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绪管理对于增强项目团队合力的作用与影响

2018-07-29赵海明

青年时代 2018年13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合力

赵海明

摘 要:21世纪随着科学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员工心理问题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代项目团队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多的得到管理者的重视。笔者尝试通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在分析情绪管理以及构建团队合力内涵、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整合,进一步剖析情绪管理对于助力团队合力建设的影响因素,从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项目团队合力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情绪管理;项目团队;合力

由于时代发展,员工思想意识发生变化,作为流动性大的基层施工单位管理者,急待解决的就是队伍稳定问题,而增强团队合力可以有效的凝聚员工展开施工工作,稳定员工思想负担,从而推动企业长足发展。玉林路网项目部党支部针对员工日益增长的思想负担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情绪管理,引导员工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升了项目部团队合力,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增强项目团队合力的目的

最早对团队提出概念阐述的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他提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随后管理学领域对团队的概念更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团队是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人群为实现绩效目标而组成的合作关系。也有学者强调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的正式群体。而无论如何定义它的本质特征都表现在以目标为导向、以协作为基础、以规范为行动原则、以互补技能为根本。它的构成要素为5p,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区别于以往的群体团队的优点在于协作与互补,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组织结构更灵活、应变迅速,可迅速组合、重组、解散,它的成功愿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是行之有效的,团队可以产出大于个人绩效之和的群体效应。增强团队合力的目的除了围绕这些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还需体现在两点重要目的性上。

二、组织结构的优化与整合的必要性

团队做为按既定目标通过一定规则集合的群体,通过有效的相互作用保证了团队活动的一致性。因此无论多高效的团队建设也应有严格、合理有效的执行制度,公平、考核、人际关系三个原则性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团队形成了更好的组织管理结构,也实现了合理结构运行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团队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形成,团队内的管理者不再仅仅是领导者,同时也是群体成员的最高表率,实现了维系制度的公正性和严厉性。所以,团队组建、建设管理对于组织结构的优化、整合、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认识情绪的功能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情绪在人类心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呢。社会生物学家对此提出了感性压倒理性的观点。他们认为,情绪指导我们迎接困境或重任的挑战一这些挑战和任务往往过于重大,无法交由理智单独处理,比如危险、痛苦的损失、百折不挠坚持目标、建立人际关系、组建家庭等。每一种情绪相当于一种独特的行动准备,指导员工按照过去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挑战。情绪对行动的指导作用在员工思想意识转变上不断重复出现,情绪就像一个根植于员工神经系统的指令体系,成为员工心灵固有、自动的反应倾向。

(一)信号功能

情绪的信号功能表现在员工个人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其他同事以影响他们,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

(二)组织功能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员工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并直接引导员工行为,甚至工作态度。

(三)动机功能

又称为情绪的调节功能,情绪对员工的活动起发动、促进和调控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员工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他们更有效的完成任务,只要适度把握好动机功能,将会提升整个队伍的创造性活力。

(四)健康功能

员工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们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生異常,可能造成的后果将是员工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周围同事甚至整个队伍造成消极影响。

四、引导员工情绪的方法

(一)关注情绪情感支持的治疗作用

在《罗宾汉历险记》中,罗宾汉建议一位年轻的追随者:“把烦恼告诉我们,不要有任何顾虑。把话说畅快了,心情也就平静了。就像打开水闸那样一泻千里。”正如所言,把压在心头的烦恼释放出求是一剂良药。南卫理公会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为罗宾汉的建议提供了科学的佐证。他在一系列实验中让受测者把最令他们烦恼的想法说出来,结果发现这样做有益健康。他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了,他让受测者连续5 天或更长时间,每天用15-20 分钟写下诸如“你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经历”之类的烦恼,或者当前挥之不去的忧虑。如果受测者希望保密,他们写的东西可以不让别人看。

帮助员工更好地调节不安情绪,比如愤怒、焦虑、抑郁、悲观和孤独等,这是预防疾病、集体情绪爆发的一种形式。有研究数据表明,如果人们长期保持负面情绪,受到的危害相当于吸烟,因此,帮助人们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潜在的医疗作用很可能和瘾君子一样显著。再是要关注好高危人群——家庭困难的职工、离异职工、刚刚步入岗位的青年职工等。这些人群时时刻刻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因此协助他们处理困扰情绪会产生更显著的效果。

