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李金发诗歌的影响

2018-07-28孟文朴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象征主义微雨

摘 要: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位将西方象征派及其创作方法引入中国的新诗人,他的诗歌受到了波德莱尔为主的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具有奇特、怪异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生命意识的挖掘,以及对于“唯丑”意象的青睐,在当时的诗坛上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李金发;微雨;象征主义

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诗派的鼻祖,在中国新诗创作史上具有诸多开创性的影响,也是第一个将西方象征派及其创作方法引进中国的新诗人。李金发于1919年赴法,1921年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其诡异的诗风在中国新诗坛引起骚动,“唯丑”是其诗歌中鲜明的特色。钟敬文是最早评论李金发的《微雨》的,他说:“觉得读了先生的《弃妇》及《给蜂鸣》等诗,突然有一种新异的感觉,潮上了心头;像这种新奇怪丽的歌声,在冷漠到了零度的文艺界怎不叫人顿起很深的敬意?”①

本文就将以李金发的早期诗集《微雨》为例,分析李金发诗歌中所受到的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与渗透。从接受原因、意象选择等方面入手,进行文本分析。

一、李金发接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的原因

象征主义诗歌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派别,以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出版为起点,有其基本的而又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最早以波德莱尔等前期象征主义作家作为创作楷模的,是李金发。

李金发之学习象征主义诗派始于1921年,至1925年《微雨》的出版,标志着新诗中象征派的诞生。中国新诗半文半白的创作手法打破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使创作挣脱了传统的束缚,此种诗歌形式受到了新一代诗作者的赞美与效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过于直白的语言和内容也使新诗变得毫无韵味,失去诗歌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上,大多数作品“都像是一个玻璃球,晶莹透彻得太厉害了,没有一点儿朦胧,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②李金发正是此时以《微雨》进入了中国新诗坛,将象征主义引进了中国。而李金发能够如此之快地接受并运用象征主义诗歌技巧,不仅与新诗自身发展的趋势有关,同时也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关。

中国古典诗歌有表达含蓄、意蕴内藏的传统,象征主义则要求使用暗示、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而言,来自东方的诗人们在读到象征主义诗歌时有一种“一见如故”的熟悉感。这种诗学上的相似性为李金发等中国现代诗人提供了一种灵感,使他们可以理解并接受西方象征主义,并把这种影响体现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之中。这就是李金发能够将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带入中国、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

同时,李金发独自在巴黎的求学生涯也为其接受象征主义影响提供了可能。严酷的现实、孤独的心境以及悲观颓废的思想,他以写“纯粹的诗歌”为目的,带有自我充沛情感的“巴黎的忧郁”也与波德莱尔等产生共鸣。他热爱阅读《恶之花》,并将魏尔伦称作“我的名誉老师”。1923年2月,他完成了第一本诗集《微雨》,该诗集收入了99首诗歌和25首译诗。《微雨》在中国出版发行以后,其中怪异的意象与不寻常的创作方式,使其在中国新诗坛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比起同时期的中国新诗作品,李金发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诗歌内容上。其诗歌内容表现了一种对内在生命的发现与挖掘。

二:对生命深层意义的表现

李金发诗中的一切景物、一切意象都不是直接的、单薄的,其中内嵌着诗人的情绪与感觉。在象征主义中,可以将这种表现方式称为“契合”,李金发如此表达他对于“契合”的理解:“变动的景象于我们好像是神秘繁复的灵魂之思想,我们的灵魂深处与之和谐。从此,自然于艺术家之前,不再是一件纯粹外表的东西;他爱慕着,寻找着其情绪与大自然之身,他少画些自然之所见,多画些自身之内所见。” ③在此方面,李金发显然较多地受到了波德莱尔的影响。

