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

2018-07-28豆保信

商情 2018年30期
关键词:投融资轨道交通创新

豆保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绿色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因其具有投资巨大、盈利难的特点,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轨道交通 投融资 创新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展的高峰期。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58个城市(包括地方批复的14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规划线路总长7305.3公里,总投资37018.4亿元。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建设经验不断积累的同时,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有:市财政直接投资,约占总投资的30%~100%;区政府投资(承担的拆迁费和车站的建设资金),约占总投资的20%~30%;土地出让或开发收益收入,约占总投资的10%~15%;银行贷款,约占总投资的30%~60%。可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是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的财政投融资模式。

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资金构成

(一)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大

政府投资城市轨道交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土地出让金以及银行贷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政府每年都有很大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缺口均来自于银行贷款,而偿还银行贷款和利息进一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压力。

(二)体制改革模糊,政府定位不清晰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到底由政府还是企业作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主体考虑投融资问题并不明确,以致于政府与企业在投融资问题上经常存在一定的分歧。企业一定意义上仍属于政府的派出机构,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此,它们的经营行为很难实现市场化,这也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

(三)经济效益较差,民营企业参与少

主要原因是项目本身商业可行性不高,对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够,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融资问题解决的难点在于盈利模式问题,但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是个世界性难题。因而如何结合本地的实情,适时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四)政策法规不全,合同文本欠规范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政策法规目前还不够完善,缺乏规范化的合同文本,而且对于投资者鼓励政策不够,大型企业和财团以及其他投资者对于投资安全性和效益性信任度不足,致使投融资模式单一且后劲不足。

(五)缺乏竞争机制,经营效率不够高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一直坚持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其建设、运营和附属资源开发合为一体,在这种模式中,由于其建设和经营均由政府进行,容易出现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竞争机制而存在垄断,往往会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四、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思路

(一)与沿线土地捆绑式开发

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对提升沿线土地价值效果显著,通过土地开发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模式,能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难的问题,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另外,广告经营权、车站冠名权的综合开发也可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来源。

发挥好轨道交通的走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土地运作与产业经营,构建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一投资一建设一沿线土地开发与产业经营产生收益一偿债的良性循环资金链,可以大大强化轨道交通的造血功能。

(二)””轨道+物业”开发模式

“地铁+物业”开发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轨道交通与房地产的综合开发策略,即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车站的上盖物业、车站周边的地下商业街、停车场以及其他服务设施,对站点周边进行立体规划和开发。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地铁+物业”模式在考虑地上空间资源利用的同时,也注重地下空间的发展需要,可有效缓解城市发展空間不足的问题。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筹资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业化的关键。

(三)国内银行筹资模式

目前,政府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它是指以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为主体,多渠道筹集项目资本金,负债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手段予以解决。在政府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下,可放大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完成项目投资建设,有利于缓解政府现金支出压力。但这种融资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一是银行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二是投资主体单一;三是不利于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四)PPP投融资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投融资模式是由政府与组织之间,为提供轨道交通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的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同时,政府部门通过采取针对性、契约化的监管方式,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持续性、安全性、公益性,实现政府部门为市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企业实现合理收益的双赢。

PPP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投融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加快城市轨道建设步伐,减轻政府负债。但是,此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复杂,管理协调困难,同时由于项目回报率难以设定,需要多轮磋商,导致谈判成本过高,操作难度较大。

五、城市轨道交通创新融资模式相关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

风险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协议各方的经济利益,并影响项目能否成功进行。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和风险管理成本,使得项目各参与方能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应坚持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对该风险具有控制力,且能够将该风险合理转移的分配原则。

(二)出台相应的措施扶持政策

国家出台相应的措施扶持政策,包括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轨道交通项目公司一定比例的长期、低息贷款;中央减免轨道交通设施营运收益的税收,以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应该给予轨道交通项目公司某些物业方面的特许权,以保证公司获得如车站小商店租赁费、管理费、物业费等商业性收入。

(三)提高贷款项目的管理水平

政府贷款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大缓解了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同时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风险。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的筹划能力,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统筹安排和调度,优化项目设计,科学组织施工,提高贷款项目的管理水平。

(四)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轨道交通只有实现网络化运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快捷、高效、便利的优势,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不仅是线网的增加、线路的交叉,而是实现真正的轨道交通无缝对接。所谓轨道交通无缝对接,是指硬件上的空间连接和软件上的时间连接,以及手续、制度和票价等方面的连接,更需要考虑与其他公交枢纽的衔接。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资金的投入建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轨道的建设资金还主要依赖的是我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管理和使用机制。如果全部使用政府资金来承担,将会给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更不利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因此,根据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才能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类企业,也要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加强合作,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积极介入城市轨道建设,为企业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投融资轨道交通创新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