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文化发展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2018-07-28张杰

商情 2018年30期
关键词:微文化思政课高职院校

张杰

【摘要】微文化作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发展起来的文化潮流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微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包括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这其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微文化对思政课教学产生的这些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

【关键词】微文化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一、微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最近几年,微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般认为,微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亚文化,是随着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的,借助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微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传播工具微型化。人们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这些微载体作为沟通媒介;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微终端发送和接收信息;用QQ、微信等微软件进行交流;用微信、支付宝等微平台进行网购、支付;通过微媒体如微电影、微小说来消遣娱乐等。二是信息传播的即时化。微文化传播速度快且随时更新,时效性强,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三是信息内容的海量化。人们每天要接受和处理来源于网络的各类信息,信息数量大且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四是信息传播交互化。网络信息很多都是双向或多向的,个人既可是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或以是信息的传递者,还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们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可以通过评论,点赞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形成不同的圈子文化。作为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微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甚至是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是微文化的最主要接受者与传播群体,现代大学生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大部分学生都注册有QQ、微信及网上购物、娱乐平台的账号,其中许多人还注册有包括新浪、搜狐等多个门户网站的微博账号,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进行学习、交往、娱乐、购物及其他网络交互活动。大学生群体在知识储备和对现代媒介的认知、掌握程度都大大高于社会其他群体,使得微文化在高校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入传播。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也同样受到微文化的冲击,且影响到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如何探究微文化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是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微文化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挑战

(1)微文化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从思政课面临的实际来看,教学方式方法仍需要改进,高职院校在这一点上问题更加突出。高职思政课教学往往面临学时少、班额大,师生互动困难等问题,很多时候不得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单向灌输,形式单一且内容枯燥。“微时代”下,大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应用手机、电脑,他们可以在短时间接触更多信息量,在课外也可以通过更有趣的形式和更加丰富的手段获得知识,对单一的课堂上,通过老师枯燥讲解获得知识的方式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原有的自上而下、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z)微文化对思政课内容的挑战。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和其他高校一样,采用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教材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系统的政治理论讲解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弱,课堂上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和求知欲。学生不再一味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观点,也不愿意与教师一起分析、思考问题,而是喜欢在网络上利用微媒体获得各类资源,寻找现成的答案,习惯于参与网上的政治、经济、公共事件的讨论,甚至与各类专家、学者、名人直接对话,不仅能接触多种观点,甚至还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政课教师意见领袖地位被削弱,学生思想引路人的角色难以实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微文化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挑战。微文化带来的信息良莠不齐,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与“分化”、渗透与颠覆活动,网络中的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左思潮等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在与高校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冲击。目前的高职大学生,政治敏感度低,对消极、错误甚至反动的文化思潮缺少辨别和抵制能力,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加大。同时,随着网上交际渠道的增加,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抢劫、高利贷(校园贷)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中消极文化如明星的排闻、隐私的过度炒作、网络传销、虚假信息、低俗直播等不良的新媒体文化,也不断挑战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微文化发展给高职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

(1)微文化有利于丰富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微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这些信息化工具在高职学师生当中已经普及,教师可以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为防止学生玩手机让学生把手机上交,而是利用这些工具配合教学活动,如利用手机终端在课上安装、使用一些教育软件推送教学资料、案例,或借助微博、微信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课下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和平台来布置作业和思考题,推荐学生做一些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等。

(2)微文化有利于丰富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微文化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一些政治理论公开课和精品共享课资源及相关的微课、慕课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利用网上的公益视频、公益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等,充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做法丰富了传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不影响教学体系完整性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了更容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3)微文化有利于推进思政课教育平台多样化。微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单一的现状,教师除了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之外,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依托的软件配合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从而摆脱了对单一课堂教学的依赖,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网络平台的运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课后,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應用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查看并处理信息,及时利用QQ、微信等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政课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微文化思政课高职院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