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县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及建议分析

2018-07-28徐强冉靖先开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灾害

徐强 冉靖 先开华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泸县国家一般站1986年至2016年观测数据,统计泸县1986年至2016年主要气象灾害,找出对泸县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种类,提出科学的防御措施及建议,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及建议;防灾减灾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也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本文通过统计泸县1986年至2016年主要气象灾害,分析找出对泸县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种类,提出科学的防御措施及建议,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奠定基础,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 泸县基本情况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长江和沱江汇合处,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霜雪少,具有光、热、水分布与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步的自然优势,是一个典型的浅丘、河谷地区,省粮油生产基地县,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均较高。

二、泸县的主要气象灾害

泸县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有暴雨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冻害、大风、雷电、雪灾、高温,尤以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影响为最。另外地质灾害及农业气象灾害等气象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也较为严重。

1.暴雨洪涝灾害。1986到2016年,泸县出现暴雨68次,大暴雨19次。暴雨年平2.8次,最多年达7次,出现在2016年;最少年2000年没有出现过暴雨。暴雨最早出现是2005年4月9日降水量为60毫米,最迟是1999年9月14日,降水量为51.0毫米。暴雨一般在9月结束,结束最早的是1997年6月8日。

无论是来势猛、时间短、强度大的强对流性暴雨还是持续降雨过程导致的暴雨,雨量过于集中,往往容易引发洪涝灾害。1986到2016年,除个别年份外,泸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是2007年“7.8”特大洪灾。2007年7月8日到13日,泸县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特大洪灾,80余平方公里土地被洪水淹没五天四夜。致使全县65.6万人受灾,2万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

2.干旱灾害。按照四川气象地方标准DB5//T582-2013,1986到2016年,泸县共出现各种干旱48次,年平均1.5次。图1所示:我县出现机率最大的是伏旱,占71%,年平0.7次;夏旱出现机率占48%,年平0.5次;春旱出现机率占19%,年平0.2次;冬干出现机率较小占6%。

3.寒潮。1986到2016年,寒潮累计出现74次,年平2.4次,其中冬季24次,占32%;春季33次,占45%;秋季17次,占23%。冬季强寒潮(降温达≥8.0℃)有5次,最强的一次出现在1996年2月17日到18日,过程降温10.0℃;春季强寒潮(降温≥10.0℃)有19次;秋季强寒潮(降温≥10.0℃)有8次。

4.大风及冰雹灾害。大风、冰雹常共同出现。泸县1986到2016年中共出现大风29次,年平均大风次数为0.9次,日瞬间最大风速达34米/秒,出现在1989年4月20日,大风最多年达5次,为1990年。1986到2016年本站观测到冰雹次数不多,记录上有4次,分别为1989年罕见的“4.20”风雹灾、1992年“5.1” 风雹灾、1999年(虽有出现但未成灾)、2005年“5.3” 风雹灾。

5.小结。综上所述,虽然寒潮在泸县出现的频次较多,且集中在3到4月,但现在泸县水稻以中稻为主,已不再栽种早稻、晚稻,在农时上就错开了倒春寒对水稻的主要影响。加之地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大风、冰雹虽然造成的损失会特别巨大,但在泸县出现的频次不算太多,并且局地性强,不会造成大面积伤害。从气象灾害出现的强度和频次来看,泸县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和干旱。

三、泸县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的防御措施及建议

1.暴雨洪涝防御措施及建议

(1)科学开展泸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合理划分暴雨洪涝灾害区域。通过暴雨洪涝普查,全面掌握泸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人口等基础数据,并结合泸县暴雨洪涝灾害的分布和发生规律,编制泸县暴雨洪涝风险区划。

(2)完善泸县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泸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更换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监测装备,避免频繁维修,为预报预警提供数据支撑。预报业务人员也应充分利用自动站、雷达等探测资料,加强对突发性暴雨预报技术的研究,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高暴雨洪涝气象灾害的预报质量。

(3)建立长效的管理及部门联动机制。明确的预警制度,能让灾害发生时,值班人员做到心中不慌乱,有条不紊的开展服务,按流程做好职责内的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运行管理。同时,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各相关部门配合的部门联动机制,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掌握预报预警发布的节奏和时机,还能让预报预警信息在政府组织防灾避险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2.干旱防御措施及建议。干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针对泸县地理特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以下几点防御措施及建议:

(1)加强泸县农田基本建设,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在丘陵地区建设水库、塘坝,把雨季的水储蓄起来,供少雨季节使用。

(2)根据干旱的发生规律因地制宜实行作物的合理布局 ,选种抗旱作物和耐旱品种,调整作物播期,趨利避害,减少干旱威胁。在干旱发生时选用相应的抗旱栽培措施。

(3)加强泸县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研究,提供防旱抗旱的理论依据。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旱灾预警、灾情评估及其减灾辅助决策和紧急求援系统。同时,旱情发生时,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582-2013.

[2] 马月玲.宁夏隆德县暴雨洪涝灾害分析与防御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13,23(2):61-62.

[3] 林扬海,罗桂森,张新龙.英德市干旱对农业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06-107.

[4] 黄晓林.贵州省干旱特点与防御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3,(4):57-58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科普要从孩子抓起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阳信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的风险影响分析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御气象灾害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