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德保县桑蚕生产发展现况及对策

2018-07-30李兰宇苏柏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李兰宇 苏柏林

摘 要 蚕丝是一种高档的纺织材料,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养蚕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作为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生产项目,养蚕业在德保县获得迅速发展。基于此,重点探究广西德保县桑蚕生产现状,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桑蚕生产;发展现状;广西德保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62

桑蚕养殖业近些年在德保县发展得风生水起。据不完全统计,德保县桑园面积已达到了0.28万hm2,只要是持续生产和采用科学养蚕技术的农户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再加上丝绸业布局调整、蚕丝价格提高,农户桑蚕养殖热情也更加高涨。从自然条件来看,德保县位于桂西南部,县境海拔高度最低处只有240 m,最高处西北部黄连山主峰海拔1 616 m。太阳辐射量4 265 MJ·m-2,年平均气温19.5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5.7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1.1 ℃,年平均降雨量1 462.5 mm,可以说德保县自然环境非常适用于桑蚕养殖。但从实际生产现状来看,德保县桑蚕养殖业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 德保县桑蚕生产发展现状

德保县桑蚕养殖业近些年的发展尤为迅速,这不仅得益于德保县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与广西农业文化有关,善于挖掘潜在农业和稀缺农业,而桑蚕养殖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德保县将桑蚕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从2018年2月底统计数据来看,桑园面积已达到了

0.28万hm2。主要的种植品种为桂桑优12号、粤桑51、桂桑优62、特优2号以及杂交桑种等,采用了化蚕种催青技术、小蚕共育技术、大蚕地面枝条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德保县已成为广西桑蚕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每年所获利润也在逐渐提高、生产质量也高于从前,2016年德保县5A级生丝比例高达85%[1]。

2 德保县桑蚕生产的发展优势与问题

2.1 优势分析

德保县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年温度较高、光照充足、降雨丰富,桑树生长非常快、叶质成熟较早,具有长时间、多批次、不间断、重复性的饲养特点。德保县一年可以养殖10批次左右,比长江流域高出三四批,具有养蚕利用率高、劳动效益好的优势。同时,桑蚕养殖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广西人力资源丰富,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桑蚕也可以消耗掉富余劳动力。从政策层面上分析,“东桑西移”政策推动了德保县蚕桑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从而推动了德保县乃至整个广西蚕桑业发展。

2.2 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2.2.1 蚕丝价格波动

虽然德保县所产蚕丝多数都是5A级蚕丝,但价格也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而定。从近些年蚕丝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价格波动频繁。收购价格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如在2008年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受到国际上的贸易壁垒,对蚕丝需求量锐减,价格也是近五年内最低,对整个桑蚕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甚至使农户没有效益。之后虽然蚕丝价格有所回暖,但也是波动上涨,很多农户依然是在“观望”蚕丝价格走向[2]。

2.2.2 缺乏养蚕人才,新技术开发有待进一步增强

桑蚕产业是一种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从宏观层面上看,广西桑蚕生产技术人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按照发种2 000张需要一名专业人才计算,目前发种在近400万,则需2 000人,现有的专业人员还远远不够,在养蚕季节难以做到桑农的有求必应。当今,大多数养蚕技术人员主要是依靠当地蚕农大户进行指导,大部分农户还没有受到专业培训,即使农保部门大力推广先进的蚕桑技术,但所接触的新技术依然非常局限,消毒防菌意识淡薄。再者,德保县近些年一直在加强科研、推广、管理人才的引进,但是依然没有大大预期的目标,生产工具上依然以传统方法为主,如小蚕切叶依然是以人工切叶为主,切桑机使用比例较小等。

2.2.3 蚕种、蚕茧市场管理不规范

个别单位由于个人法制意识淡薄,擅自生产与经营蚕种,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蚕种,损害了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利益。这些问题扰乱了蚕种产销和推广工作,影响德保县整体蚕丝生产质量。在鲜蚕茧收购上,近些年来由于德保县蚕茧生产效率非常高,数量急剧膨胀,桑蚕产业的发展导致压价、抬价问题频频出现,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 推动德保县桑蚕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市场监督,保障桑农利益

针对市场经济对蚕丝市场的影响,上级农业部门、农保部门、相关企业必须要统一思想,加强对桑蚕产业的认知,以国家规定的蚕茧指导价格作为基础依据,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价格,制定合理的蚕茧收购指标[3]。同时,需要推动桑蚕产业朝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制定保护性的指导价格,提高蚕茧在社会经济中的利益比重。为了提高桑农生产积极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稳定蚕丝价格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结合德保县全年生产状况和国际市场因素做出价格预测,通过长丝储备的手段进行经济调节,从而提高蚕丝价格的稳定性。

3.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含量

上级农业部门需要加强对桑蚕产业的投入度,鼓励当地高校、科研院开展桑蚕养殖技术的攻关,提出更加高效、高产、优质的桑蚕养殖技术,构建完善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同时,扩大推广服务体系,做好桑蚕产业专业人员培养工作,保证每个基地乡镇至少配备两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排忧解难。此外,制定完善的扶持科技人才策略,进一步稳定桑蚕科技队伍建设,调动桑蚕养殖科学人员的积极性,加速培养出德保县技术养蚕的带头人。鼓励广大科技推广人员进入生产一线,大力推广桑蚕良种和方格簇、塑料折簇等,普及小蚕共育技术、薄膜覆盖养殖法等[4]。从农户养殖方面,也要推行专家指导大户生产,大户带动小户的经营模式,从而加强新型桑蚕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德保县桑蚕领域的生产水平。

3.3 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合作化组织模式

办好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带动当地桑蚕产业化发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这样才能发展好广西缫丝产业。做好龙头企业可以提高桑蚕养殖科技含量,这也是德保县桑蚕企业近些年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要成立乡村蚕桑协会,将过于分散的养殖结构组织起来,为农户提供整个生产流程的服务,以协会的名义向上申请项目和我专业机构定点技术扶持,推动德保县桑蚕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此外,大力实施基地带动战略,实施“订单蚕业”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综合化现代经营模式,实施供销一条龙、农贸一体化,这也是德保县桑蚕产业的近几年发展目标。

3.4 加强市场管理

强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或贩卖假冒伪劣的蚕种问题,规范蚕种经营行为,保障德保县整体的蚕丝生产质量,农保部门和市场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为桑农提供更放心的蚕茧品种。同时,结合德保县蚕丝生产现状,组件蚕丝行业协会,抓住蚕丝厂、茧站、桑农之间的利益关系,协商制定标准的季度鲜茧收购价格,从而加强行业自律。

4 结语

近些年,德保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该产业已经成为德保县重要的农业发展支柱,同时也成为了广西重点蚕丝生产基地。针对德保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还存在价格波动影响农户积极性、缺乏专业人才、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完善市场环境、培养专业人才、发展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保障桑农利益,并全面推动德保县桑蚕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木.广西桑蚕养殖技术分析[J].广东蚕业,2017,51(2):8-9.

[2] 刘红玉.广西桑蚕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6,10(9):173-174.

[3] 肖立新.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研究[J].南方农村,2012,28(5):20-24.

[4] 莫嘉凌.浅析广西桑蚕技术推广[J].廣西农学报,2012,27(3):93-9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