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18-07-29宋洁,郑秀芹,杨青青,刘然
宋洁,郑秀芹,杨青青,刘然
摘 要:随着改革及市场经济的扩大与深化,沂蒙精神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逐渐形成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革命时代精神。沂蒙精神蕴含的价值内涵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创造知识财富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沂蒙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选择。沂蒙精神是党性和人民的高度统一,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沂蒙精神在发扬与继承中国民族精神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将沂蒙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对培养艰苦奋斗的新一代中国青年具有重要作用。
一、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沂蒙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悠久文化历史的积淀,自然环境的磨砺与沂蒙人民甘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弘扬沂蒙精神,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沂蒙精神的內涵
沂蒙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升华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产物。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强调全党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思想和政治工作,中共临沂地委宣传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于1989年12月12日在《临沂大众报》发表了题为《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沂蒙精神的概念。“1997年将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6个字。”[1]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集中体现了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品格,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
(二)沂蒙精神的特征
沂蒙精神具有群众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沂蒙精神的源头是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深受齐鲁文化、楚文化的影响,以人为本,源远流长。抗日战争时期,临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沂蒙地区是革命人士的热血情怀,例如乳汁救伤员沂蒙红嫂,用身体做成桥供战士们过河的沂蒙六姐妹,为等待丈夫战胜归来而守寡终生的李凤兰,为鼓动青年人积极参加部队,而献出自己爱情的李怀玉,这些都是是沂蒙精神鲜明的代表符号。沂蒙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完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开放兼容,与时俱进。
沂蒙精神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先进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实践品格,成为全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沂蒙精神的主体是沂蒙人民群众,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2]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沂蒙精神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的一部分,既继承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又将区域特色融入进民族精神,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二、沂蒙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和实质,也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瑰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价值,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促进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
沂蒙精神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起着重要作用。山东沂蒙地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发展红色教育的理念,是我国党性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让后代青年一辈牢记中华民族革命历史,不忘初心,坚定政治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会议时指出,我们的学校要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加强红色教育工作。高校开展大学生红色革命教育,能够丰富教学方式,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红色历史的光荣、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方向。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二)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全民素质的集中体现,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精神境界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教材。弘扬沂蒙精神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价值导向意义。弘扬沂蒙精神,发扬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有利于抵制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的思想风气,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权义利观。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政治灵魂的沂蒙精神,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反对奢侈浪费、华而不实的号召,能够使他们逐步培养起科学的道德理性、健康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意志,同时践行高尚的道德行为。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树立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并且努力将自己塑造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根源和内涵上都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沂蒙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沉淀,都是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炮火的洗礼,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验教训积累的精华。在内涵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沂蒙精神都可以从对国家的热爱,社会的进取,个人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能使大学生自觉像沂蒙精神所要求的那样去要求自己,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守纪律、有追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强调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凝聚形成深入社会生活,合力发展的正能量。
三、将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沂蒙精神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鲜活教材,更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课堂。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
将沂蒙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利于夯实学科基础,充实课堂内容,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为沂蒙精神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首先,将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要认真选择红色教育教材,以高校思政课本为载体。“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党史教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突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3]其次,把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学科平台建设。为使政治理论课真正产生教化的效果,应成立沂蒙精神红色文化教研部,打造专门的教育队伍,全方位统筹自主研发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
(二)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将沂蒙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环境育人效果。第一,把沂蒙精神融入校风、校训等校园精神标识系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开通校内沂蒙精神育人电视频道和数字广播栏目,培养对沂蒙精神了解透彻的讲解员,使用灵活的讲解方法进行宣传,使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征集展示与沂蒙精神相关的书籍、音乐等,在学报、校报开辟沂蒙精神育人专栏,公开发布大学生优秀论文。“把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沂蒙精神文艺作品搬进课堂、搬上舞台,指导学生组建沂蒙精神社团、开展社团活动。”[4]第二,把沂蒙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园红色网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网络。高校可以以校内网为依托,建设沂蒙精神相关模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微博、QQ、贴吧、论坛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工具的作用。推送相关沂蒙精神的消息,尽量减少一些理论式的说教,推送一些感人的真实事迹,引发学生的感触和思考。第三,组织校园定期举办与沂蒙精神相关的竞赛活动。如沂蒙精神宣讲会,沂蒙精神知识问答,沂蒙精神小游戏等。此外,可以收集或制作与沂蒙精神相关的物品,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小推车,手工纳的布底鞋、沂蒙地区的特色食物煎饼等。
(三)将沂蒙精神融入社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一,开展红色教育研讨会或报告会,到孟良崮、大青山等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学习。第二,将沂蒙沂蒙精神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素材,如文化宣传、社会调查走访、英雄模范学习等活动。在活动中合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掘自身区域文化中与沂蒙精神的切合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构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载体。例如,纪念馆、图书馆的相关建设与宣传。利用好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的特征,成立利于宣传沂蒙精神的红色影院。在本校红色文化区域,增加与沂蒙精神相关的文化物品。如:放置沂蒙六姐妹、小推车等与沂蒙精神相关的雕塑,展览八路军 师战斗时的相关模型或者遗留文物。通过这些物质载体的投入使用,使学生在与历史文物的交流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接受沂蒙精神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把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社会服务,号召实践育人模式。
青年强则国家强,将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引导新一代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政治立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晓玉.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安盈洁.沂蒙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3][4]李喆.用“五个融入”传承弘扬沂蒙精神[N].光明日报,2015-12-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