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用探析

2018-07-29林燕钦

青年时代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作文批改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林燕钦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习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其教学仍处于低效、费时的泥潭里,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层出不穷。本文针对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的现状,提出运用网络辅助习作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作文教学;网络资源;提供素材;创设情境;作文批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第8条写道:“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小学高年级作文时,正确选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上锦上添花、“语”上添“网”。

一、注重生活积累,关注真情实感

(一)立足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生活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而我们的孩子,生活阅历少,见得少,听的少,习作素材不多。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动起笔来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磕磕绊绊,好不难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干瘪枯燥,游离现实,毫无灵魂,谈何真情实感?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紧扣学生心弦,吊足学生胃口,打破习作“无东西可写”的尴尬疆界。

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介绍一种物品》的时候,同学们的发言大同小异,难以概括出物品的特点。这样的情况我早就预料到了,于是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小火龙果的自述”的视频展现出来,赋予小小火龙果以生命,用第一人称的形式配上动画活灵活现地从外观、生长方式、用途等方面展示在学生面前。配上舒缓的音乐,组织学生重复观看,吊起孩子们的胃口,激起他们观察的欲望。让他们凭自己的兴趣进行细致的观察,认真聆听,仿佛这个“火龙果”此刻就出现在自己面前,任凭自己左看右看、360°观察。此时我顺势进行写作方法的迁移,引导孩子从物品的外形、特点、作用等方面来描写,并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这样孩子们对其他物品的描写也是得心应手,这多亏了多媒体视频填补了孩子生活中缺乏观察能力的空白。

(二)注重实践,组织活动

通过一学期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写作文时缺乏一种立足现实的意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为了紧扣题目要求们凭空捏造,缺乏真情实感,停留在干巴巴的客观陈述上。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这样的困境,我们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灶台”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引领学生走进网络,感受窗外的鸟语花香、明媚春光。而不是继续拿着陈旧的课本埋头苦讲。这样即使老师们口吐一万多莲花,也不及学生亲眼目睹那一朵映日荷花来的更加真实生动。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为了给孩子们的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丰满汉字造字素材的羽翼,让孩子们的作文之塔有真材实料的砖,金碧辉煌的瓦……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有趣的“拆字比赛”。事先我请我们班数学老师帮我用摄像机记录下我们分组选人、赛前抽签、跃跃欲试、欢呼雀跃、失望退场等场面。活动前事前向学生提了要求,如注意观察表情、动作、场面等。在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就在学生为自己自认为细致入微的观察沾沾自喜时,我把事前放在角落处拍摄的视频利用电子白板把视频导入到电脑上让学生观看。学生看了这一幕幕的场景,发现很多自己没发现的,还有观察不够入微的细节。全班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仅看到自己小组答对时兴奋大叫的样子,也看到了参赛选手闯关失败时落寞的表情和动作,同时也看到了比赛过程中自己忽略的场景。我还对活动高潮处进行定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注意捕捉精彩的细节。这样让学生讨论时,你一言,我一语就像打开闸门的水一样喷涌而出。这样不需要老师语言输入,学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感受当时的刺激,兴奋过后,“场上的小涛表情千变万化,时而凝思,时而频频点头,时而神采飞扬。”

二、创设情境,情景交融

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产生出使儿童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在作文要求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课件创设情境,从视觉、听觉、动觉等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的“燃点”,以此又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我在指导学生写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给西部孩子的一封信》时,由于学生对西部的情况不甚了解,我事先在网上搜索和“西部”有关的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天路》。学生看着一幅幅西部地区孩子在恶劣环境下努力求学的画面,听着那煽情的歌曲,声像同步,情景交融,从视觉上对孩子们进行冲击,孩子们的内心掀起一阵阵揪心的痛,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孩子:看到眼前的一切,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这些孩子说些什么?拿起你的笔,给西部的孩子们写一封信吧!“情动而辞发”,于是,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跃然纸上。

三、集体修改,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如果在作文评改环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成效立马判若云泥,起到大面积丰收。

每次作文讲评课上,我都会把最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利用“家校通”拍照上传到白板展现到学生面前,引导孩子们先读作文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逐字逐句地评改。利用“教学助手”这个强大的软件指导小组互改、生生互改、自己改,让孩子对于修改作文更加直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互相借鉴,共同成长。比如我们班在写《难忘的一件事》时,还是有同学不注意分段,整篇作文只有一段,看起来眼花缭乱。于是,我把这篇作文隐去姓名放到了白饭上让全班一起来帮忙修改。期间,孩子们踊跃发言:“对话可以一句话一段,更加清晰”、“不用每句话都写出谁说的”、“他可以用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起因要简洁一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又学会了好几个写作的“法宝”。

四、连线网络,记录生活点滴

作文教学和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是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微博、微信、豆瓣等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交互性、共享性特质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我们日常地生活当中,信息传播进入了“微时代”。为了培养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指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比如在尝到了一点甜蜜,感到一点苦涩,学到一点方法,又或者看到一点新奇时,可以利用微博把当时最真实的感受编辑成一篇简短的微博。这样不仅弥补了我们课堂上缺乏小练笔的遗憾,又让孩子们收集了好多新鲜的“蔬菜”下锅,在写作文时就能够炒出一盘独一无二的佳肴来。

五、结语

“文”海无涯“网”作舟。尽管信息技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利用网络辅助作文教学就像一只雄鹰,将会展翅高飞,让我们一起相约网络,为我们的作文课堂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萍.多媒体网络作文初探.山东教育,2002.

[3]则会.情境教学法在作文中运用.陕西教育,1995.

[4]王明建.我心中的网络作文.阅读与写作.2004.

猜你喜欢

作文批改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提高作文批改之有效性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