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视域下“一带一路”的思考
2018-07-28孙琳
孙琳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分别为个体与社会、超出国家界限、人与自然的公共性,这是马克思理论本質精神的真实体现。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一带一路”提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思想源泉的作用,真实展现了“一带一路”的本质特征为公共性。其以共同商议、共同建设为基础,通过合作进行实践,实现以共享作为主要目的的国际性合作,形成有主权归属的建设性成果。笔者主要分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角度下对“一带一路”的思考,旨在为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存在形式是内隐的,其所体现的是马克思对于公共性理论的矢志不渝的情怀,关乎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但又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界说。中国主要将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作为引入性话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引发一系列思考。笔者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角度出发,对“一带一路”进行思考。
一、“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的倡议由中国于2013年提出,如今已经成为相关学术研究的热门,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目前,国内外领域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角度逐步走向多元化,呈现出研究范围逐步拓展的趋势。但是,大多研究都集中在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路径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由于国内很少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探索,导致一些国外学者以及媒体人员等,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持怀疑态度,甚至出现误解的情况,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展开。
事实上,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同时向外界传递其公共性的内涵。如,习近平在很多次讲话中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共性特点进行了阐述。“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是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同样也倡导利益、责任、生命及发展共同体,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该倡议的公共性特点。因此,“一带一路”事实上具有自身主权归属特点,它作为“我们”而存在于国际中。沿线的国家在共建、共有的基础上,对各个工程和项目进行共同商议和共同建设,实现共享,有效推动国际性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为追逐一己私利。
“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相吻合的地方,可视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及发展。马克思理论中涉及的公共性思想,不仅表示为扬弃个人利益兼顾他人利益的一种公共性理念,还包含了人们生活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照的和谐生活情景。因此,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并不是在理论层面对有关价值的一系列臆想。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现以发达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展现了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的内部高度统一状态,具备客观性、内在逻辑性特点。因此,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挥引导作用。
二、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基础上
对“一带一路”的思考
“一带一路”公共性的展开领域即真正共同体。共同体指的是人类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方式,它所承载的是人类的本质和生活的基本内容。一些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共同体实质上可被称为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这个有机体不仅被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进行了诠释,还揭示了人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形态。因此,从马克思理论对共同体在历史逻辑方面的论述情况可知,共同体承载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形态变迁过程,它还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到虚幻、真正共同体的过程。
(一)展开领域——真正共同体
自然共同体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状态,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缺少很多物质资料。这种状态下,人类建立起互相依赖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较为被动、消极,导致自然共同体存在一定被动性。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真正享受自由的环境。虚幻共同体的发展背景为资本的绝对统治,该环境的人类社会发展主要遵循于某些人群的共同关系及价值,具有十分显著的片面性。虚幻共同体下,现实物质及社会关系的基础性特点被逐渐淡化,人自身的发展问题被忽视,虚幻性特点显著。这种环境下,社会发展不但不能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还会不断激化不同的社会矛盾,进而导致社会畸形发展,人类与社会发生异化。真正共同体的发展背景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生产,拥有十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该环境下,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雇佣劳动被抛弃,逐渐形成独立、自由、民主的人格价值,社会发展走向真正的公正、理性关系中。事实上,真正共同体也是人类自我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共同体。根据马克思针对真正共同体进行的历史性考察及逻辑揭示可知,其在历经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到最后形成真正共同体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基础。
从现实情况可知,“一带一路”路线中经过的各个国家本身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例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沿线的国家本身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内部斗争及国家之间的斗争。因此,要想有效促进“一带一路”中最优场域的共同体,可根据现有条件,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进而形成现实性的共同体。真正共同体的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现代化思考以及为促进“一带一路”共同体的有效推进提供引导作用。
