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的村庄调查方法研究

2018-07-30

山西建筑 2018年18期
关键词:石窟村庄

郭 朝 辉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据统计,2015年太原市六城区现状村庄总量为296个。随着城市的快速拓展,太原市六城区平原地区的村庄逐渐被蚕食,而位于山区的村庄呈衰败的趋势。乡村的存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和重视,如何恢复活力,以村养民,是规划编制中绕不过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工作实践,以晋祠镇西山地区的15个村庄为例,分析村庄调查的方法。这些村庄皆处于不同程度的衰败状态,由于位于风景名胜区,同时有生态、安全等诸多限制要素,深入扎实地了解村庄的状态、价值和困境,对提出相关规划策略极为必要。

1 村庄调查方法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两个部分。外部环境主要指各类限制要素,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泉域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各级保护林地、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等各类需要保护的区域,也包括采空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震断裂、防洪河道等安全因素。内部情况指村庄自身发展状态,包括人口居住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历史古迹与村庄风貌、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等。

调查分析手段包括部门资料收集、图斑比对、问卷座谈、实地调研。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宏观政策,对村庄的未来走向进行规划指引。

2 晋祠镇西山地区村庄概况

晋祠镇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南,因著名景区晋祠而知名,境内还有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等珍贵文物古迹。晋祠镇也是太原市区外围的大镇,辖28个行政村,其中西山地区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分布在约44 km2的山区,占到晋祠镇域面积的59%,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8%。人口大量流失、村庄衰败到了消亡的边缘是这些村庄的现实状况,这种情况并不特殊,太原市其他处在山区的乡村同样如此。相比其他地区特殊性在于:这些村庄所处的区域属于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是太原市打造文化旅游的重要板块,不宜简单地撤并搬迁、一弃了之,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让人口回流、重回活力。

3 外部环境调查

3.1 村庄分布

晋祠镇西部山区海拔一般在1 100 m~1 500 m,大部分由林地覆盖,重峦叠嶂,风光秀丽,“西山九峪”有三峪(俗称沟)在这个区域,即柳子沟、马坊沟、明仙沟,沿着沟峪上溯是从古至今的传统通道,西山15村也主要分布在沟峪沿线,目前机动车可以通过西山旅游公路及支线到达。有的村庄处在必经通道上,有一定的“人气”,有的村庄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这些千年村落的选址主要考虑交通、取水、地势、耕种等因素,并在主要通道上几乎呈空间等距分布。这个特点有利于旅游线路节点的打造。

3.2 历史文化限制要素

本区域整体位于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内,经过千年的积淀,形成两大文化景观集中区域:一以天龙山为载体,以天龙山石窟为中心,包括千佛洞石窟、圣寿寺、跑马坪、插旗石等;二以龙山为载体,以龙山石窟为中心,包括童子寺、昊天观、皇姑洞等。根据保护规划,五坡、南坪、西岭3个村位于天龙山石窟建控地带范围内,窑头、珠环、下石位于天龙山石窟景观环境协调区范围内;瓦窑、明仙位于龙山石窟一类建控范围内。以上合计共8个村庄。

3.3 生态限制要素

包括天龙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林地、晋祠泉域保护区等。有8个村庄位于以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有4个村庄位于泉域重点保护区内。

3.4 安全限制要素

包括采空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震断裂、防洪河道等要素。有4个村庄位于采空区,有5个村庄有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有大型滑坡、不稳定斜坡等,且较为活跃。柳子沟、马坊沟、明仙沟都是防洪河道,沿线村庄有山洪安全隐患。

4 内部情况调查

4.1 人口居住情况

人口是村庄盛衰的主要标志,西山15村普遍人口流失。经过调研发现,根据房屋空置情况,分为三种程度:“仍具规模”“十室九空”“彻底废弃”。“仍具规模”型有3个村庄:下石、窑头、五坡,常住人口达到1/3;“十室九空”型有4个村庄:南坪、黄贝庄、三泉头、吴家峪,常住几个人到十几人;其余8个彻底废弃,平地窑甚至全部拆除。3个村庄“仍具规模”的原因各有不同:下石村离山下最近,交通相对便利;窑头规模较大(人口为15个村中最多);五坡村依托天龙山发展餐饮。其余村庄皆没有上述优势,人口本来就少,诸多不便,导致消亡。

4.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村民的生计问题是导致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退耕还林政策使村民基本告别了土地耕种,有一部分村民受雇于环投、爱晚等城郊森林公园,进行植树、护林等工作;其次,风景区活力不足,景点单一,村民难以借此来获得较多收入,如15个村中,仅有五坡村、窑头村开设了农家餐饮,发展并不乐观。五坡村村民在天龙山景区开设饭店20余家,生意并不景气,窑头村因柳子沟冰瀑景点开设数家农家饭店,冬天和周末生意较平时好。在上述情况下,村民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业,个别留守老人制作杏干等食品赚取收入。

