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气韵的应用研究
2018-07-30郭子明
郭子明
摘 要:中国国画讲究意境,静时如止水,动时搅天地。而版式设计讲究实用,功能先导,科学创新。从设计出发作为中国设计师,我们无法绕过这样一个话题“如何从版式出发做好中国设计”,甚至在没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情况下体现中国的东方韵味、思想观念、情感表达等这些东方审美。如今中国版式设计只有达到国画的形神兼备,气韵流通,才能达真正做出自己的中国版式设计。
关键词:国画气韵;版式应用
何为现代版式设计?现代版式设计本源于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以“功能主义”思想与传统的装饰主义、自然主义以及矫装主义之中不断斗争成长起来的,并且在设计形式和思想上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拒绝一切与功能无关的装饰元素以及审美因素;二是强调“功能先导“的理念,摒弃“形而上”的设计风气。现在随着信息时代全球化普及,我们汲取西方国家设计精髓,通过不断学习我国现代版式设计有了跨越式发展。但一味的学习模仿后,越来越多设计者做出的设计平庸、无特色、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生命,没有创新,设计就失去了它独有的魅力,但要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所站立的基础,是它的根源,就是现代中国版式设计。现代设计师缺乏的是民族性,没有民族性的设计是空壳,我们所要寻找的根源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版式精髓。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了民族性的重要性,把目光从西方崇尚的极简设计转移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国画艺术,其独特的构成形式、浑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朝代变更的表现风格已经成为现代设计艺术中重要的关注方向。然而对于现在大多设计师来说,未经全面学习是无法理解国画传统元素的精髓,只能生搬硬套,在设计中将大量的中国元素直接运用西方的排版方式排列,冠以中国设计。但这是不可融合的,没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只是一味堆砌素材只会造就现在大量的伪中国风,缺乏创新,千篇一律。
究其原因,一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本身不了解,认知仅仅浮于表面;二是设计师水平高低不一,急于求成甚至误解造成了大量中国元素在设计作品中泛滥成灾;三是设计师对传统艺术本身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这三点导致现在大量粗俗的设计作品出现。所以想做好中国现代版式设计,必须要让意识回到古代去,学习古人如何表达。以国画为例,我们不探讨元素,而关注他们是如何把精气神韵融入至作品中。国画讲究“留白”,它是国画的一种特殊构图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特有的视觉语言。国画中的留白,可以代表天、水、雪、雾、云等,同时有部分不代表任何客观或实体的事物仅为背景。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深受传统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他们可以从留白中获得许多韵味,如广阔、简洁和安宁,他们更追求空灵的表达形式。当然,也有空白背景可以突出显示屏幕上描绘的角色,如鸟、花或其他物体。虽然空白处没有墨迹,但它仍然更加悠扬,与笔墨相和谐,产生了“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理想效果。
从中国山水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宋朝来讲,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学说和见解,但统一的是“气”说。在他们看来“气”用来体现事物美的本源,强调画面的生生不息,体现元气流动的天地万物的节奏与韵律,也就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首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道德经的核心,同为气韵说的体现。“氣”是生命和自然物质运动的能量和本源,国画内涵莫过于一个“气”字,失去了气,国画就失去了韵味。
国画中的“气”从全面角度分析可分为四块,一是宇宙万物本质的载体(山、水、云)。二是感性,在画面中用意境去表现,我们靠自己悟性去观察解析。三为气韵生动,也就是我们的重点分析对象。分析国画中“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空间分隔,南朝·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 “六法”作为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而《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四为流动空间,主要也是从国画中“ 气韵生动”的要求发展而来,是书画中所谓的“ 气脉开合”,它是对于国画构图经验的一种总结,创作传统国画时,整个画面的布局特别注重气的流动。“气脉”又称“龙脉”,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殊语言,指由画面上形状或空间形成和贯穿的脉络走势与感觉趋向。所谓“开合”是指气脉的发展。有头有尾,中间有曲折,像写文章一样,有“起转迎合”,整体画面中的笔墨体如藤上生叶。与其他艺术类别相比,“气脉开合”是中国画独特而独特的审美语言。 “意境求静、气韵求动”是中国画大师潘天寿提出的要求。它决定了画面的“势”,若是画面一气贯穿,势不可挡,就能统领全局,使得整体画面变幻莫测,拥有神韵。