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始阶段,就认识到共同体思维在该倡议推进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将利益、责任、命运与发展共同体结合在一起,就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近几年,中国在发布的各项文件以及习近平一系列讲话中都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不同深度的阐述。中国对于共同体的理解已经逐步成熟,倡议也日渐全面。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考主要基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从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上具备建设共同体的能力,能够从建设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努力将“一带一路”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相关国家和人们真正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共同体。
(二)核心要素——公共利益
“一带一路”公共性的核心要素是公共利益。马克思认为人们所为之努力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利益和财产的政治经济学内容也频繁出现在马克思有关公共性思想当中。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核心范畴。根据马克思对于公共利益在历史逻辑发展方面的研究可知,公共利益的有效形成和发展主要历经了三次转化,分别为:个体转向公共利益、非现实性转向现实性利益、单向度物质利益转向全面性公共利益。第一,马克思相关理论提出,公共性利益的生成和私人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多方面的私人利益之间存在的依赖等关系促进了公共利益的产生,成为各方私人利益对比过程中所形成的公约数。第二,现实性的公共利益实际上属于非现实性公共利益发展所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马克思针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实践性考察,其对于人的存在在理解上发生了转变,由原本的抽象个人转变为现实个人。其中,利益表现是与社会生产力以及所有制的关系互相联系的,属于一种现实个人利益。不仅将人存在的抽象化作为揭示公共利益非现实性的基础,还认为,根据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但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为前提。
根据目前情况可知,非现实性公共利益从本质上代表着資产阶级利益,受益群体为少数人,因而也只能属于一种虚幻而又抽象的公共利益。现实性公共利益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公共利益,即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因此,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实现人类社会的现实性公共利益,同时这也是历史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批判性的单项物质利益所指的是全面性公共利益,这是人本质对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经济与物质利益只是人本质对象化发展的一个小部分,其中还涉及到人们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政治、社会等关系。
世界不同国家联合起来的主要目的是利益。单向的利益索取最终会导致不同国家因为利益出现分歧,最终走向离散。因此,有效建立起多方面的共同利益是促进中国与各国走向“联合”的向心力。除此之外,倡导共同体理念能够使“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将彼此的利益连结在一起。“一带一路”公共性的建设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深入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形成聚焦点,才能得到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并最终提高“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的感召力。
(三)根本诉求——公共价值
“一带一路”公共性的根本诉求是公共价值。公共价值的理念与真正共同体的公共利益相伴出现。马克思对于公共性思想的根本性价值诉求是针对公共价值的全面性思考和诠释马克思对于公共性思想的诠释并不是一种主观层面的虚构,而是在社会化生产力发展及公有性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这种全面性交往的世界历史性现象自然会最终发展形成公共价值的理念,进而共同谋求人类关于实现自由、解放的根本性追求。从当前的国际关系可知,各个国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在开放的国际环境内实现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期待开创一个国家间交往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国家之间能够在互相交往及共同实践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这体现了不同国家之间公共性的价值观诉求。中国与非洲一些国家的和谐交往就是典型案例。“一带一路”倡议的中非合作利于实现非洲与中国的国家梦,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公共价值最终所立足的是不同种族国家的合作和共赢。
公共价值理念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更为变通的价值观选择。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应该逐步促进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根本诉求在于构建共赢共享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公共价值,同时也是人的世界的中国化的集中性表达。
(四)必由之路——公共实践
“一带一路”公共性的必由之路是公共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理论的辩证性思维方法。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相关理论主要建立在其对于近代化工业兴起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进程以及其对内在性规律的理解情况上。近代工业化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发展,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及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在于以人民为主,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全面发展的一种公共价值,这也是促进世界历史进程发展的内在性动力。“一带一路”的建设实质上就是一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公共利益和价值方面的公共实践。
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在时代意蕴和价值诉求上都与马克思关于公共性思想所表示的公共实践指向相吻合。这次公共性实践不仅限于中国,它具有海纳百川、互利共赢的本质性特征,能够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和方向,高度凝聚公共利益与公共价值,强力推动“一带一路”实现公共性建设,促使沿线国家看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并最终共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