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美术思想在初中美术课上的渗透

2018-07-30和新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鲁迅

和新辉

摘 要:从鲁迅“拿来主义”和对民族艺术的自信和高扬到对美术现实性和民族性的重视尤其对民间艺术的珍视来阐述先生的美术思想。鲁迅先生在书籍装帧艺术实践上,借鉴西方艺术并融合自己的民族艺术,创造出体现时代感和民族性的艺术。把先生对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弘扬有机渗透到相关的美术教学中,对传承鲁迅美术思想、增强民族精神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美术思想;民族艺术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光,同时也是引导民族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对艺术尤其是美术亦有着较清晰、深邃的理解和笃实的研究。陈丹青说:“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走近鲁迅,探寻鲁迅先生的美术思想,尝试着将其渗透于初中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营养,增强民族精神认同和文化自信,这于青少年是意义非凡的。

一、鲁迅先生的美术思想

(一)“拿来主义”思想和民族艺术融合,推动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

中国现代木刻艺术是在先生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其担当的是拓荒者的角色。先生有倾向性地选择了刚健、质朴、清新、充溢“力之美” 的作品介绍给青年木刻家们,鼓励他们“捏刀向木,直刻下去”,使中国古老的木刻艺术得以脱胎换骨,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

他收藏日本浮世绘,欧美和苏联版画,特别是对德国珂勒惠支版画的引进和介绍,为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面对当时国外“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种版画流派,鲁迅先生对现实主义版画情有独钟,同时反复提及现代版画的民族性。在民间美术的汲取和利用方面,他在强调技法的同时,更重视其所具有的浓厚民族性和地方性。青年木刻家们秉承先生的教诲,在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上,借鉴年画和剪纸等民间艺术,走出了一条民族化的创造道路。

鲁迅说过:“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先前的艺术遗产,也是一种创新。对于国外的好的东西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融合进自己的文化中也是一种创新。鲁迅先生继承遗产、追求民族性的版画理论,推动了中国现代版画现实主义的发展,吸取了国外版画的有益营养,在继承传统版画的精华并创立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版画方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鲁迅先生对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弘扬

先生崇尚美术作品的力量之美,提倡大众化美术,重视美术的现实性与民族性,这应与其一生钟情于民间艺术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先生的核心美术思想。

对于当时不入士夫文人法眼的汉画像,他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对其评价甚高。鲁迅先生收藏了大量的门神、年画、绣像小说、连环画、画谱、碑帖、金石拓片等,尤热衷于收集和整理汉代石画像拓片等民间艺术作品,并以此为基点思考如何激活东方美的力量,接通传统血脉,参证中西,融合创新,继承并弘扬民族艺术。清新刚健,充满激情,体现普通民众爱憎情感和理想追求的这些形式各异的民间美术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先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爱好,激荡着他对坦荡、自由、有力且具有灵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独执偏见,一意孤行”的赏鉴和鼓吹,及对萎靡柔媚纤巧之作的横眉冷对。

那些出自普通民众之手的民间美术作品,民族特性异常鲜明。于此一点,先生重视非常。他说:“ 美术可以表现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先生看重汉画像艺术的“深沉雄大”,这是民族自信心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和体现。先生所藏汉画像,大都是构图开阔、风格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直到今天,汉画像还是我们各个艺术门类值得借鉴和取法的优秀文化遗产。

二、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

先生从小热爱美术,曾在童蒙时代描摹《荡寇志》和《西游记》等民间绣像,虽然后来没有选择美术作为职业,但对绘画的热爱,终其一生。

鲁迅在美术方面的实践要数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了,在他的一生当中大概设计了六七十个书刊的封面。这个数字堪比书籍装帧的专业人士,尤其让人佩服的是,这些封面很优秀,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很精彩的,有着突出的现代风格。鲁迅的封面设计除了受西方艺术影响外,还有一个本土的来源,就是鲁迅所特别喜欢的画像石和画像砖。

