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的思考

2018-07-30蔡冬咏

关键词:人文小学语文教育

蔡冬咏

【摘要】人文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各界对人文教育的日益重视,人文教育成为体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注重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促进其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59-02

人文教育,是指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的教育过程。而其中目标在于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塑造。而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于世界人文社会的初步了解,那么语文学科就是学生对于人生观形成的启蒙老师。而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基于语文能力基础之上的,从对于社会普遍认知中以语文判断能力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于是非观念的客观评判,也是小学语文能够对其形成教育的早期影响。

一、在充分利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涵盖了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它们有的告诉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有的揭示给我们科学的真谛,有的展现给我们人性的美好。所以想要实行人文教育,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中的人文思想。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篇佳作,文章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文章中所展现的这种深厚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生理解、接受了这种情感,便会对其行为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学生提供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展现给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设置场景,增强直观性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常用的方法。語文教材的教育意义往往是潜在的,与文本内容适宜的情境、氛围、背景和情调,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平台。一是教师通过情真意切的讲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例如:《长城》一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满怀深情地讲述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朗诵名人、伟人的留言或题词,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做好铺垫。二是对文章背景进行渲染和烘托。有些课文,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学生对体会文本内涵的情感比较困难,这时要结合课文的时代背景营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记叙的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不太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铺垫。三是通过演课本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如《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模拟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努力用心去感知对象。

三、课堂互动,生成人文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课堂互动,能够生成人文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取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这样文本的价值达成就不会太远了,达成人文目标渗透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教《集体力量大》时,我让学生做游戏:分三组进行比赛,每组四人。同样的桌子,第一组人高马大,朝四个方向用力;第二组身材粗壮,只有一个人朝目的地用力,其他三人不出力;第三组个矮人瘦,所有人朝同一个方向用力。愉快的游戏结束后,学生对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体会特别深。我及时告诉他们:这些道理是你们自己悟出来的,真不简单!这样的引导点拨是一个把“道”滴入学生心田,让学生不知不觉悟出“理”的过程。

四、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和改革,首先应当树立在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而在这一阶段,语文是其认识世界表面特征的有效途径。而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育行为根本,那么青少年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何种问题,都是可以由语文学科加以部分解释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在教育内容之上,对学生加以人文关怀,时刻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课文内容的思想升华。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中具备很多发人深省文章,通过不同的中心思想能够体现出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而语文教师应当以此为借鉴,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的思想价值进行深刻讲解,将德育教育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体现。通过文中内涵将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予以表述,从而为学生建立行为举止和思想层面的教育内容,发挥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功能。只有在语文课程中重视人文关怀才能切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形成以语文教育为基础,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甲凤,西娟.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89-92.

[2]王琳.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的教学的实施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2):125-126.

[3]罗晓华.论小学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J].新校园(阅读),2015(12).

[4]廖冬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7).

猜你喜欢

人文小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