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碎片化学习提高科学素养的可行性探究

2018-07-28张明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科学素养中学生

张明辉

摘要:近年来,碎片化学习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中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分析了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好碎片化学习这一方法,阐述了碎片化学习方法对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科学素养;中学生

近年来,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开始兴起,并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简单来说,碎片化学习的定义就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的学习更加灵活有效。

“碎片化学习”是相对于系统化学习提出的概念。所谓“碎片化”(fragmentation),字面意思是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诸多零散碎块。那么顾名思义,“碎片化学习”(fragmented learning)就是指将学习这一完整、系统性的活动变成不系统、零散的形式。一方面是指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另一方面是指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数量以及获取信息的来源激增,人们无时无刻不都在接受新的信息和理念,无形之中就带来了“碎片化”的学习体验。有学者从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出发,阐述了碎片化学习带给学习者不完整的学习体验,有学者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角度出发,阐述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学习者构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结构的整合,加大了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的难度和广度。尽管碎片化学习有诸多弊端,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学习方式及途径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要调整及适应其发展变化。

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观念,方法和态度,从而形成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第一、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第二、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反映了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理解科学知识的纲领和脉络,是应用科学知识的桥梁,是树立科学观的有效途径。第三、科学观。科学观是指人对科学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的自然观、社会观、价值观。科学观对人的科学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因此它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第四、科学品质。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中非智力因素的要素。科学品质包括: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人文精神及科学合作意识。

对于中學生来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进行系统化学习,然而,碎片化学习,正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碎片化学习有几种好处。第一是时间灵活,利用充分。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碎片化学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说生活中琐碎的时间都能够被用来学习。其次是完善系统,锦上添花。在系统化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你总会发现有一些知识点还是没有完全消化,这时候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第三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碎片化学习将知识碎片化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启发或者帮助的部分。

知识的碎片化本身并不带来优势,优势在于碎片化后的有效利用带来的价值,这个价值来源于我们的碎片化需求,而且这个碎片化需求是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呢?

一、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并评估自己的知识体系。

将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梳理一遍,检查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点。如何梳理呢?以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知识点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形成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中,就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的过程。

二、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

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深入讲解的知识点,也包括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深入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系统的,但同时也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去接触一些课堂上尚未触及,或者没有深入讲解的知识,从而延展自己的知识,将所有这些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科学品质的形成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索精神。

三、先考虑如何将新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

学生在接触到新的知识点以后,应该回想自己的知识网络,尝试着将它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链接起来,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并且将它和已有知识点的关联和异同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变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触类旁通的过程。

四、检验并输出。

检验,就是学生能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输出,就是能否将自己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成果。或者,自己在心里把它讲一遍,看是否能够讲得清晰易懂,没有障碍。只有能够输出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科学合作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醒学生,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内容,应当果断舍弃。如果一个知识点无法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那说明现在还不能真正掌握它,那就果断放弃。因为它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有所裨益,或者说(记忆的)成本是远高于收益的。只有能够与自己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自己能真正掌握的知识。

以上这些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决定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是可资利用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对时间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通过碎片化学习这一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相信,通过对碎片化学习,不但可以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探究《成人教育》2018年2期 曾凡梅、魏延

[2]谈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探究 摆所中学 白小勇

[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 田卫兵 数理化学习 2016,04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科学素养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