村集体以土地租赁的方式与有关公司合作,尝试旅游休闲等产业。比如三泉头村引资成立了“山西三泉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修建康体休闲娱乐中心,并雇用了部分村民工作。整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

4.3 基础设施

西山地区村庄的基础设施较差,最薄弱和最关键的是吃水问题。离山下最近的下石村仍采用自来水蓄水池,容量20 t,每天早上6点、7点供水,水量小,不能满足要求。其他村庄多依靠储存山泉水,靠天吃饭,干旱时则需要从山下运输。因为缺水,珠环村多年前已自发搬至镇里居住,旧村废弃。

4.4 公共服务设施

大部分村庄人烟稀少已没有分析的意义,以离山下最近的下石村(至西仁线2 km多)为例。下石村户籍人口157人,常住人口占1/3多。行政、医疗、养老、体育设施集中在村委会院子。卫生所平时无人,若要打针输液需去家里叫;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锁门;院内有若干健身器材。教育设施方面,村里小学(到三年级)于2002年左右取消,目前幼儿园、小学、初中去晋祠镇解决入学需求,这是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村庄也大多自发在镇里租、买房解决孩子上学问题。

4.5 历史古迹与村庄风貌

1)历史悠久:西山村庄均有悠久的历史,从村名上便可知:有以历史典故为名,如“下石”取柳下跖传说、马坊取刘知远传说;有以古迹为名,如“明仙”因寺得名;有以特产为名,如“瓦窑”“窑头”旧有瓦窑煤窑、“三泉头”旧有泉眼。

2)古迹幽远:村庄本身就处在深山远林,石窟、寺庙等古迹更罕有人知,充满了神秘的魅力。据统计共有十余处古迹:明仙村有关爷堂、明仙寺、悬瓮寺石窟、姑姑洞石窟,瓦窑村有洞儿平石窟,下石村有清灵洞,吴家峪有观音堂、窑神庙,三泉河有土地庙,西岭村有插旗石、跑马坪、寨峁哨等,南坪村千佛洞石窟、黑龙庙、黑龙洞遗址。其中,明仙寺在清《太原县志》中有记载,清灵洞在刘大鹏《晋祠志》中有记载。

3)村庄古朴:村落皆依山而建,层叠错落,掩映在青山绿林中,是避暑休假的优良场所。传统民居为砖石砌筑,与自然地形融为一体,皆有保留的价值。风貌较好的有瓦窑村、珠环村、吴家峪等,比如瓦窑村的“六合堂”院,依山错落两层,虽大部坍塌,但从格局、材质可知原为村里大户人家宅院;珠环村曾作为某影视拍摄基地取景。西山村庄风貌见图1。

5 调查评估和发展建议

5.1 村庄状况整体评估

主要从区域格局、资源禀赋、外部条件、自身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优势和劣势、问题和机遇。

1)区域格局方面,上述村庄处在太原市的珍贵文化景观区域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一方面给广袤的风景区带来生气和活力,一方面是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

2)资源禀赋方面,历史悠久,环境宜人,村落传统风貌较好,文物古迹分散,整体来看,有保留保护的价值和活化利用的潜力。

3)外部条件方面,受到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保护、安全防灾等较多限制,一方面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不一的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各种建设要求,给发展利用带来难度。

4)自身情况方面,村庄日渐衰败,人口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以吃水问题为甚;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以教育设施为甚。农民缺乏收入来源,在景区旅游产业中收益甚少。村民对便利舒适生活的追求和解决子女教育的刚性要求,是外迁的主要原因。

5.2 规划建议

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五大发展建议。

1)保护第一,充分挖掘价值。

保护聚落整体,保持依山势跌落的村落形态和以石为材料的建筑形态;也要保护村庄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古树、古井、古道等历史环境。对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进行挖掘。

2)多规协调,明确制约条件。

加强国土、林业、文物等各部门规划的协调,对多重限制因素进行梳理,加强山体、河道的生态修复,以安全为前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3)景村一体,构建旅游体系。

以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晋祠三大国保文物为核心,以点连线,以线串面,丰富旅游线路,梳理散布的历史遗存点、原生村落、景观节点,展示“三山三峪”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将村落融入为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西山生态人文旅游区。

4)完善设施,满足宜居标准。

村庄落后的生活环境,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因此,探索适合山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方案,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满足村民和游客的舒适需求。政府组织在镇区实施解决村民安置,妥善解决子女入学,保证村民回村参与村庄发展无后顾之忧。

5)产业带动,激发古村活力。

以村庄聚落为载体,保持原生的生活状态,发展农家食宿、游学探幽、休闲娱乐、摄影写生、影视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古村旅游,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观光、休闲场所。引进社会力量,村庄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实现双赢。

6 结语

通过详实的村庄现状调查,宏观了解政策、趋势、区域发展,中观了解村落环境、外部因素,微观了解村庄本身,建立完善的调查内容清单,采用多种方式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是“开门编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体现,也为规划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石窟村庄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夜宿石窟
村庄及其他
村庄
夜宿石窟
村庄在哪里
中国的四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