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2018-07-30王菲菲
王菲菲
摘 要:美术教学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内在艺术潜力,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人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然而,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在阐述高校美术及创造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创新型人才,就高校教育教学来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手段和方法之一为美术教学。高校美术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创新力的培养,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和创造能力。高校美术教学中,要避免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由发挥时间,让学生善于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创造出属于自我的美术风格。
一、创造力与美术教育概述
所谓的创造力,就是人们在实现某一既定目标过程中,运用创造意识、动机、手段,利用所学习和积累的经验、方法去生成新社会产物的能力。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特殊创造力,在具有审美价值美术作品完成过程中的创造力,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特定时间内有一定的典型代表和独创特性;二是相对于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美术作品创作过程,需要创作人员运用形象、生动的思维文化、艺术手法去发挥智慧、情感、艺术灵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造性头脑不可或缺。比如:在人物题材作品创作过程中,为了达到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效果,创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术学知识,而且要善于捕捉人物形态,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人物[1]。可以说,一件高品质美术作品离不开高水平的艺术创造力。创造力与美术知识了解、技术掌握能力没有直接关联,与艺术美的提炼和升华有关,与艺术形象、艺术情感有关。同时,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敏锐观察力、丰富想象力、艺术感知力等相关,这都是创造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探索、分析、探讨等都具有创造特点。因此,可以说,美术教学就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反过来,创造力又是美术教学的灵魂支柱。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普遍注重写实教学,虽然也提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美术教学与创造力培养密切联系起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十分紧密。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写实教学,旨在强调自然、客观与现实,也就是完全依照客观存在的事物,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模式,让学生在写实中烂熟于心[2]。基于此固定模式下,经过反复的练习、雕琢,线条、色彩等均达到既定要求,写实的基本功也完全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写实基本功之后,才能在艺术作品创作中更上一层楼。因此,写实是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基础,也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抽象的、具体的、表现的、变形的美术形式。当然,对于高校学生来讲,美术教学中写实基本功的练习固然重要,但是在反复的写实练习过程中,必然会束缚想象力、洞察力,进而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对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现环境条件、想象力、洞察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个性化培养及效果评价等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是今后所亟需解决和完善的[3]。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创造力培养环境
自然、宽松、舒适、自由的高校美术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与学生建立密切交流和沟通关系,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来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建立起信任、理解关系,为学生营造出积极思考和敢于探索的学习环境,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4]。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勉励,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言,在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出富有灵感和价值的美术作品。每一个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需要教师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种想法,成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引导者、领航者[5]。这样一来,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完全升华,学生富有创造力的灵感和想法才能得到完整表达,对于美术作品创作和创造力培养来讲,营造良好的环境尤为关键。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创造等方面。首先,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理念,了解学生对待事物的入手点、落脚点,从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准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正确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唯有此,才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观察不仅要用到眼睛,更重要的是用心观察,从中发现内在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善于发掘、用心体会,在深刻、全面领会的基础上进行创作[6]。同时,发掘艺术内涵、艺术美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表面,要用内心去观察、去发掘,增强创造力、创新力,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丰富的经验,为美术作品的创作及自身创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还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开发创造创新思维。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创作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践是创作灵感和创意想法的主要来源。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完全转化,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在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操作,突出美术作品的意境美和创造美。作为美术课堂实践的主要方式,室外写生对于高校大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室外写生实践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有利于美术作品艺术形象、个性化特点的完整体现[7]。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特征
高校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均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美术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看法,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创作方法,而且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合作关系,保持密切交流和即时互动,注重学生个性潜力的激发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具体的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全面化捕捉教学信息,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探索能力。室外写生等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追求、艺术爱好、美术鉴赏能力,合理选择实践教学素材,突出针对性和个性化特点。可以说,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欣赏学生的艺术创作,鼓励每一位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让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得以完全表达,个人兴趣爱好能够完全体现在作品当中,那么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必然充满个性、充满生机,对于学生个性、创造力等培养来讲,是极其有意义的[8]。
(五)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
按照新课程标准有关要求,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高校美术教学中同样需要对教学效果展开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美术教师必须全神贯注、合情合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喜悦和满意。实践证明,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从评价的种类来讲,可以将评价分为三种具体类型,分别是兴趣评价、结果评价和创意评价。其中,兴趣评价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开端,重点对学生学习兴趣、目标要求等进行评价,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意评价是美术作品创作完成之后的评价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客观点评,特别是对创作中的创意、特色点进行评价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创意是一种特别的表现方法,无论创意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当给予认可和支持。结果评价的对象是美术教师和学生,主要评价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无论何种评价方式,只要是客观、公正的评价,都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具有创造力、創新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尤为关键,需要高校美术教师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预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妍.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4):332.
[2]钟丽萍.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的途径[J].好家长,2017,(07):121.
[3]杜慧芳.浅谈高校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33.
[4]薛文峰.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中),2016,(08):73-74.
[5]吴兰.浅析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问题与改革[J].大众文艺,2016,(11):228.
[6]郝非非.略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92+97.
[7]程浩,孙绍昆.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学周刊,2015,(08):230.
[8]王文俭.高校美术基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07,(02):155-156.
作者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