玉林路网项目部党支部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培养项目部青年员工积极进行情绪管理,定期对其进行困扰情绪的释放,从而有效的抑制住了负面情绪对日常工作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塑造人性化的团队氛围

随着员工素质、知识能力不断提升,当前组织知识型员工比重增大,员工人本理念逐渐增强,做为组织团队成员更期望通过团队活动、团队建设确定团队的共同愿景和目标。通过认可目标,形成共同愿景。通过团队沟通、互补,达到紧密结合性。明确的愿景目标,产生团队强大的凝集力,进而形成更人性化的团队氛围与集体荣誉感。团体荣誉感既是团体凝聚力的来源同时形成团体发展的促动力。

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是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状态,以项目部模式為例,较之处在CBD的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来讲,普通员工所处的社交圈十分有限,可以说是仅仅局限在项目部这几十个人中,加之工作压力较大,员工很难抽出精力将自己的社交圈饱满化,社交圈的不饱满会使得员工心理走向发生倾斜。因此,塑造好现有的团队氛围对于增强队伍稳定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也是玉林路网项目部党支部自成立起就一直研究着的课题。

五、增强项目团队合力的原则

通过项目团队建立的目的不难看出项目团队组建是在群体高效合作、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项目团队拥着着不同于一般群体活动的独特特征,建立项目团队也需遵循这些基本的特征作为项目团队建设的原则,以其构成要素5p,构建团队目标并定位、充分考量人性因素、通过合理划分的权限完成组织计划。区别于以往的群体团队建设原则中更注重协作与互补,组织结构更灵活、应变迅速,最终形成通过合理沟通与相互信任产生共同价值取向和团队文化氛围,以此来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团队工作也呈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支部主导原则

由于各项目过于分散,导致公司很难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逐一指导,这时就要发挥好项目部党支部的主导作用了,作为党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支部不单单要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好全体职工的思想,根据不同时期的阶段特点,着力维护好员工权益,减轻员工的思想负担,在日常沟通和交流过程中选择一些双方共同语言较多的地方作为切入点,逐步打破员工的心理防线,将对方逐步引入到支部主导的正题上来,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抓紧所要了解的谈话中心,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语言艺术。

(二)以团带点原则

项目部应首先以班子成员为核心,骨干成员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率先形成一个凝聚性高的团队,并在形成合力的同时形成示范效应,不断引导普通员工看齐靠拢,最终使小团队海纳百川,成为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员工的大团队,这里所说的小团队、大团队有别于项目刚刚组建时被称之的团队,只有产生合力的组织才能算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团队。

(三)重点关注原则

由于职工队伍的不断整合,内部流动性大,再加上社会化的程度加深,员工个性化程度被放大,加之社会压力在每个员工身上的主观体验存在差异,这时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员工个体进行研究,找到员工情绪化薄弱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体关怀,让员工尽快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切身感受到自我在团队中的体现,帮助员工找准角色,尽快融进团体,从而增强团队合力。

六、结语

本文将情绪管理对项目团队合力的影响作为研究主体,先对情绪管理以及项目团队合力进行了定义与内涵阐述;然后从项目团队合力的目的与原则角度出发,探究新时代政工干部如何从员工情绪管理角度为增强项目团队合力建设上提供有利条件;自理论支持找到依据,从而分析加强情绪管理对项目团队合力的积极影响因素;最后从方法分析、原则构建等角度对情绪管理如何参与到项目团队上来提出了完善的策略。

面对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如何引领好项目团队适应公司转型,如何引领好员工群体适应项目转型,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就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实际考虑,对员工增加人文关怀,特别是从情绪角度出发,可以帮助他们扭转思路,从变化中提升自我认识,认识到团队所给自己带来的助力,从而促进项目合力,加速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进程,为企业未来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尚群.创新团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王鹏.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9):86-87.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合力
“芪”心合力
合力
“百会帮百村”合力助脱贫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