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宣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31例
2018-07-30李国霞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会宁730700
李国霞(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感染后咳嗽(post-infertious cough)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是由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引发,感染控制以后仍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1]。调查[2]发现:感染后咳嗽的发生率大约为11%~25%。由于该病患病人数众多,复发率高,误诊率高,治疗棘手,迁延时间长,其已成为现代医学界一大难题。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抗炎抗菌和免疫调节类药物,此类药物虽能很好地降低气道高炎症及高反应性[3],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临床总体疗效较差、有些药物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等。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更为有效、副反应更小、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优化感染后咳嗽的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4]。笔者根据多年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秉承中医整体观念和表里同治原则,基于《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用通腑理肺法,自拟通宣汤。2015年6月—2017年6月,笔者采用通宣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31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会宁县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感染后咳嗽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平均(40.71±9.82)岁;病程平均(5.31±1.51)周。对照组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平均(42.371±0.77)岁;病程平均(5.01±1.3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1]中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①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病史; ②采用控制感染措施后,急性期症状消失,咳嗽仍迁延不愈,病程≥3周;③咳嗽性质多以刺激性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④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及X线片检查均未见异常;⑤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中医内科学》[6]中咳嗽的诊断标准:干咳或哈咳或痉挛性咳嗽,咽痒,无痰或少痰,气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70岁者;③不吸烟者;④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⑤自愿加入本临床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存在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④有胸膜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心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通宣汤加减,药物组成:黑顺片5 g,酒制大黄5 g,干姜6 g,人参6 g,枳壳6 g,荆芥10 g,桔梗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由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A113),每次2粒,每日3次;急支糖浆(由太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411),每次10 mL,每日3次。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5.1 中医症状积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感染后咳嗽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对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咽痒不适、咯痰黏少、咽干5个症状进行评分。
5.2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采用莱塞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7]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主要由心理区域、生理区域和社会区域3个区域组成,共包含19个问题,3个区域的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越低表明病情越重。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咳嗽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咳嗽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5%。有效:咳嗽好转,疗效指数30%~<70%。无效:咳嗽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参见万明《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万明主编:《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 144页;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第 270页。
表1 两组感染后咳嗽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感染后咳嗽属中医学“咳嗽”范畴。该病主要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病机以六淫邪气犯肺为主,内伤咳嗽病机以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主。感染后咳嗽的现代研究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公认该病以气道炎症、呼吸道病毒感染或吸入性导致的气道黏膜损伤、咳嗽敏感性增高、气道高反应性、上皮损伤、神经因素等为发病主要机制[1]。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结合经典理论发现:咳嗽与肺、大肠关系失调存在密切联系。肺与大肠相表里,有着生理、病理功能的相辅相成和经脉上的相络属。《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灵枢·经脉》曰:“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素问》曰:“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皆以通降为顺。肺气的宣发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若胃肠道功能紊乱,可导致肺功能损害;若胃肠功能障碍,则容易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咳嗽反复。因此,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原则关键在一个“通”字,即采用宣上通下的治法,使肺气宣通,腑气才能下行,气机舒畅,则咳嗽消失。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感染后咳嗽是由中阳不足、素体虚寒,或过食寒凉之品,或过服、误服以清热解毒为主的感冒药,日久伤阳,虚寒冷积,复感风寒邪气,侵犯肺系,因肺为华盖,余邪未尽,肺失宣降,发为咳嗽;寒恋肺表,日久伤阳,加之素体中阳不足,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失常,遇凉或饮食生冷则更易出现腹泻或便秘或排便不畅。该病病机为余寒内伏、肺失宣降,故治宜表里同治,采用通腑理肺法。
通宣汤方中黑顺片乃大辛大热之品,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其性偏走;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作用;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主入于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建运脾阳,入肺经善温肺化饮,可“去脏腑沉寒涸冷,发诸经之寒气”,其性守而不走;人参归心、肺、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荆芥辛散疏风,止痒利咽;桔梗开提肺气,协荆芥以利明喉;甘草泻火止咳,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研究表明:黑顺片主要成分为双酯型生物碱,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代谢免疫系统等均有治疗作用[9];干姜主要成分挥发油和姜辣素可能对乌头碱毒性有制约和解的作用[10],故干姜为解毒药;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以有效抑制附子毒性,同时能提高附子功效,故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11]。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干姜具有镇痛抗炎、抗溃疡、抗肿瘤、抗缺氧、改善消化障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10];大黄主要成分以番泻苷泻下作用最强[12],大黄除有泻下作用外,还有利尿、改善肾功能、抗菌抗炎及免疫调节肺损伤、保护肠道黏膜等作用[13];荆芥可使血清IgE、IL-6 及TNF-α的含量有效降低,削弱各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反应,降低核转录因子 NF-κB在蛋白合成中的表达,从根本上减轻过敏性炎症症状[14],且荆芥水煎制剂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其生长的抗菌作用[15];甘草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及少量的生物碱、多木质素和一些微量元素[16],炙甘草不仅具有镇咳平喘、祛痰止咳及抗呼吸道病菌或病原体等作用,还具有调节回肠活动、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17]。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证实:通宣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可以很好地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肺损伤的修复,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使气道湿化作用增强,改善肺功能,促进咳嗽康复,同时有利于排除对肺组织有害的肠源性毒素,控制咳嗽,改善肺部微循环及通气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宣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0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 323-354.
[2]杨静,谭国平.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呼暇功能测定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4357-4359.
[3]胡诣璋,赵俊,催瑷.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治疗杂志,2016,14(1):11-14.
[4]黄敏玲,柯晓霞,吴蕾,等.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规律及病机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570-2571.
[5]郑筱萸.中药新药研究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4-376.
[6]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19-222.
[7]徐志华,林嵘嘉,车国卫,等.肺术后咳嗽评估-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量表的应用价值[J].中国肺癌杂志,2017,20(6):389-391.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0-191.
[9]陈信义,李峨,侯丽,等.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923.
[10]龙全江,徐学琴.干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加工炮制研究文献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1):82-83.
[11]奚丽君,陈卫平.附子与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608-610.
[12]尹家乐,张爱香,王硫讳,等.大黄酸精氨酸预防大鼠实验性肠粘连抗炎机制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18-21.
[13]邓时贵,巫莉萍,黄海定.水通道蛋白mRNA表达与肺卫失宣大鼠肺损伤的相关性及大黄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177-180.
[14]CHOI YY,KIM MH,KIM JH,et al.Schizonepeta tenuifolia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mice[J].Phytotherapy Research,2013,27(8):1131-1135.
[15]金在久.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506.
[16]张玉龙,王梦月,杨静玉,等.炙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3):99-102.
[17]刘雅茜.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0: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