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红叶杨种苗培育及其大田栽培技术

2018-07-29庄须振时亚杨连治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5期

庄须振 时亚 杨连治

摘 要:石湖林场加大了对无飞絮扬的推广种植力度,中华红叶杨为黑杨派杨树2025杨的芽变品种,因其叶色红色艳丽而区别于其它速生杨品种,属于大乔木彩叶树种,填补了国内彩色杨树的空白。其特性为雄性无飞絮,叶色三季四变,速生,且具有较强的抗虫、抗瘠薄、抗涝性。它的出世,深受专家学者及园林绿化部門的欢迎。所以,中华红叶杨作为乡土彩色观赏树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本人几年来对中华红叶杨的观测与试验,现将其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中华红叶杨;种苗培育;大田栽培技术

一、中华红叶杨种苗培育技术

1.育苗地选择: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高、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作为育苗地。

2.整地:亩施有机土杂肥2500公斤,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40公斤,均匀撒于土表,结合耕地深翻入土中(一般肥深翻20-30cm)。整平,作好畦垅及水道,涝则排,旱能浇。

3.育苗密度:由于中华红叶杨繁殖材料紧缺,价格高,为降低成本,采用栽砧嫁接方法。根据我们的试验,这样苗木生长量大,当年在0.6-0.8米处打顶,可发3-6个枝条,生长到3-5米长,不打顶则苗高达到5-6米。如果育苗目的为采种条,亩植1800株(0.9米×0.4米),采取打顶法可多采种条,如果育苗,可亩植3000株(0.9米×0.25米)。

4.砧木选择与栽植:根据我们的观测与试验,砧木以选择美洲黑杨类品种如2025杨、中林46杨为佳,可买当年苗地径在2cm以上的最好,于秋后至封冻前或在春季土壤化冻后栽于大田,栽后于35-40cm处截干,随后浇透水。

5.中华红叶杨接穗选择及沙藏:

(1)选择:中华红叶杨为速生杨类,应选择一年生生长充实的种条,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将上部发育不充实的芽,下部的瘪芽去掉。

(2)贮藏:无论年前或年后购买的种条,为保证种条的新鲜度,不失水,都要进行沙藏一段时间,嫁接时随取随用。沙藏法:挖宽80cm,深60cm的土沟,长度视种条数量而定,先从一端整成斜坡,铺一层沙,沙层厚度2-3cm,摆一层种条,种条梢端向上,不能挤压,然后再覆一层沙,再放种条等,最上部复盖5-6cm的沙即可。如果是冬藏,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一下种条贮藏情况。

6.嫁接:

(1)嫁接时间:根据我们的经验,于3月中旬嫁接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嫁接方法:带木质部芽接。

(3)嫁接位置:在离地面5—10厘米的位置嫁接。

7.接后管理:

(1)解绑:一般在嫁接后10-15天在嫁接芽片的芽萌动时破膜把芽放出来,然后在芽条生长到7-15cm时解绑将膜去掉。

(2)防风折:因为杨树叶片较大,易招风,引起折断。故在中华红叶杨长到20cm左右时,用绳片将萌发枝条与保留的35-40cm的砧木固定一下,以防风折。

(3)抹芽:由于是嫁接,在中华红叶杨萌发的同时,砧木也要萌芽,为保证中华红叶杨的顺利生长,要将砧木萌发的芽全部抹去,一般要抹芽3-5次。

(4)剪砧:如果是培养种条,原保留的35-40cm的砧木可不剪去,如果是培育苗木,则在中华红叶杨长到60-80cm时将原保留的砧木在嫁接口上2cm处剪掉。

(5)追肥:根据中华红叶杨的生长特点,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追肥为好,第一、二次追肥20公斤尿素,第三次追含N、P、K各15的复合肥20公斤。

(6)浇水:中华红叶杨要求土壤湿润。所以视天气情况,旱则浇,涝则排。

(7)中耕除草:为保持苗木良好生长,在苗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人工耕除以松土除草,保证苗木肥水供应。

(8)病虫害防治:根据我们的观测,中华红叶杨很少有病虫害。从4月下旬起每隔20天喷洒一次800倍40%的氧化乐果,以防治瘿螨类危害即可。通过上述技术措施,中华红叶杨当年苗生长高度可达5-6米

二、大田栽培技术及其引种注意

1.种植技术

中华红叶杨开挖树坑时将表土(浅层土)放成一堆,将心土(深层土)另外放成一堆,不要将表土和心土混放,为以后的栽植作好填土准备。树坑挖好后,第一步不是先放树苗,而是先将基肥放在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将表土碾碎,平整、均匀地放在肥料上,这样中华红叶杨树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碾碎的表土又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长、扩展舒张的良好条件,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接着放入树苗。全红杨苗木放入后进行第二埋,就是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时,暂停培土,将树苗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树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便扎根生长。有利于中华红叶杨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接着进行第三埋,就是将剩下的心土埋入,一直埋到与地面平齐,进行第二次踩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也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被风吹斜。最后将土在树苗根部打成围土堰,注意要打成倒漏斗状,这样可承接雨水和浇的水,使雨水可顺着中华红叶杨树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状,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顺树根集中流下。每次浇水后,最好覆上土(仍成倒漏斗状),以防水分散失,提高中华红叶杨成活率。

2.引种注意

(1)引种季节要适宜。这是引种全红杨成活率高低的前提和保障。苗木的引种季节性很强,春、秋、冬季一般是苗木的引种佳季。适时引种的苗木生长快且旺,而夏季引种则生长缓慢,甚至难以成活。一般情况下冬种比春种好。北方因冬季气候严寒土壤封冻,最好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种植。

