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18-07-28盛楠
盛楠
摘 要:高职院校肩负国家职业教育的重任,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职教育的内在特征,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数十年实施过程中,在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技术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关键词:创新性;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分析
1导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40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办学规模和层次,还是在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总量不断增多、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改善的背后,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
2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现状
2.1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形式
纵观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实施模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双元制”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政府在合作办学早期介入,研究制定系列规章制度,提供制度政策保障;二是“工学交替”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学校主导、企业支持,政府仅在后期宏观上把控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三是“订单式”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学生的实习就业与订单单位密切相关;四是“实习培训”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到合作单位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以提高实际技能,增强企业认同感。
2.2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困境和不足
一是企业动力不足.校企合作中企业是主体方之一,在校企合作中如何让企业真正参与进来并且投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如何让企业感受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确实和自己息息相关,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还需要进一步深思;二是教师热情不高.很多专业课老师对校企合作普遍持观望态度,并没有把校企合作和所在专业发展、自身发展相联系;三是学校目标不明.不少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以为只要和企业签协议,开展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就达到了校企合作的目的,甚至认为和企业联系还需额外花费,没有必要;四是学生受惠不明显.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实践中,不少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多少实惠,课程依旧,课程体系依旧,人才培养方案依旧,校企合作没有真正惠及学生的实际利益。
3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机制构建
3.1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组织机制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是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前提和基础。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要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良性运转,必须建立校、院、系三个层面的组织体系。学校层面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和企业高层、校企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对校企合作进行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对校企协同育人进行把握。学院层面应与企业高层业务主管合作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合作专项设计、双方师资配备、企业工作对接等问题进行研讨和规范,从中观层面对校企育人进行规划。系部层面应选派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训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具体开展课程建设、实训安排、特色教材编制等工作,从微观层面保障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细化。通过校、院、系三个层面与企业相应层面的对接,完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组织建设,这是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3.2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制度机制
制度是社会博弈的规则,校企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为保障校企协同育人的常态化与规范化,必须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协同创新的基本理念和相关精神,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对相关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了解企业资质和基本理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相关学院、系部应与企业管理层就育人理念、培养计划、合作模式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将经商议修订的培养方案進行行业、专家论证,审议通过后并由系部执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出台相应的制度文件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培养方向设定、教学组织管理、协同育人师资选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等问题进行规范化,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3.3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管理机制
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管理机制,主要是以课程教学管理为中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对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课程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及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等一系列问题的管控。要保障校企协同育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良好价值,高校在管理机制建设上还应当深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具体来说,高校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应涵盖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调整设计合理的培养目标,应根据企业和社会人才需求,从学校办学实力和特色出发,合理设定好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要依据培养目标确定好毕业要求。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发,校企协同育人要落到实处,应当将专业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每一名学生的毕业要求,从评价机制把关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校企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三是要设计好课程体系模块。要从理论前沿与实践需求两个尖端出发,通过课程模块设计,引导学生合理形成基本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四是要做好师资管理。要从校企深度融合出发,通过预留教师弹性编制等方式,从合作企业中选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担任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3.4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保障机制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入推进,还需要各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做好校企协同育人的基础保障工作。重点要做好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工作,具体来说,各级高校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加大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物质基础。在师资培养上,学校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企业师资提供相应劳务报酬,通过选派优秀师资到大型企业、海外优秀企业进修学习的方式,提高师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当为学生外出实习提供住宿、安全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和物质保障,通过增加专项经费、购买实习保险等方式,降低学生外出的管理和安全风险,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良性运转。
4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强大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高等院校进一步改革教学培养模式,加大校企协同育人力量,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程度。校企深度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转变理念,积极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不容置疑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我们应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用全球化眼光和国际化思维来认真审视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借鉴和积累有益经验,逐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项目资料:该论文为 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通信专指委课题《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所做,课题编号为TXZZW2016015
参考文献
[1]靳甜甜.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8(06):204.
[2]胡斌梁,蒋宏宇.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0):61-64.
[3]张燕,张靓婷,张洪斌.产学研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4):34-39.
[4]吴允萱,邵李津.集成论视阈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7):73-75+89.
[5]袁辉勇,曾翰颖,戴经国.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36):162-163.
[6]白飞.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3):76-78.
(作者单位: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