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与经济周期关系探讨

2018-07-28陆先栋

商情 2018年30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信贷商业银行

陆先栋

【摘要】综合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货活动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而在宏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同时,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信货活动又会通过“银行信货渠道”以及“资产负债表渠道”这两种机制对宏观经济周期产生反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 顺周期 经济周期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但是所幸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市场程度不深,且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实行隔离,以及监管当局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并不大。但是,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系统,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以及经营与盈利压力。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也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国内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可能远远超出预期。因此,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贷活动顺周期性概述

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通常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特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出发点:在经济上升时期,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前景的过度乐观常导致信贷标准降低、信贷政策放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快速提升又强烈刺激其放贷冲动,但实践表明,商业银行的许多错误的放贷决策都是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作出的,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风险的逐步累积埋下了隐患,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的恶化促使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时更加谨慎,信贷策略趋于保守,同时基于绩效的下滑预期、风险方面的顾虑以及金融监管的趋紧,促使商业银行加快信贷收紧的步伐,贷款增长随之快速回落,这可能会加剧经济运行的波动,导致了经济在低谷徘徊时问延长。

良好的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绩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己有证据表明,银行倾向于使用贷款损失拨备来稳定其业绩。但在宏观经济环境有利的情况下,银行并不会提取足够的准备金。因此,当面临不利的经济环境时,贷款损失开始显现,准备金也因此增加,与此同时赢利能力和信用水平都下降,从而放大了经济低迷期的影响。

二、信货活动对经济周期的反作用机制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全面的考察了金融体系对宏观冲击的放大效应。其主要观点可表述为:金融摩擦会使金融冲击得以放大,而产生这种摩擦的原因则是金融市场自身的缺陷;这就是被称作“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效应。依据这种观点,即使外部的冲击己接近于零,但只要存在金融摩擦,金融加速器就会无限放大这一冲击,作为结果,宏观经济将会发生剧烈的震荡,而且这是一种确定性的震荡。金融加速器通过两个最重要的机制传导着这种放大效应,这两种机制分别是:“银行信贷渠道”以及“资产负债表渠道”,而基于信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金融摩擦则是其发生作用的重要前提。

(一)银行信贷渠道

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就是银行贷款。银行体系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将具有较高流动性需求的家庭存款契约转化为流动性相对较低的企业贷款契约。在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当中,银行的中介职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也主要受此影响。金融市场白身的缺陷,使得在直接融资成本较高时,投资者不得不进行间接融资。银行中介是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而其作用则是由资产组合和利率这两种渠道共同引发。

(1)资产组合渠道。银行的资产组合状况因金融冲击而发生改变,但其中的货币性资产是不能被完全替代的,并且不同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家庭可依据冲击的特征来调整债券和银行存款在其资产组合中的不同比例,这导致了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行成。

(2)利率渠道。诸如超额准备金的降低等反向冲击减少了银行交易账户的资金,并且提高了名义利率,这使得家庭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为了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贷款(或债券)的实际利率必将上升,从而导致利率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减少,并最终对总产出和总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更为具体地,经营性的资本支出表现出亲周期性的特征,与之相反,以工商业的贷款和产出比率作为衡量标准的企业对外源性融资的依赖程度却反映出逆周期性。从企业的经营性资本融资状况来看,银行所发挥的中介职能也是反周期的,而且其波动性要小于其它的融资形式。当银行增加其超额准备金时,意味着企业的贷款成本降低了,因为企业不会再选择诸如金融证券等其它形式从金融市场中获得直接融资。假如生产率冲击是正向的,企业的投资需求就会增加,其贷款需求也将会随之增加。

银行信贷渠道站在银行的角度对金融周期进行了考察。面对来自于宏观经济的负向冲击,首先受到影响的将会是银行的准备金。银行的可贷资金由于信贷紧缩将会减少。在经济衰退期,由于企业和银行之问的代理人问题更加突出,消极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由于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而被进一步放大。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企业从银行以外的其它信用渠道获取资金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这同时也使银行通过获得金融市场的融资来弥补其超额准备金和存款的缩水。由此可以看出,以减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主要手段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的贷款能力,这使得银行不得不采取削减白身信用规模、严格信用标准、加大催收贷款力度以及提高信用活动效率等措施,来满足法定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以避免“挤兑风险”并远离“流动性危机”。作为其行为的结果,企业的贷款规模萎缩,经营成本增加,投资力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活跃程度。由此看来,基于信息不对称,通过融资渠道而形成的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

(二)资产负债表渠道

资产负债表渠道通常也被称作“金融加速器”机制。它和银行信贷渠道一样,产生的根源都是信用活动各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不同的是,银行信贷渠道主要是从银行的角度去探讨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资产负债表渠道则是从企业的视角去看待金融冲击的效应。此外,除了货币因素,内生和外生的金融冲击还包含了股票和债券等非货币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产生影响。因此,习惯上也将资产负债表渠道称为“广义信贷渠道”。

一般而言,为了确保贷款的顺利回收,银行在要求借款人提供有效担保之外,还会求借款人配置相当比例的自有资金在其贷款项目中,从本质上来看,代理成本是信用市场上摩擦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资产负债表渠道对金融经济周期的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的视角进行的。金融经济周期的关键决定因素就在于金融市场自身的缺陷。为了解释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其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问题以及缺乏担保这三方面进行思考。基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企业的投资关系与其融资结构、留存收益和资产三者均密切相关。当金融市场存在缺陷时,基于代理人问题而产生的金融摩擦会大大降低外源性融资和内源性融资的可替代性。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审计成本,它是构成外源性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且它与贷款价格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即无风险利率和外源性融资成本之和,就是贷款的价格。

负向的经济冲击会使企业收益减少,成本增加,并且其净资产的价值也将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条件和其资产负债表状况双双恶化,使企业的外源性融资可能性和成本均提高。假如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源性融资渠道,这种冲击则会被传导机制放大。当发生严重的金融摩擦时,金融经济周期的波动将会更加明显。资产负债表渠道也是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重要传导机制。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负向冲击发生,这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恶化,从而降低了企业可能获得的授信额度,并且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放大效应。由此进一步证实了金融经济周期的关键传导因素就是金融摩擦的存在,它使得负向冲击在经过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作用之后,导致实体经济发生剧烈的震荡。而此时中央银行必须进行预期外的货币供给才有可能使经济重现活力;否则,宏观经济可能长时问在衰退中徘徊。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在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冲击的同时,也会对宏观经济环境产生反向冲击,即在经济繁荣期,受到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更加积极,而在这种积极的信贷活动刺激下,宏观经济可能过热甚至发生通货膨胀。相反,在经济低迷期,受到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变得异常谨慎,而这种谨慎带给宏观经济的,将会是持久的低迷。

参考文献:

[1]李连发,辛晓岱.银行信貸、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J].经济研究,2012,(03).

[2]孙志娟.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信贷路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05).

[3]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家信心与公司融资选择[J].金融研究,2011,(04).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信贷商业银行
经济周期下黄金价格相关性研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浅析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研究
成思危:本轮经济周期顶峰或在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