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建议

2018-07-30林永龙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

林永龙

摘 要 随着水稻种植业的不断发展,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目前的水稻栽培开始向品种多样化、种植规范化以及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基于此,针对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意见这一课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水稻栽培;高产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2.030

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主要技术发展也体现在了种植方式、种植形式与品种改良等方面上,所以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之中,需要充分明确水稻栽培现状,掌握目前的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够提升水稻的单产,增加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1 水稻栽培现状

目前,受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老龄化、水稻插秧成本提升多种因素影响,对于目前水稻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科学的栽培技术以及机械化设备,实现水稻种植,所以,我国在水稻种植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如免费技术推广、品种推广、政策扶持、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等[1]。

从农民自身的效益收入角度上来看,水稻栽培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致使水稻栽培的既得效益明显下降,农民开始倾向于使用节本增效的水稻种植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效益,这也是目前水稻栽培高产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所以,农民以及基层群众如何正确使用农机、解决“成苗低、草害重、易倒伏”问题是目前水稻栽培高产技术应用过程之中的主要任务,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栽培需求[2]。

综合来看,水稻栽培与种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要加强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掌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与支撑作用,通过细化技术要点,明确高产技术应用要点等方式,落实好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工作,从而推动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与进步。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吸取创新技术

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从而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继承。注重农机与农业的有效结合[3]。在基层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规范化栽培的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水稻强化栽培作为一项增产技术,具有相当大的种植优势,如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大小行周边行的优势,提升光能利用率,也能够加强水稻个体与群体的边行搭配,发挥其优势从而增强产量。只有利用良种、良法、环境优化结合生产投入,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而对于栽培技术的应用上来看,基层群众就需要选择推广的水稻品种,以此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中有明确规定密植标准,以此来保障水稻能够在透风透光的基础上,最大化生产。比如,我国农业部开展了一系列优质绿色高产高效整区推进项目的区域,在水稻头季机收之后,再生稻示范区利用了及时复水、追施发苗肥料以及稻草覆盖等高产高效技术,推动了再生稻的生产,提升了水稻的種植效率[4]。所以基层群众可以在参考示范区的栽培成果的前提下,改进自身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

水肥管理之中也要注重技术创新,目前推广的一般都是测土配方施肥法,需要根据水稻的品种以及土壤的肥力水平来进行肥料的配制,种植人员需要听从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建议去进行肥料的配比。一般而言,施肥以底肥为主,以追肥作为辅助,通过增施氮、磷、钾肥的方式,来提升水稻的生产与养肥,一般来说氮、磷与钾肥的配比以14∶7∶6为好,基层群众要结合技术人员的指导规范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施肥,如插秧后的10 d之内就要施用氮肥与穗肥等。个别地区在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创新的过程之中,也搭建了耕地地力监测和测土配方技术体系,应用了绿肥还田、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结合的施肥形式,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提升水稻种植的质量,也大大地改良了土壤内部成分,提升了区域内部土壤的平均有机质。一线工作者应把握好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发展特点,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都具有不同时期的管理特点,以分蘖期的管理为例,常规上看返青之后,要对水稻采取浅、湿、干的灌溉方式,利用施肥的形式来促进分蘖。长穗期则需要注重对于土壤含水量的保持,其含水量控制在80%~90%即可满足标准。在结实期管理时,要注重灌溉的间歇性,确保生产每个环节都能够安全、高效进行。

2.2 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研发,在水稻种植中,需要结合实际种植条件与国家地区内部宏观推广品种,来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一些优质、早熟、高产的品种在示范与推广的过程之中,已经能够实现平均增产,如武育粳3号在定向改良之后,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水稻新品系4个,都保持了武育粳的优良性状,并且还能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其综合总体产量与单产量也在迅速提升。水稻种植农户要增强对于水稻品种的了解,从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最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

2.3 加强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也开始向绿色化、环保化、高效性方面转变,目前在水稻虫害防治方面,一些地区采取了“稻鸭共育”的手段,即在共同养殖鸭子与种植水稻,并且利用鸭子的日常取食活动,来降低害虫技术,完成害虫的消灭与控制,真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和谐构建与种植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可以利用捕虫灯捕杀、物理诱杀、化学防治等相应的手段,农药的使用上也鼓励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从而实现对于水稻虫害的控制。

在水稻病害的防治上,则更加注重水稻的前期预防,在收获水稻之后要及时翻耕稻田,然后冬季期间需要加强对于田间杂草与周边杂草的消毒与清理,及时打捞漂浮的菌核,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技术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根据目前高产栽培技术的指导,水稻在采取化学防治时应集中起来,联防联治,选择高效低毒没有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并且在施药之后,需要保持好田间的水层,将水层的厚度控制在5 cm左右,持续4 d,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另外,针对经常发生的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要建立病害应急防治方案,从而降低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5]。

3 结语

从水稻栽培发展现状上来看,整体呈较快较稳的发展态势,其技术应用相对较为普遍,并且农机普及程度整体较高,所以针对这一现状,需要进一步掌握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要点,通过加强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选择合适的水稻种植品种以及创新水稻种植技术等方式,去更新目前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种植手段,从而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为我国农业向可持续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梅和,周锴,陈庆兰,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7(24):8-9.

[2] 陈建国.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探析[J].南方农业,2018(2):22,25.

[3] 韩玉.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7(34):64.

[4] 罗小毛.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4):136.

[5] 史绘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7(11):6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水稻栽培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