1917年先生曾购入大量老拓本、汉画像等物,以此研究纹样与图案。之后有意无意地将其成果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桃色的云》《心的探险》,其图案或取自汉代画像砖的人物、动物及云纹,或取自六朝墓门的画像石。《桃色的云》,封面将汉代石刻云纹羽人图案重塑为长条,横贯上部,手写的仿宋书名和作者置于下方。这纹样出自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的一幅拓片,有着很强的传统特色。《心的探险》,采用六朝人墓门画像作书面,高古浑穆,意象奇逸,独具匠心,图案从上到下铺满封面,图的空白处置书名和作者字样,构图大胆,寓意丰富。青灰色的封面上,以棕色线条描绘群魔在云间舞蹈戏龙的场景,书的封面如同一扇开梦幻之门。图案与变化的中文字体结合,于形式和方法上是一种新的尝试。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然而多是简单地配一张封面画,形式单调,内涵浅薄。鲁迅的艺术审美观是以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一种设计风格,为刚刚起步的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带来了别样的风情。先生继承传统,又融合外来文化的设计为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样板,指明了方向。

三、鲁迅美术思想在美术课堂上的渗透

先生独立的人格以及對民族艺术的热爱和他对待西方艺术“拿来主义”的态度令人敬佩。由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先生的美术思想,对于中学生在传承鲁迅美术思想和弘扬民族艺术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在《纸版画情趣》和《藏书票》中,引入先生关于版画的思索和观念

鲁迅对民间美术的广泛搜集和深入研究,再结合当时革命之需要,大力倡导现代木刻运动。在倡导现代木刻运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张要向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学习,“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酢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而且留心民间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

把先生的这些思想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对版画技法有所了解,更对祖国民族传统艺术精神的独特价值和生命活力有所领悟。

(二)讲授初中教材《民间美术》单元时,把鲁迅先生对汉画像石、画像砖和木板年画等民族艺术的推崇渗透到教学中

从欣赏画像石、画像砖和年画所传递的民族精神到鲁迅对这些民族艺术的大量收藏和珍视,学生们由此了解到我们民族艺术的雄浑博大和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她塑造的民族性格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要有充分的自信。

学生们在获取民间美术相关知识的同时,又了解到鲁迅先生对民间美术所持的立场和态度,以此来塑造他们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的观念和认知。

(三)在《书籍装帧》课上介绍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

先生的封面设计作品,除书名、作者题签之外,不着一墨的“素封面”是先生书籍设计较出格的一类,“于无声处听惊雷”,戛戛独造。还有就是民族傳统文化符号如画像石、画像砖的纹样的使用,甚而至于用古籍线装形式装帧外国画集,旧瓶装新酒,使之呈现一种古雅的气息,亦是常见的类型。

通过课堂,学生了解到先生的书籍装帧内涵丰富、设计新颖,具有朴素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并且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性。鲁迅在其设计中对民族精神的挖掘与倡导,是他面对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我们学习鲁迅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学习他如何将民族性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的内涵里。先生书籍装帧设计中采用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沉淀,这种民族性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理论值得我们深思。

四、结语

基于改变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拯救不幸不争的草根民众的魂灵,先生满怀哀怒,充溢大忧患、大担当、大情怀。他主张美术应该积极干预社会,走向十字街头,反映百姓现实苦难的处境,揭示“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为人生为社会的现实主义美术观当为鲁迅先生美术思想的核心。

先生认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划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和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以汉唐艺术为代表的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另一种是以宋元明清文人画为代表的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的艺术。这种远离人间烟火气的艺术虽然越来越精致、细密,但却缺乏一种精神气质。他提倡要恢复汉唐时的恢宏气象。

先生指出,纵观中国艺术史,当正统的艺术形式日趋僵化,缺乏生命力时,往往会向民间乞灵,寻找一些生命的血色。先生认为,民间艺术虽然略显粗糙,不够精细却蕴含着原始生命力和野性,它往往会给正统的或上层的艺术带去一点活泼的生气。

鲁迅先生用 “拿来主义”的方法,把国外的版画艺术引进并进行传播 ,“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输入新的表现法”。先生从引进介绍外国版画,主办木刻讲习班,到大力推动各地木刻团体的创建,始终都满怀着复兴中华民族艺术的责任,充溢着对国家民族、对下一代诚挚的热爱和关切之情。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启示性和现实性,他所强调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是我们文艺发展的主流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美术该如何介入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时代为人民大众立言。先生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视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种高扬民族艺术的自信,鼓舞着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积极去研究、探索和实践,把先生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先进思想和理念通过课堂向广大学生推介,尽己所能,把先生的美术思想理念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上海鲁迅纪念馆.灯火——鲁迅与文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2]王锡荣.鲁迅的艺术世界[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3]李允经.鲁迅与中外美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上海市民办迅行中学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祝福》漫画版
孔乙己
回望鲁迅(二)
《鲁迅遗风录》
阿迅一族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鲁迅理发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