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2018-07-30陈学军罗怡
陈学军 罗怡
【摘要】习作在语文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但许多农村学生非常害怕习作。我2002年毕业至今,一直在乡村学校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为改变这一状况,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习作 提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9-01
一、进行听说训练,加强普通话,培养学生语感
全部学生来自农村,交流都是用方言进行,这对习作有一定的障碍。对此我要求他们在生活中要多讲普通话,还对他们进行了听说训练。我按座位依次每天安排三名同学分别在早读前、上午第一节前、下午第一节前分别到讲台上讲故事,读报纸,转述他们前晚看过的优秀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叙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其他同学在位置上听。老师随时注意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天长日久,学生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比赛、演讲、辩论、口语交际……这样在使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又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达到了生活的积累,材料的积累。
二、认真观察,细心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具有特定的素材优势。我们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景观,也有现代农村乡土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去用耳朵听、用手摸、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山山水水等。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找到习作的活水,不断激发习作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指导学生融入生活。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才有富足的习作素材。
三、在阅读中学习作文
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看课外书,阅读时注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做好读书笔记。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把订的报刊杂志,学生自己捐的各类书刊,挂在“图书角”内,由专人负责管理,以便学生随时翻阅。并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交流品味,互相促进。还发动学生自己订阅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在班里用小黑板設置名言名句专栏,每天轮流由学生写一句自己搜集的名言名句展示,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四、记日记,写随笔,丰富习作素材
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如核桃树,通过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之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觉察出不平凡的东西来写在日记本上。农村学生在家经常干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让他们写一写,说一说亲自当家的感受,字数不限,只要每天都记就好。这样不仅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还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写日记的同时我还让学生们写随笔,写随笔是防止学生有感无处发的可悲现象而产生的。我要求每人一本,随便什么时候写,随便怎么写,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它可能一天写几篇,也可能几天写一篇,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它弥补了日记使学生练习不够的缺陷。日记和随笔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的文风,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农村学生平时写得多、练得多,习作时才会得心应手,习作质量才能提高。
五、允许模仿、借鉴,鼓励创新
我认为习作可以模仿。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习作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习作。我让学生结合课本和优秀习作例文进行模仿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同时要学以致用,在习作中可以对优美词语、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或借鉴。不拘形式地多样地开展小片断练习。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就会自觉积累优美的语言,把文章中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在习作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生动、具体,语言不再贫乏、平淡了。这样,可以降低习作难度,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先“扶”再“放”,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写作技巧,易于动笔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会相应同步提高,学生就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习作难的心理。
总之,农村的习作教学我们要从习作的特点和农村小学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让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