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性研究
2018-07-28张婧肤
张婧肤
【摘要】基于2012-2016年的有关数据,应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对广义货币量以及信货余额这两项中间目标的影响,最后对物价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存在近半年的“时滞”现象。最后,针对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 脉冲响应函数 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的金融机构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中国人民银行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自身决定的并且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以抵御未知风险。
因此,我国使用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吸收不必要的流动性,并不会发生如在发达资本市场的对市场和商业银行均产生剧烈后果,而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这种情况下,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收集
(一)模型构建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就是运用操作工具实现政策自标的过程。中央银行通常依照“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操作目标—操作工具”的程序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并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而由操作工具实施到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因此,评价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需要评价其对操作目标、中间目标进而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理论与实践都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最终目标则包括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因此,本文选取存款准备金为操作工具,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余额为中间目标,最终目标为物价稳定。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文选取了中国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于在非月初或者月末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月份,以时间比重为权重计算当月的存款准备金率。此外,为了消除季节因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在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前,都进行了季节性因素消除处理。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选取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造成“伪回归”问题。先将时间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化,可以不改变原数据协整关系的情况下,使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现象。对时间序列数据对数转换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在1%和5%置信水平条件下,lnCG,lnM2、lnRRR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是其一阶差分在1%置信水平条件下都变成了平稳的时间序列。
(二)协整检验
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可知,所有样本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后都平稳了,即变量是同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前提。下面采用EG(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即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来判断线性回归方程设定是否合理、稳定。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回归方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对估计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由此可知,残差序列在10%的置信度条件下是非平稳的,可以认为各变量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可以认为物价稳定与存款准备金率、信贷余额及M2变量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上述可知,我国物价水平与存款准备金率、信贷余额及M2变量之间不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分析。
由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從信贷余额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上看,检验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带来信贷余额的变动,而信贷余额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不明显。
第二、从广义货币量(M2)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上看,检验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带来广义货币量(M2)的变动影响显著,而广义货币量(M2)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不明显。
第三、从广义货币量以及信贷余额同CPI的关系上看,它们对CPI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发生在金融危机后(2012-2016年)的有关数据,应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对广义货币量以及信贷余额这两项中间目标的影响,最后对物价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存在近半年的“时滞,现象。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我们给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一,由卖证结果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所以我们应该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根据国内国外整体金融环境,又快又准地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政策的时效性。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利率政策配合实施。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从而调节居民耐用消费品以及企业投资,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政策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恩涛,朱瑾.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新解——内涵、作用机理与发展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2]李占风,涂占新,陈好.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9).
[3]刘莉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6).
[4]吴丽华,孟照建.我国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评价[J].经济学动态,2008,(4).
[5]崔健,柳欣.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及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