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顺麦6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8-07-28马克明
马克明
顺麦6号小麦新品种,是河南顺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偃展4110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80035。
一、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
弱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23~225天,平均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浅绿,苗势弱,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拔节略迟,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抽穗偏晚,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4.6~77.6厘米,成株期株型偏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旗叶上冲,穗下节较长,茎、叶、穗蜡质重。不耐后期高温,熟相一般。穗纺锤形、较大,小穗排列较稀,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2.5~45.3万,穗粒数31.2~36.1粒,千粒重42.5~49.8克。
2.抗病性状
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
3.品质性状
2014年检测,蛋白质14.52%,容重786克/升,湿面筋27.1%,降落数值409秒,沉淀指数52毫升,吸水量58.7毫升/100克,形成时间1.9分钟,稳定时间1.2分钟,弱化度219FU,出粉率65.6%,硬度44HI。
2016年检测,蛋白质含量13.79%,容重808克/升,湿面筋含量28.0%,降落数值358秒,沉淀指数54毫升,吸水量64.0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8分钟,稳定时间3.7分钟,弱化度142FU,出粉率68.6%,硬度70HI,延伸性151毫米,最大拉伸阻力143EU,拉伸面积31平方厘米。
二、产量表现
1.区域试验表现
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增产点率84.6%,平均亩产544.5千克,比对照增产7.2%;2015~2016年度续试,增产点率76.9%,平均亩产498.3千克,比对照增产4.7%。
2.生产试验表现
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增产点率86.7%,平均亩产494.9千克,比对照增产5.5%。
三、 高产栽培技术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应用深耕深松技术,深耕25—30厘米,耕深耙透不漏耕,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在田间起垄作畦,保证灌溉方便。
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施优质粗肥2—3方、尿素20kg、过磷酸钙70kg、氯化钾(硫酸钾)15kg、硫酸锌2kg,或施含氮15%、含磷15%、含鉀15%复合肥50kg做底肥,耕地前施入深翻。
2.适期适量播种
该品种属弱春性品种。河南省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中晚茬地10月中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期10月15日以后。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每667㎡播种量9kg—12kg,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d增加0.5kg播量为宜,以保证一播全苗。机械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造成出苗困难。
3.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为了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播前应精选凉晒种子,播种前采用12.5%全蚀净和50%辛硫磷乳油混合拌种,可以达到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的效果。具体使用方法是:10kg麦种用12.5%全蚀净20毫升和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对水0.5kg,均匀拌种,堆闷6—12h后播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3%辛硫磷或3%甲基异柳磷每667㎡2—3kg,耕地前或耙前撒施进行土壤处理,可以防治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田间科学管理
(1)冬前管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疏苗补缺。对旺长麦田中耕镇压,防旱保墒。适时浇好越冬水,防旱、防冻,保苗安全越冬。注意对杂草严重麦田,在小麦三心一叶后,即11月中下旬,应进行一次化学除草。如果麦田杂草多为阔叶类杂草时,可选用杜邦、巨星;防治单子叶杂草时采用骠马等。
(2)春季麦田管理。推广应用“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在拔节期每667㎡追施尿素8—10kg,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均应浇好孕穗水。结合浇水每667㎡追施尿素6kg,可以起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注意孕穗肥不可过晚过多,以免贪青晚熟,降低粒重。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每667㎡用12.5%烯唑醇20—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75—100毫升。
(3)中后期管理技术。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要采用“一喷三防”措施,每667㎡用12.5%烯唑醇40克和25%吡虫啉粉剂3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kg叶面喷雾,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要在雨前和雨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100克加水50kg喷雾防治赤霉病。
(4)适期收获。小麦高产最适宜的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品质也最好。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为本品种固有光泽。收获不当会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