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大众”做的公共休闲产品
——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为例

2018-07-29◎黎

文化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巢湖大众

◎黎 慧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一、公共休闲产品的界定

(一)旅游休闲区的背景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复同意合肥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环巢湖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试点。

通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及国内外相关案例经验借鉴,可以界定旅游休闲区的核心内涵:面向大都市圈,介于自然保护地和城镇型开发地域之间,以满足近、中程日常休闲需求为目标,以休闲产业为核心,提供面向公众的旅游休闲服务为主要内容,兼具国土主体功能区和产业经济专项功能区特征的复合发展区域。简单来说,做旅游休闲区的规划,就是在都市近郊,为大众做休闲产品。

(二)旅游规划的困局

在传统的旅游规划中,规划师习惯先说“范围”,即旅游区的范围,范围内的人口,范围内的指标,范围内的设施[1]。这种方式下的旅游规划,更偏向于私人化,给买了票的人用,给花了钱的人用,而旅游区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都被这些人给“圈养”了。这是规划中的一个盲区,因为“大众”注重的都是“旅游”,而现在的课题是“休闲”。

传统的旅游规划,核心目标通过“旅游”这个经济增长点的建设,拉动整个区域的人口、经济增长及城市建设。在传统城市发展的思路下,这是符合需求的。但在当前,面向更多休闲人群的休闲需求,这样的“圈养式”建设,让休闲人群失去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权。

(三)公共休闲产品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共休闲产品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公共休闲产品,核心是“公共”与“休闲”。“公共”,强调的是公众的“使用权”,是全民共享、属于大部分人的产品;“休闲”,涵盖多元功能,是在闲暇时间参与的活动、事情。公共休闲产品,是基于公共资源的公平、共享,让公众拥有公共资源使用权的休闲产品。

二、“大众”——服务人群与需求

(一)“大众”概念的界定

公共休闲产品的核心是“公共”,是面向大众的。在“大众”的界定上,以环巢湖为例,根据大数据识别,环巢湖活动的主要人群包括本地居民和旅游人群,其中,旅游人群又细分为本地休闲旅游人群、省内短途观光度假人群和省外商务节假出游人群,这些多元人群的集合,就是环巢湖建设旅游休闲区需要面向的客体,也是文中所说的“大众”的概念(图1)。

图1 环巢湖人群构成示意图

“大众”,是旅游休闲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旅游休闲区的核心。同时,这意味着,旅游休闲区面向的是多元人群的多元需求。

(二)“大众”的行为特征

那么,这些大众的行为特征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大数据识别,将人流集中地域与巢湖的景区建设做比较,人流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配套完善、亲近自然的区域。

以合肥滨湖国家湿地森林公园为例,每到周末就人满为患,一些休闲的、亲子的、运动的、观光的等目标的人群,全都涌到这里,为什么它能吸引那么多的人?首先,这些区域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撑,有山有水有绿,环境条件优越;其次,这些区域都位于都市近郊(近合肥市或近火车站点),不在家门口,不在城市内,又不太远,方便达到,交通便捷;第三,这些区域基本都是较为成熟的景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有良好的活动体验,能让游客产生归属感、认同感[2]。

(三)“大众”的旅游休闲诉求

“大众”的行为特征背后有什么驱动呢?根据马斯洛需求三角形,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当满足一个层次的需求时,人们会追求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人的需求是个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每个需求的过渡、跨阶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的自我调节、感悟、成长的需求,这些需求的释放,也许就是找个地方发发呆、宣泄一下。这些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在需求的变化过程中需要的,也是现在的旅游区所缺少的,是要求旅游休闲区域提供的。

图2 公共休闲产品规划路径示意

三、公共休闲产品的规划路径

公共休闲产品,正是应该满足“大众”旅游休闲需求,释放人们调节、成长、感悟的需求,让人有参与感、让“大众”有使用权的产品。

针对这样的需求,公共休闲产品应该满足三方面的要求:生态空间的休闲化、服务设施的公共化、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图2)。

(一)生态空间休闲化

很多的保护规划,往往是划一条线,一边是保护区,禁止这个,禁止那个;另一边是建设区或者缓冲区,可以有条件的建一些项目。这形成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对立的局面,似乎旅游的开发必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价值的流失。

