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利德:复制古书画中国发明专利第一人

2018-07-28孙大光

侨园 2018年5期
关键词:利德名画书画

孙大光

一听到复制古书画,有人可能以为是在原件上的“拓片”,但当你看见张利德和周亦伯先生的杰作,就会颠覆原来的看法。

4月26日下午,在沈阳市北站附近的中韩大厦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人们陆续走进展示厅,惊讶地看到铺在桌子上15米左右长的北宋时期名画——《千里江山图》。人们赞叹它的雄浑壮丽,感叹它的古色古香的同时,不禁产生了疑问:这幅1000多年前的著名古画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一般情况下不拿出来展览,今天怎么可能在这里见到这幅国宝呢?答案就在墙壁的会标——“中国古书画复制珍品展”上。

这位具有专利的复制古画高手就是今年68岁的张利德先生。

凡熟悉张先生的人都能老远认出他,因为他“标志性”的“行头”几乎一年四季不换:上身一个马甲,前胸一台昂贵的相机,后背是一个大号暖壶。

张利德先生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一直照相,1989年转业后在一家杂志社做摄影记者,拍的照片不计其数。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张先生结识了很多人,其中有杨仁恺、李宏林、李默然、李忠等辽沈地区的知名人士。他与当年的辽宁省博物馆馆长、中国著名古书画鉴赏家的杨仁恺先生成为好朋友后,交往密切,热爱古书画的张先生与杨仁恺先生是四川老乡,他非常钦佩杨仁恺先生的学识,凡有杨仁恺先生参加的活动,张先生都会想方设法参加拍摄。

当有人问张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复制古画时,他兴奋地回忆道:那是世纪相交的龙年,张先生策划并前期撰稿,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拍摄古今鸭绿江系列电视片时,在丹东凤城凤凰山上空航拍,突然抓拍到一张“云凤凰”的景象。张先生非常高兴,先后拿给杨仁恺、林声、李宏林等名家欣赏。大家都说好,杨仁恺先生主动给照片题诗。林声也为照片题写了“云凤凰”三个字。回到家里,张先生将杨、林二老的书法和他拍的照片反复观看时,突然灵光一闪:如果用照相机将两位名家题写的字和自己拍摄的照片“三合一”该多好啊。

张先生想到这里一阵激动,他马上找到几位专家进行论证和试验,并将自己拍摄的“云凤凰”和李宏林、李默然以及乒乓球名将王楠的照片一并放到宣纸上,然后送给杨仁恺先生审看,杨先生看后连声说好,接着,杨先生问:“能不能把价值连城的中国古书画复制到宣纸和绢上呢?”张先生胸有成竹回答:行!张先生了解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老百姓看到更多的古书画。各地博物馆的中国古书画,虽然在恒湿恒温中保存,但画质仍在老化、褪色,许多已经不适合公开展出。杨仁恺先生忧心忡忡,如果不改变现状,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国宝古书画没准会消失。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啊……所以,当杨仁恺先生听到张先生可以复制古书画的肯定回答后当场表示支持。杨仁恺先生说:如果成功就能实现老百姓“一眼千年”的梦想了。

在杨仁恺先生和众多知名人士的支持和鼓励下,张先生一发而不可收,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复制技术,并于2000年申报了国家专利。在数次答辩和讨论后,4年后,张先生的这项复制古书画技术终于拿到了发明专利证书。

张先生有了“尚方宝剑”,复制更有信心了,他复制了1000多年前的《清明上河图》等眾多古代名画。有位专业人士对张先生的复制技艺大加赞赏:“全国人民可以同唱一首歌,但无法同看一幅画。您的精确复制使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有幸目睹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次“中国古书画复制珍品展”上,人们看到古代名画和书法已融汇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比如,一副屏风复制上古代名画,立刻显示出优雅古韵,为整个房间增色不少;手机盖上复制一幅古代山水画,外观呈现素雅风格,非常受少女喜欢;手机的鼠标垫配上古韵十足的青山绿水画,感觉清新秀丽,非常养眼。

浏览那些经过复制后再现人们眼前的各种装饰物,参观者大饱眼福,赞叹不已。有人评价说:这种鬼斧神工般的复制艺术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如果复制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书画精品让更多的老百姓观赏,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真品,还能满足广大观众长期想看却看不到祖国瑰宝的愿望,可谓一举多得,应该大力推广下去。

据张利德先生介绍,目前他发明的这项复制技术,其逼真效果已经达到99.78%。《侨园》杂志社创刊时的总编辑李忠,一直对此项发明予以关注和支持。他认为,这种化繁为简,复古弥真的专利技术,是发明印刷术在当代的新进步,应该大力推广应用,惠及海内外。著名作家李宏林在评价张先生的复制技术时说:张利德先生发明的复制技术虽然属于“高端文化”,但它的前景广阔,意义深远,呼吁有识之士支持张先生的复制技术尽快推广开来,早日让人民大众欣赏到那些珍藏在深宫高院里的祖国珍宝…

猜你喜欢

利德名画书画
糖精是这样发明的
名人名画
小小书画廓
当名画变胖以后
名画模仿秀
经验的反面是匕首
经验的反面是匕首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