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打造益智课堂

2018-07-30耿玲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孔明呼啦圈探究

耿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学习的主动权与学生,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生本教育”的体现。如果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那么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领袖。益智课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方式把探究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活生生的东西,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获得发展,教学不仅高效,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后继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

一、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生,基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就会表现的特别积极。我以生为本,巧用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理解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学生从始至终精神饱满,处于积极学习的兴奋状态,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提。

益智活动“汉诺塔”的导入:在印度,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古印度的一个圣庙里留下了三根金刚石的棒,第一根上面从上到下套着64个按小到大排列的金盘,神命令庙里的众僧将它们一个个地从这根金刚石棒搬到另一根金刚石棒上,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盘必须在大盘上面。神预言,当僧侣们将64个金盘按上述规则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金刚石棒上移到另外一根金刚石棒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世界末日随之到来!

在游戏活动结束时评价激励,升华提高:通过这节课的游戏,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有了那么多可贵的发现,不仅学会了玩“汉诺塔”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而且锻炼了同学们有序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大家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并且,有些同学已经积累一定的战略、战术,可见,任何一种游戏都承载着很多的教育内涵,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在玩中总结规律,在玩中提升智慧,我们就可以玩出“大名堂”

二、巧用直观,化难为易,突破教学的难点

集合这一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如何呈现这一知识点我颇费脑筋。深入思考后。我觉得还是要以生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所以我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快乐游戏中領悟“集合”的数学思想,不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让师生收获到无限精彩。用“韦恩图”来表示参加两个活动的总人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在设计的时候我动了一番脑筋,于是自学提示中出现了“请你试着画图来表示参加两个活动的总人数”的要求,我相信此处一定能出现“韦恩图”的雏形。学生尝试画图时,我发现不少人把两个活动都参加了的人用圆圈圈起来,有的写一个名字圈起来配上说明“她参加了两个活动”,有的写上两个名字,圈在一起配上说明“她是一个人,只能算一次”。于是我结合学生的这些做法与讲解,巧用学生熟悉的呼啦圈来“圈一圈”,让参加两个活动的学生分别站在两个呼啦圈内,这时就出现既参加了抢凳子又参加了猜拳游戏的同学到底该站在那个圈内的认知矛盾,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起初,参加了两个活动的小孩有点“懵了”,她不知道该站在哪里。突然许多孩子高兴地喊道“我知道!我知道!”两个呼啦圈内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靠在一起,把两个圈的一部分重叠在一起,“圈住”了那个“重叠的孩子”,难题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把两个呼啦圈描画在黑板上就显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顺理成章;怎样在集合圈内表示参加两个活动的人数已经达到水到渠成。静态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生动活泼的生活现象,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在这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和阳光,可以大胆地思考、讨论、争辩,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生为本,转变学习方式,关注后继学习能力

在“先学后教”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先独立学习,再合作交流。这样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平台,避免了少数优生的意见替代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使人人参与、个个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保障。在“展示反馈”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解决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让学生在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观点分享和碰撞过程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这样不仅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后继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在既张扬个性,又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我的学习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

孔明锁,也叫八卦锁、鲁班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鲁班的发明,结合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通过开设这一拓展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启智力。通过动手玩玩具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的条理、严谨、干脆令孩子们着迷,游戏的趣味、新奇、刺激令孩子们向往。同时,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颜色和形状的观察能力非常好。这样的兴趣和优势,为学生对开展孔明锁的探究打下了基础。益智活动“孔明锁”的操作过程:准备好学具孔明锁,小组为单位,交流任务分工。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和评价方法。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孔明锁起源的资料,了解孔明锁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接着观察孔明锁的部件,对其凹槽进行分析。尝试孔明锁的拆分方法,并且记录所存在的困难。观看孔明锁图组,集体学习孔明锁的拆分方法。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练习组装孔明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辅导,演示操作,让学生记录观察,并尝试着按步骤来拆分孔明锁。在此基础上,学习拆分孔明锁的方法,并且能准确熟练记住拆分孔明锁的步骤。分小组展示孔明锁的拆分和组装方法。对存在困难或者步骤不熟练的同学,发扬生生辅导,或者单独给与指导。等学生能熟练操作之后,再利用网络资料,观看了解孔明锁的多种创意玩法。学生探索尝试不同的孔明锁的玩法,并将自己所发现的步骤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展示学生对孔明锁的探究方法。总之,教师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孔明呼啦圈探究
了和子
彩虹
山的呼啦圈
设问引导探究
我爱孔明锁
检查(短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孔明画圈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