(1)读封面、目录。学生拿到一本书,首先要学会看封面,从封面获取信息。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吸引人,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想象、猜测故事內容,这样的导读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同时,学生还可以从封面上获得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对书中的阅读会更有帮助。

(2)吸收性阅读。有时读书是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需要进行吸收性阅读。这种阅读所涉及的领域往往是学生不熟悉或不大熟悉的,因此,阅读就不能追求速度,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把知识输入自己的信息库里贮存起来加以运用。

(3)细品性阅读。针对语言优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魅力,并通过摘抄、背诵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审美的满足,一种生活的感悟。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

2.学会“四到”

(1)心到。读书不用心就是死读书。阅读整本书时,应告诉学生要边读边思: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是思想的熏陶,还是写法上的启迪,抑或生活的感悟?

(2)眼到。读书属于视觉享受,要看清楚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经典作品的每一个字都有含义,都很精准,都很优美,尤其古典诗词字字珠玑,百读不厌。

(3)口到。学生读后的讨论能增强读书效果。可引导学生就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展开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困惑,深化理解,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4)笔到。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甚至原文摘抄下来,也可以对阅读的重点、难点画记号,写感受,不但巩固记忆,同时也能引发深入思考,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问,而摘录就更能为自己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

三、文章选择——《没头脑和不高兴》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故事讲的是两个小孩子的神奇故事,他们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这个人的缺点是做事马马虎虎;而“不高兴”很固执,什么事情都跟别人反着干。但是他们认为长大以后这些缺点自然会没有的,所以就没在意。接下来让学生想象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一次他们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按他俩的要求把“没头脑”成了工程师,把“不高兴”变成了演员。“没头脑”当上工程师以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厦做少年宫,却忘了设计电梯,人们到二百二十五层楼上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不高兴”呢,他跟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但没有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却倒过来打武松,一连打了半个月,急坏了看戏的小朋友……他俩意识到:自己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于是就去求仙人把他们变回小时候的样子。

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4]。

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看了以后,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像”没头脑“那样粗心大意,也不能像”不高兴“那样一意孤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粗心的坏习惯。我一定会努力改正的!

四、结语

教师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不是一日之功、一蹦而就的事情。它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朋友和助手。教师要通过高水平的读写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独立思考且思维镇密的人,以胜任未来的工作。正如弗兰克·塞拉菲尼所说:“教学不仅仅限于每天能设计出一节出色的教学计划,而应该是能够把各种各样的经验组织成为精彩纷呈的锦图,以此创造机会让学生沉醉于高水平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并自觉发展成为精明的读者[5]。”所以,整本书的阅读非常重要,针对主要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7.

[3]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4]黄荣村.童书三百聊书手册[M].台北:启耀印刷事业有限公司,2001.9.

[5]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2008,(4):4-7.

猜你喜欢

整本书阅读方法
《论语》整本书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