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印合作,不需要“药神”
2018-07-30
印度智库观察研究基金会(ORF)7月28日文章,原题:(实现)医疗卫生领域的双赢,中国和印度不需要“药神” 中国人气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商人通过从印度代购低价抗癌药回国帮助无力负担奇高药价的癌症患者的故事。影片通过紧扣当下热点的故事选取和基于真实背景的细节处理赢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片中癌症患者的故事打动了千万中国观众的心,也激起了中国人对药价的激烈讨论。
中国过去十年的医改通过设立500多种常见药品名录以及常见药品强制限价等举措大幅降低了其医疗开销。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重病治疗药品给患者带来的过重压力。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严格的知识产权立法使其不具备印度那样的仿制药生产平台;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公众对原创品牌的偏爱。2016-2017年,印度向中国出口了约2323万美元的药物制剂和生物制品;与此同时,其进口数字约为1.28亿美元。所以,可以做一些什么帮助类似《我不是药神》中那些重病的患者呢?
第一,中国药价显然高于印度,因此,中国可以通过更多向印度进口药品降低国内公共医疗开销,同时,也应该对印度药企在中国面临的业务拓展问题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第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并没有帮助中国发展其本土药企,药物专利壁垒也导致国际药品巨头在中国的支配地位越来越稳固;第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最新规定让国际药企巨头通过其专利坐收巨额利润。因此,中国和印度应该加强对话,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能满足本国百姓用药需求的制药产业。解决以上问题不仅能减轻中国医疗开销负担,更将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解决国内民生问题的重要范本——一种真正的双赢局面!
幸运的是,诸如《我不是药神》这样的大热电影将重新启动人们讨论两国间一些重要问题的对话,同时也将引领一些积极改变。▲
(作者MohnishKe⁃dia,胡青松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