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民俗空间
2018-07-28牛凯丽刘小佩刘欣芮张庆枝
牛凯丽 刘小佩 刘欣芮 张庆枝
摘 要:目前,城市景观被大规模的开发,使得新景观空间与过于的联系不再紧密,导致失落的民俗空间大量产生。基于此,本文以改造后的吉庆街规划实践为例,分析了改造后吉庆街失落的原因,并提出了注入新的文化因素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失落空间;民俗文化;吉庆街
引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汽车普及、公路扩建,导致失落的民俗空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与城市空间中。失落的民俗空间是一种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个人们带来不愉快感觉的场所,需要被重新设计。对于景观建设而言,失落的民俗空间是一把双人间爱你,既会给城市的风貌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会为景观提供改良的机会。湖北省武汉市的吉庆街是一条商业民俗历史街区,当地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规划改造。本文以吉庆街为例,对失落的民俗空间改造进行探究。
一、改造后的吉庆街失落的现状分析
吉庆街是位于武汉汉口江岸区大智路的一条街道,全长170米,以其大排挡文化闻名。每天晚上这里有一些街边饭馆在路边支起饭桌,主营武汉特色菜肴,原本是武汉人吃宵夜的场所,后成为外地游客光顾的地方。2009年3月,吉庆街开始改造。改造的新吉庆街在2011年11月23日开街。相关部门使用了易地重建的方式,按照现代商业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吉庆街的建筑形态和商业布局,并称之为“吉庆民俗街”。新吉庆街其实已与老吉庆街无关,它承载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宵夜、听曲的排档夜市。
历时三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使得吉庆新街进入人们的实现,但是却一直饱受人们的诟病。在作家池莉认为,吉庆街蕴含着武汉的都市文化,不应该随着吉庆新街而消散。文化才是建筑的灵魂,若果没有文化作为支撑,吉庆新街建设的再漂亮也毫无意义。如今,吉庆新街的建设没有保留其原有的民俗文化,竞招而来的14家餐饮商户纷纷停业,吉庆新街逐渐沦为的与其他城市街景并无区别的复古街道。
二、改造后的吉庆街失落的原因探究
一、自身文化的丧失
原有的吉庆街充满包含着武汉的都市文化与民俗文化。当地的居民习惯于在吉庆街吃夜宵,并享受着一些或背着吉他、或吊着葫芦丝等乐曲的人邀请点歌,短短170米的小街十分繁华。在吉庆街,人们能够享受到流行歌曲、山间小调、京剧选段、花鼓戏等艺术。在吉庆街改造后,马路得到了拓宽、并在街内建立了专门为艺人表演准备的舞台,可以说,在环境上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在武汉的原住民看来,吉庆街的改造是失败的,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使得吉庆街变成了与其他城市中复古街道建设相同的景致。
二、周边规划的影响
吉庆街在1933年左右达到了历史上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形成了以激情吉庆街为中心,包括临近交易街、祥瑞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吉庆街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汉口著名的老子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在改造中,分为了三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建起美食生活区,重点对老通城、东山里片进行改造;第二期建起了民俗创意区,对云清里进行了修缮;第三期建起了文化馆藏区,对丰寿里片区的违章搭建进行了拆除,重点还原与保护历史街区。这样的规划使得吉庆街与周边的景区进行了连接,但是也使得吉庆街的“光芒”被周边景区的建设轻易的夺走。
三、失落民俗空间的解决对策
三、注入新的文化因素
改造后的吉庆街失去了原有的武汉都市文化,使得人们对于该街区的改造规划接受程度不高,也影响着吉庆街的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注入新的文化因素,提升吉庆街的文化软实力来进行改造后的规划,避免吉庆街长期沦为失落的民俗空间[1]。可以通过收集、分析吉庆街以及武汉原有的历史文化,并结合现代的发展需求进行新文化因素的设定。例如,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就依据夜生活文化,在古城内建立起了全国闻名的酒吧一条街,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参观与体验。同时,也很好的吸引了当地居民进行体验,形成了新的都市文化。吉庆街在改造中,也可以借鉴这一思想,邀请京剧演员、弹唱艺人等进入表演,将其赋予新的意义,使吉庆街重新恢复繁荣,并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四、整体规划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整体的规划建设也会影响失落民俗空间的改造情况。对于吉庆街进行文化区域的保护与开发,不仅仅要对其中的历史性街区建筑进行保护,还要对其周边的空间特征、局部环境以及民宿文化进行保存与保护。一方面,要对成片的房地产开发进行限制,避免由于过度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吉庆街整体风貌的破坏;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有的民俗文化底蕴,尽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2]。例如,可以将吉庆街的一期、二期与三期的改造进行有效的连接,并重点对原有的建筑进行恢复。这样,能够使得这一片贯连成文化旅游路线,并对其中的商铺进行管理,形成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提升吉庆街的知名度,增加人气。
五、适宜的景观设计
吉庆街在改造前,承担着丰富当地居民的夜生活的责任。目前,吉庆街已经经过了改造,但是人们对于改造后的吉庆街接受程度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将其赋予新的文化因素之外,还可以通过设计适宜的景观,为当地居民以及游客提供更多的娱乐项目。失落民俗空间的改造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转变现存的不良状况,使其变成有利益城市发展的空间。所以,可以在保证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吉庆街中的景观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对原有的街头艺人助兴进行恢复。相关部门可以对进入街区内的接头艺人进行管理,避免不良经营情况出现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对原有的吉庆街文化氛围进行了恢复。
另外,要重视建筑的改建,正视历史痕迹。在进行吉庆街建筑的修复与改建工作中,将原有的建筑进行了统一风格的规划,拱形的石桥、飞翘檐角、高悬的红灯笼使得吉庆街失去了原有的个性。在建筑的改建中,要正视历史的痕迹,对于一些时代特色鲜明的建筑,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拆除与改建。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失落的民俗空间的规划更加重视,吉庆街的改造就是城市的失落民俗空间重建的项目之一。目前,吉庆街的改造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自身文化的丧失以及周边规划的影响上,通过注入新的文化因素、整体规划周边环境、适宜的景觀设计、重视建筑的改建,能够有效提升吉庆街改造的接受度,使得吉庆街换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林爽.议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3):39-40.
[2]李梅,樊松丽,王卫波.衰亡? 共生?——城市语境下村落规划中民俗文化记忆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16(01):45-51.
作者简介
牛凯丽(1996,女),籍贯:山西省长治市,职称和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或专业:城乡规划,单位(学校)名称:江汉大学。单位(学校)所在地(精确到市):湖北省武汉市。
其他作者:刘小佩(1995,女)、刘欣芮(1996,女)、张庆枝(1996,女)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