波德莱尔认为,在我们的世界后面存在着另一个世界,那是更为真实的东西,是上帝根据自己以及天堂的形象所创造的,而作为诗人的本分,就是读懂那些“象形文字字典”,而“读懂”的表现则是:认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有着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关系。④因此在李金发的笔下,描写的多不是常人肉眼可观的世界,而是肉眼世界背后诗人的“精神世界”。用朱自清引刘梦苇的话来概括,即诗人“要表现的是‘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⑤这样的情感表达既含蓄又深切,明显区别于新诗出现初期的简单叙事或狂呼乱叫式的抒情,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命进行挖掘的本能。

纵观《微雨》,李金发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现生命深层的情绪与情感。诸如用“弃妇”来表达人生的悲苦与无奈,用“小乡村”的变动表达生命之无休止的重复,用妩媚的“下午”来表达时光消散的无助,而《夜之歌》⑥则表现出对于已死爱情的失落感与怪异感。为了在浅层次的意象中生发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层感喟,李金发通过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从不同的方面将意象的价值阐释到最大化。如《夜之歌》中,诗人用“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外之深黑,亦太机械而可笑了”等语句来表现恋爱时的美好以及爱情离开后的悲哀,与之前的美好相比照,更为凸显出现状的丑恶与讽刺。诗人使用了视觉上的意象,诸如“死草”、“粉红”、“泥污”、“月色”、“沙石”等,以及嗅觉上的意象诸如“奇臭”、“诸生物之汗气”,并听觉上的意象“疾步之足音,扰乱心琴之悠扬”等,以众多意象深入阐发出自己失去爱情后的内心世界之烦乱与无奈。其中,“粉红”之于視觉,而“奇臭”之于嗅觉,二者共处一句,不同感官之间发生互通,属于通感修辞,诸如此类故意地交错搭配,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失恋者如过山车般的心态。如波德莱尔的《腐尸》一样,李金发也情愿选择用死亡意象阐释爱情的忠贞。“或一齐老死于沟壑,如落魄之豪土”,“枯老之池沼里,终能得一休息之藏所吗?”如果爱情的双方能够相濡以沫、与子偕老,那么人们便可以以一种壮丽无憾的结尾完成人生,但事实上爱情却最容易戛然而止,看不到结局。虽然死亡是丑恶亦可怖的,但此时诗人甘愿选择死亡来表达爱情的漫长与神圣,表达对白头偕老式爱情的欣羡,亦表达诗人对真正爱情的不停歇地追逐。

再如其代表作《弃妇》⑦一诗,其象征寓意绝非仅暗示了“弃妇”这个个体被无情抛弃的情状,也非仅仅写出了诗人对此类女性的同情之感,此诗的绝大部分情感,都是诗人将自我情感等同于弃妇,因为“弃妇”之意象可以完整地表现诗人内心的体悟。“‘弃妇既是心灵的双向(诗人和物象)的象征,也是一种生命氛围的象征,蕴含了弱者、失利者的社会生存的哲思。所象征的,既是实施象征的主体的个体和整体,也是被象征的主体和整体。”⑧因此,《弃妇》一诗,不仅在修辞上使用象征手法,其表现方式也是象征主义的。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威廉.巴特勒.叶芝就强调了象征的整体性和系统化,且指出象征的两极: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二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象征整体。李金发对于象征主义的理解与运用在当时的新诗界实属难得。

现实生活的冲击,以及自我性格中的脆弱与苦闷,使李金发认可波德莱尔等诗歌中所选用的“丑的”意象,甚至进行了效仿。因此李金发被人们称为“唯丑”的诗人。

三:意象的选择:“唯丑”的意象

“审丑主义”是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恶之花》既是对丑恶而腐败的事物与存在的直面,也是对人类文明可能走向堕落与罪恶的反思。李金发在《<恶之花>序初稿》⑨中说:“什么是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跟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

