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前奏曲》第十七首作品简析

2018-07-28黎小龙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和声前奏曲曲式

黎小龙

摘要:肖邦共有二十四首前奏曲,本文分析的为《肖邦前奏曲》的第十七首,也是本人非常喜爱的一首。作品无论从创作背景、创作技法、及演奏技法等角度来看,都是一首难得的优秀钢琴作品。也更加体现了肖邦作品创作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肖邦;前奏曲;曲式;和声

一、肖邦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

肖邦,生于1810年,卒与1849年,享年仅有39岁。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是波兰民族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幼热爱波兰民族民间音乐,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如《g小调叙事曲》《玛祖卡舞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夜曲》《前奏曲》《圆舞曲》等等。

肖邦的24首《前奏曲》都是较为短小的作品,通常用于作品的前奏,也可以称之为《序曲》部分。他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作品及其富有画面感。同时肖邦24首《前奏曲》也是根据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进行创作的,都是以相对短小的动机发展成为短小的钢琴作品。其中有些作品也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演奏技巧,才能将作品演奏好,也证明作品虽然短小,但并不容易演奏。

二、曲式结构及和声分析

曲式分析结构图如表1:

引子(1-2)降A大调,运用主的四六和弦引入,作为全曲的引子。

A(3-18)a+a ?构成,a为3-10小节,停在属七和弦上,a ?為11-18小节,停在主和弦上,a+ a ?构成平行乐段。两个乐句采用相同主体材料引入,不同主题材料结束,旋律线条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呈波浪起伏式音型,和声织体大量运用柱式和弦,两个乐句属于方整型乐段。

B(19-34)此部分为独立乐句加主持续音的补充构成的乐段。采用和a相同的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但在后面旋律和调式调性上有明显对比,由E大调的主和弦引入,此乐句停在主和弦上,补充部分为主和弦的持续音构成。

A?(35-64)第一乐句a为35-42小节,完全重复A的第一乐句,省略第二乐句,停在属和弦的半终止上。第二乐句a?为43-57小节,属于再现部的扩充部分,但织体仍然没有变化,大量的运用离调模进的手法。补充部分为57-64小节,为第二乐句的补充部分,以mi音贯穿补充部分。A?为全曲的再现部,由对比乐段加补充构成。

尾声(65-90)此部分由A得主题材料的分裂构成,运用大量的乐节模进,构成了乐节群,此部分主题材料比较零散,主持续音贯穿整个尾声。89-91小节为引子的主体材料,由A和引子的主体材料构成了全曲的尾声,停在降A大调的主和弦上,全曲结束。

三、结语

本首作品虽短小精炼,但整体结构及乐思表达完整,无论是听者还是演奏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整幅的画面感和深刻的记忆。短小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突出了肖邦前奏曲创作的特点,也能展示出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是一首值得后人学习和弹奏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肖邦24首前奏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6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

[3]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3

猜你喜欢

和声前奏曲曲式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钢琴前奏曲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前奏曲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