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滤除白细胞对保存期内红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

2018-07-30陈栋才罗玫玲李雪群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献血者白细胞红细胞

陈栋才,罗玫玲,李雪群

(惠州市中心血站,广东 惠州 516003)

血液保存是临床上常见的操作,在抽取血液后混杂的白细胞逐渐发生破损,会导致过氧化氢、溶酶体酶等释放,从而导致红细胞保存损伤,在输注时诱发人体输血反应。因此有观点认为血液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可能会提高红细胞的保存质量,降低输血时的不良反应[1]。本研究对我站的血液标本滤除白细胞,探讨其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惠州市中心血站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标本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相关标准[2]。所有献血者均采集400 mL血液并制成红细胞悬液。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性献血者28例,女性献血者14例;年龄21~36岁,平均(28.1±4.2)岁。观察组中男性献血者26例,女性献血者16例;年龄20~38岁,平均(28.6±4.4)岁。本研究经站伦理委员会批准,献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在献血者献血后制成的血袋中抽取 2 mL血液作血液标本。观察组采用南京双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去白细胞输血器去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对照组未去除白细胞,两组血液标本随后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以及红细胞压积(HCT)。采用塞科希征SA-6000型血流变仪分析低切、中切以及高切血液流变学切变率的变化情况,此项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检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血液标本保存0 d、7 d、14 d、21 d、28 d及35 d时观察两组血液标本中WBC、RBC及HCT情况,分析两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红细胞流变性情况。红细胞血液流变学切变率指标包括低切(1/s、5/s)、中切(30/s)以及高切(200/s)血液流变学切变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同一时间点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期内WBC、RBC以及HCT变化情况 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期内WBC均低于对照组(P<0.01);WBC随着保存期延长而降低。而RBC、HCT两组无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期内血液流变学切变率变化的对比 观察组在保存期21 d时低切(1/s、5/s)、中切(30/s)以及高切(200/s)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无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低切、中切和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加。见表2。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期内WBC、RBC以及HCT变化情况

表2 两组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期内血液流变学切变率变化的对比

3 讨 论

红细胞储存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受损,从而产生变形,增加血液黏度。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中较为重要的参数,血液黏度的改变往往意味着血液流变性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组织的血流灌注。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包括HCT以及血浆黏度等,而血液高切变率主要受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时,血液高切变率增加,血液黏度明显增大。因此检查血液低切、中切以及高切变率对红细胞的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液标本仅WBC有差异,提示滤除白细胞效果较好,对RBC、HCT并无影响。在观察低切、中切和高切变率时发现,在保存21 d时,观察组低切、中切和高切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目前多数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去除了白细胞的血液中由于白细胞减少,对红细胞影响减少,因此血液切变率明显较高。但28~35 d后两组低切、中切和高切变率恢复一致,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白细胞滤除可减少白细胞崩解产物对红细胞的影响,维持红细胞的形态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保存期限。

猜你喜欢

献血者白细胞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白细胞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