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悟性灵,教学山水游记类散文

2018-07-30瞿翊君

关键词:性灵高中语文

瞿翊君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作品时,要鼓励学生品悟性灵,体会到山水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怎样的时代创作该作品,进而对该作品产生个性化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描绘山水景物的语言,感悟其中情感;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从景物中获得启发,感悟人生哲理。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更好地读到山水游记散文的精华。

【关键词】性灵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0-02

性灵说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要直接抒发作者的心灵,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本质就是表达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山水游记类散文时也要注意这一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展现山水之美,更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一、融入时代,把握个性表达

山水游记类散文在魏晋时期产生,唐朝时期逐步成熟,宋朝到达了高峰期,每一个不同时期的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时,可以鼓勵学生尝试探究其时代特征,思考作者在特定时代中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诵读则体现了性灵说的特点,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更好。

在阅读《滕王阁序》时,如果学生能适当地了解一下文章的创作时代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篇文章创作于滕王阁刚刚建成之期,原本主人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作序,令其成名,谁知道在假意谦让时却被王勃先人一步。这篇文章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除了赞美滕王阁的雄伟壮阔以外,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慨叹自己不能实现内心抱负的愤懑之情。在唐朝时期,“学而优则仕”是不少读书人的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读书人的仕途并不是坦途。因此不少诗人通过拜谒当时的官员,创作拜谒诗的方式希望谋求官职。《滕王阁序》这个作品虽然也有拜谒高官的性质,但是作者却在作品中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表达,王勃怀着“平交王侯”的想法,不拘泥于世,因此才会抢了吴子章的风头,又大胆地在作品中展现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魏晋时期的山水游记一般都展现回归田园的想法,体现了对于大自然的审美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而唐朝时期的山水游记则主要将人的情感融入进去,人们不仅赏景,而且还通过写景类散文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在分析山水游记时就要把握住时代特点进行分析,这样能让学生更亲近作品,感受文人的个性表达。

二、入景入境,感受山水风物

根据性灵说可以发现,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写出了画面美,而且展现出了文字美,作者往往用各种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营造意境,更好地展现山水景物。同时,作者还将自己观看景物时的特定感受写入了文章中。在指导高中学生阅读此类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感受其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阅读作者前后《赤壁赋》,说说这两个作品在景物描写,态度体现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对比阅读基于课文出发,又有所拓展,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如有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景物,前后《赤壁赋》有着鲜明的不同《前赤壁赋》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表现出空灵恬然的景物,而《后赤壁赋》则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体现出寂寥的情感。不仅山水风物不同,作者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前赤壁赋》体现的更多是豁达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的乐观心情,但是《后赤壁赋》则主要体现作者孤独而苦闷的心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苏轼的心情变化,也开始探究为何两部作品所体现的是相同的风景,可是心情却会呈现出如此不同。这样能促使学生入景入境地品读文章。

不少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作品之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其不仅展现了景物,而且还运用了联想,使用了虚景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如何在文字中展现联想和想象,既写出现实所见之景,又写出自己心中之景。

三、入情入理,深入作者心灵

性灵说提出写作要直率地表达感情,在指导学生阅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作品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入作者的心灵,入情入理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了解作者如何将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训练,则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

《游褒禅山记》一文虽然也是著名的写景类文言文作品,但是作者的写作重点却并不是在展现景物之美,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入情入理地展开阅读,体会作者由悔到叹,再到有所得,有所悲的心情变化。作者通过自己的游历经历感悟到了人生哲理,认为要获得成功的话“志、力、物”,然而“力、物”这两者都不可强求,所以要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志”。如果联想作者王安石本人的生活经历就能发现,作者在生活中也贯彻了自己的感悟。王安石为了提高北宋的实力,便决定推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也必然会面对无数的问题,但是王安石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不改其“志”,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从景物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思考作者在自然造化中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思考中体会到文章的内涵。

通过山水作品能见性灵,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悟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感悟和思考,这样能更好地体会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品山水情意,悟作者性灵——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4(4).

[2]邓小康.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J].北方文学:中,2012(3).

猜你喜欢

性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杂说书家之性灵
新性灵主义及其对中西诗学的会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公安三袁与袁枚性灵说比较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