为避免、缓解这种“保护与发展”对立的矛盾,对休闲空间的建设提出以“公众休闲的轻开发”为导向,提出从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扩展公共空间的范畴,融入“扁平化、福利化、开放化、多元化”的休闲服务功能,形成面向生态的公共休闲系统,实现精准保护、精明开发[3]。

传统的公共空间都是指城市内部的广场绿地等,在这里指,通过扩展公共空间的范畴,基于“生态空间”来塑造公共空间。例如在环巢湖区域,通过分析湖城关系,分析环湖沿线的景观视觉条件,识别公共保护资源,结合自然生态基底,融入人的活动,构建湿地公园群、休闲沙滩群、汽车营地群、文化场馆群、夜游项目群等主打公共休闲产品群,及圩田遗产公园、风车山谷、半岛休闲等特色公共休闲产品,形成公共休闲吸引空间系统,随处见生态的多重环境景观(图3、图4)。

图3 环巢湖公共休闲吸引空间构成示意

图4 环巢湖公共休闲产品群布局

国家农业遗产公园是巢湖的圩田肌理,是通过千年的改造形成的江淮农耕文化的代表,在保护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圩田荷塘复合系统,通过系统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形成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独特的稻麦轮作技术和丰富的荷塘物产优势,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独特色的大地景观,展现人类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天人合一、人湖共生”的农耕智慧(图5)。

图5 农业遗产公园构建示意图

(二)服务设施公共化

服务设施的公共化,是指面向游客的旅游设施,面向居民的生活服务设施,既包含了传统的基本服务,又融入旅游服务,面向多元的需求者,让游客、让行人愿意“慢下来、留下来、参与进来”,功能上,不仅服务于本地居民,而且可以服务于游客,主客共享的服务设施[4]。

水陆码头游憩站在传统码头的基础上,保留基础的交通服务功能的同时,增加茶饮、问询处、银行、寄存、自行车、餐饮等多种的休闲、服务类的功能,把一个简单的服务设施,变成一个融合通勤、休闲、娱乐多样功能的袖珍综合体,它可以是居民出行的通勤站点,可以是行人休息的地方,也可以是游客玩的小目标之一,他是面向居民和游客多元人群的主客共享的产品(图6)。

(三)基础设施生态化

基础设施的生态化,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对道路交通、市政服务的改造提升,是通过分流、截留,低影响开发,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减量建设产品,是公共休闲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图6 服务设施公共化示意

因为旅游休闲区具有都市近郊的特征,它就必然包含有景区、城市、乡镇、村庄、生态空间等多元的空间类型,各个空间有自己的配套需求,这些需求在某些程度上类似。其各自的建设导致服务的不完全,或者某些时段设施的闲置,或者过量的建设导致生态的破坏。因此,我们提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满足各个空间、人群需求的同时,用减量的建设以达到保护生态,协调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

环湖风景道作为最为临近大湖景观的道路,承担旅游交通功能的同时,也是大湖内核的生态屏障。在传统公路的基础上,通过环湖大道自驾精品游线、骑行风景道自行车游线、湿地木栈道步行游线的建设,保护大湖内核,同时串联各类公共休闲产品。环湖风景道不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功能的道路,他提供多样的到达方式与游玩方式的选择,同时道路周边绿化景观在丰富视觉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巢湖大湖资源内核的屏障,是集交通、观赏、游憩及保护大湖内核的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走廊(图7)。

四、结语

生态空间的休闲化,让我们拥有了公共休闲的主体,是可进入、可体验的核心吸引空间;服务设施公共化,满足各类人群多样的需求,一个个小节点也能让人驻足,是主客共享的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化,通过减量建设,保护生态,同时提供完善的服务,能够让我们玩得轻松、舒心的共建共享的设施。通过这“三化”,三条路径,形成的公共休闲核心吸引空间、主客共享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公共休闲基础设施,构成公共休闲产品体系。从本质上,它是解决创建旅游休闲区要干什么的问题。为“大众”做的公共休闲产品的提出,给都市近郊的生态空间提供一个发展的路径,通过空间、服务、基础三方面,对传统的休闲产品整合再提升,目标是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为空间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这些“大众”做些可以用、愿意用的产品。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巢湖大众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综合服务设施系统调查探究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