(2)因地引种选苗木。这是引种全红杨能否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各人技术能力及市场条件也大相径庭,红叶杨没有一种苗木品种能适合全国各地发展。因此,要注意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种植地块的土质、肥力等因素,结合品种的具体要求,选择最适合种植的苗木品种。

(3)引种单位要选好。引种时要选择合法经营的引种单位。正规全红杨销售单位能保质、保量并开正式发票,给予技术支持,种苗种植有一定的规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种苗销售许可证或税务登记证。此外,购买苗木者有条件的话,应当到苗木销售单位园艺场或基地親自去考察,看苗,然后再签订购销合同并予以公证,最好选择那些实力强、规模大,有“三包服务”承诺的场家。

3.移植技术

早春晚秋温度低,中华红叶杨苗木处于休眠期,有些阔叶类花木叶子完全脱落,蒸腾量小,移植容易成活。但日常活动中经常碰到某些新建、改建、扩建街区、景点、水利设施、道路、矿山、房产等,亟需在生长旺季搬迁或移植个体较大的花木。生长旺季怎样移植中华红叶杨苗木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效呢?

4.平衡株势

正常生长的中华红叶杨苗木由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应枝叶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成碳水化合物,保证植株生长繁殖的需求。根系大小与冠幅大小是相互对应依存的。较大个体花木从甲地移植到乙地,挖掘时全根系一般只有10%~40%被保留下来,其余大部分被斩断损伤,定植之后新根系生长形成有一个较长过程,供水供肥能力暂时中断或降低。如果上部仍保留原有冠幅对水分和矿物质的需求,必然产生供需之间严重失衡而致移植花木萎蔫甚至枯死。为缓解移植中华红叶杨苗木根与冠之间的矛盾,就要把地面上的枝叶响应缩减,使植株根冠比维持必要的平衡关系。

5.强度修剪

平衡移植中华红叶杨苗木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强度修剪。萌蘖力强的二代红叶杨移植前可以截去全部冠幅,只留主干。萌蘖力弱的可以去掉冠幅的2/3,即使难以生成新顶芽的花木,保留主枝的同时,也要剪除大部分侧枝或摘掉大部分叶片,减少皮孔、气孔和表皮细胞角质层的蒸腾,使光合作用速率减缓,代谢功能降到植株可以承受的水平,维持其生机不受破坏性影响。为避免主干上因修剪造成过多、过大的创伤面,删除主干上大枝时可留高桩。中华红叶杨苗木究竟留多高,视枝条粗细着生部位灵活掌握。粗的着生部位好的,要高;细的,着生部位欠佳的要低。修剪创伤面用油漆,接蜡封口,或用塑料膜包裹。已开花、结果的花木移植时要大部或全部摘掉。因为花、果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养分,将其摘掉,使植株体内储存的有限资源转向营养生长,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6.带母土土球

休眠期中华红叶杨苗木大多裸根移植。生长旺季花木移栽最好带母土土球。带母土土球一是可以保护根系少受损伤;二是避免根系裸露失水;三是可将根系周围已形成的菌根随植株一起迁移。母土土球大小因植株个体大小和客观需求而定,植株大,保留枝叶多,移植后想尽早成景的,土球越大越好,相应移植费用也大。相反,土球可小一些,移植成本也小。

7.移植

中华红叶杨苗木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晴天应在清早或下午进行,避开中午烈日照晒。就近移植,随挖随栽。远途迁移,花木掘出之后,立即用吸附水分的草链、织物包裹住,并视运距与外部环境运输工具、天气状况随时洒水保湿。

8.浇水与遮荫

中华红叶杨苗木生长旺季温度高,蒸发与蒸腾量大,除定植时灌足饱水外,还要经常给树体洒水和根部灌水。移植初期,根量少,又失去上部植株蒸腾拉力,根吸收水分功能下降,保持移植区土壤湿润,增强根系周围的水压。利于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干旱缺水地区,定植时可在封填土中舔加SPA(保水剂)TC(土壤改良剂)有助于节水和提高移植成活率。

9.遮荫

在移植花木上方搭荫棚,或在来光侧放设荫障,形成阴凉湿润的环境,避免风吹日晒,也可给植株恢复期内套上塑料袋(袋内温度可以通过遮荫,放风等措施控制,不能过高),减少蒸腾,当新芽长出后取掉套袋。

10.加强管护

生产旺季移栽中华红叶杨苗木的不利因素多:胜利活动旺盛,对水分、矿物质需求量大;植株创伤面大,外部高温易失水等。相对有利的是形成层分裂活动迅速,能很快产生愈伤组织保护和修复创伤,恢复正常生机,故移植之后各项管护措施要得力,设主支架、防护栏,防止人为活动与自然灾害的侵袭。适时灌水,施肥、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剪除多余萌生枝条。

参考文献:

[1] 朱延林,王新建,程相军,张秋娟,何威,沈植国. 中华红叶杨生物学及光合特性的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05,(04):16-19.

[2] 许鹏. 中华红叶杨栽培技术[J]. 山西林业,2010,(01):22-23.

[3] 程相军 .中华红叶杨( 中红杨)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前景 [ J ] .现代园林, 2006, ( 5) : 31 -32.

[4]韩富军.中华红叶杨在兰州地区的引种试验[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75-77+81.

作者简介:庄须振(1968-8-),1990年12月参加工作,江苏东海人,林业工程师,副场长,一直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