在李金发诗歌的众多“唯丑”的意象中,对生命意识的觉醒首先表现在其对“死亡”的大胆表现上。波德萊尔对于死亡意象的描写也很偏爱,《腐尸》即为其描写死亡的经典之一,诗人借以死的丑恶凸显爱情的完美与圣洁。李金发的诗歌中,也常出现死神、死者等意象。较之波德莱尔赤裸裸的死亡意象,李金发诗歌中的死亡意象相对内敛,其笔下的死亡往往为其生命中其他的情感作为依托,例如对死亡的恐惧,对现实的逃避等等,但同样沉重。例如《给蜂鸣》中的死亡意象,“脑海之污血循环着,永无休息,脉管的跳动显出死之预言。”血的流动与脉管的跳动提醒眼前生命的存在,但无时无刻不在走向着死亡。《寒夜之幻觉》,描写了幻觉中的场景,亦是凄楚又充满死亡气息,“Seine河之水,奔腾在门下,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摆渡的人,亦张皇失措。”以此触目惊心的幻觉之境表达诗人自己内心的不安与脆弱。《生活》中“君不见高丘之坟冢的安排?有无数蝼蚁之宫室,在你耳朵之左右,沙石亦遂销磨了。”“我见惯了无牙之颚,无色之颧骨,一切生命流里之威严,有时为草虫掩蔽,捣碎,终于眼球不能如意流转了。”此时表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生命里的威严与力量,在时间中都会逐渐磨损销殆,最终为你设定好的结局注定是“高丘之坟冢”,纵使有温情之记忆如“皮肤上老母所爱之油腻”,或“日落时秋虫之鸣声”,而死亡才是不朽的“宫室”,是“生活”所永恒的结局。

纵观《微雨》,可以发现李金发较为频繁地使用死亡意象。具有一种悲观与颓然感。而这也源于他对波德莱尔具有宿命意识的历史主义的解读,波德莱尔认为这种“类似于以死亡结束其存在的活的个体”且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美具有永恒的价值。并且在波德莱尔看来,恶或者丑也并非只有消极的作用,“他反而是催生创造性事物的酵素,具有一种净化作用,是通向善的桥梁。”⑩如波德莱尔的《祝福》一诗,“感谢您,我的上帝,是您把您的痛苦,当作了圣药治疗我们的不洁,当作了最精美最纯粹的甘露,让强者准备享受神圣的快乐。”波德莱尔赞美的不是恶或丑本身,而是从恶中所开放出来的花朵。李金发也一样,他写死亡却并不写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挖掘死亡中的美,他的诗歌虽悲观但并非浅薄的哀怨,能以死亡写出生命的厚重。

总之李金发第一个将西方象征派及其创作方法引进中国,并汲取了象征诗派的某些元素,为中国新诗界带来了难得的新鲜感。同时,他以诗人之笔,窥探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也遍及世上所有丰富的情感。正如他诗中所写:

他的视听常观察遍万物之喜怒。

为自己之欢娱与失望之长叹,

执其如椽之笔,

写阴灵之小照,和星斗之运行。

何处是他的温爱与期望?

宁蜷伏在Notre Dame之钟声响处

“Comme un Blesse qu on oublie.”

注释:

(1)钟敬文:《中国初期象征诗派诗歌研究》,1987年。

(2)周作人:《<扬鞭集>序》,第三卷,第572页。

(3)李金发:《论风景画》,《美育》第三期。

(4)尹成君、栗广峰:《波德莱尔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2期。

(5)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 导言》,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

(6)李金发:《微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7)(8)黄晓玲:《从<弃妇>看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人文天下》,2015年。

(9)李金发:《<恶之花>序初稿》,

(10)肖伟胜:《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及其开创性意义》,《学术月刊》,2008年8月第40卷。

(11)周良沛:《“诗怪”李金发—— 序<李金发诗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

参考文献

[1]周良沛:《“诗怪”李金发—— 序<李金发诗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

[2]尹成君、栗广峰:《波德莱尔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2期

[3]黄晓玲:《从<弃妇>看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人文天下》,2015年。

作者简介

姓名:孟文朴(1994—)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硕士在读,扬州大学 225000,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猜你喜欢

象征主义微雨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象征意义解析
好饿好饿的小鼹鼠
红星闪闪迎国庆
纸巾山水画
扇风小能手
爱有多真
《阿甘正传》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荻原朔太郎象征主义诗学略论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与英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