回到现代版式设计中,传统的西方设计通常运用色彩元素、节奏韵律或者画面空白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让观赏者随着设计师的线路观看和思考作品。在现代版式中叫做“视觉线”,也就是所谓的“视觉线索”,它指画面中的各种参照物给观者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敏感调教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现代版式之上提升为我们自己的中国版式设计,就要学习国画中的气脉。对于国画,右下角对于画中气韵是尤其重要的,这个部位我们在设计画面时,现代设计师张子健在《气韵设计理论》中名为“亥”位,从画的下部自右而左顺时针旋转,以十二地支标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艺术风水》中对气体的流动出口的总结,画中一切风雨气势、动势,均由左上向右下袭来,而牧童 的一顶竹笠正好被风雨吹下,落在“亥”位。这里就把全局的气势所凝聚,气流动到这里全部凝结于此。全局都在风雨之中,尤见生动。所以说在中国版式设计中,要着重表现构图的气韵,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引导读者的视线,可以原有的现代版式为基础运用国画气韵原理,在刺激观者的同时,也要留给观者视觉自由想象以及视觉休息的空间,使整个版式在视觉上张弛有度。
一、在版式设计中设计气韵
国画气韵指留出版面所需背景,它同样可以拥有肌理、颜色、纹路,在整个构图中起到决定整个画面的基调作用。例如,在表现传统、古典、庄重等气氛时,整体构图多为居中构图,留白颜色多为较暗的纯度较灰的色彩;在表现轻松愉快的气氛时,整体构图在稳定的基础下安排气韵流动丰富,整体颜色定为亮色调等。气韵自身所带来的文化氛围很容易渲染观者情绪,并且达到一种升华,引发情感共鸣的阀门,所以说好的版式设计师在设计排版时能够达到自己同对象心理对话的程度。安妮宝贝有一段描写国画的文字:“白,是那些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等待着人诵读品咂,是斑斓色彩的凝练,就算笔者用尽奢华的色彩与温暖的笔法,留白处隐着一滴泪,那整幅画也注定是伤感 的……有意识的简单,更为难得……”读完后使人印象深刻的“那句留白处隐着一滴泪,那整幅画也注定是伤感的”,这正是“气韵”的魅力所在。
二、用“气韵”突出主体创造意境
版式画面一定会有一个主题形象,传统版式设计师会运用各种手段对主题进行聚焦、突出,运用得当会使主题更加醒目,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抓人眼球。但是在中国版式设计中,除了主体物周身留白、黑白灰等视觉元素、版式技巧外,还要增加情绪效果,带有极强的写意性,拥有空灵之气,画面气息流畅生生不息,相比较传统版式更加自然,明朗硬气却又清新淡雅,轻描淡写却又劲道十足,富有生命力。我们中国版式看重“气”的感悟,西方版式是一个实体的世界,西方讲究写实模仿,中国讲究写意传神;西方强调形体;中国强调气韵。在突出主体的情况下,根据画面中空间分配和空白的留余来安排主体物、色调、内容。一般来讲空白面积大于实体对象所占面积,画面就会出现空灵意境,反之亦然。
三、合理运用空间分割及视觉引线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虚实相生”和“计白当黑”的创作理论。在中国版式设计中,所谓的“虚实相生”指布局中的文字、图形等,可见实体是“真实的”,被称为“正形”;剩余的空间包括周围的空白布局,剩余空间被称为“虚”,被称为负形。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而著名的“鲁宾杯”就是虚实转换的典型例子。图和底是相互映衬的,当然,视觉刺激的强度是一样的。在版式设计正形在视觉上产生动态,获得张力。负形留白使用气韵为辅,衬托视觉得以集中,这样构成的虚实空间能够在思维意念上产生无限丰富的想像。具体来讲在安排文字的位置、字体组合与图片时,应考虑负形的位置与大小。例如,长字体中宫较窄视觉纤细,适合作竖向的编排,方形字体空间占有率相對大,适合横排。这样根据编排内容进行正负形的编排会制造出多样的视觉效果。计白当黑同样如此,不仅仅要注意画面中的重色调,也要兼顾周边的空白才会使得作品更加完善。
作为中国设计师,我们无法绕过这样一个话题“如何从版式出发做好中国设计”能够完全体现中国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情感表达等这些东方审美,并且是在没有中国传统元素的情况下,气韵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随着各种软件越来越多的技巧,画面在设计中的普遍运用,一些设计师过于依赖电脑创意表现手段上的强大功能,忽视了对于优秀传统的学习和思考,忽视了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情感语言以及丰富的内涵空间。总结来讲,“气韵”是中国画艺术形式发展的历史成果,本文更多从形式角度分析其与现代中国版式设计的共通和应用,但是作为蕴含中国传统思想的书画气韵形式仅仅冰山一角。“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中国画讲求意境,静时如止水,动时搅天地,而中国版式设计只有达到形神兼备,气韵流通,才能达到现代中国设计的水准。而现在的设计师需要不断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注意虚实、气韵最终才能使版式气韵生动,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合理应用国画气韵。
参考文献:
[1]蔡顺兴.论自由版式设计[J].装饰,2000,(06):8-9.
[2]彭烈洪.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7):67-69.
[3]郑鑫.国画中的“留白”与版式设计[J].艺术探索,2005,(04):93-94.
[4]杨佳玉.浅谈国画中的留白[J].艺术研究,2015,(01):26-27.
[5]裴培.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06):5.
[6]任民.论现代版式设计中的情感表达[J].出版发行研究,2014,(06):86-88.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