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
2018-07-28吴子芳
摘 要:小学是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此时基础打得好,小学生才会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就显得更加必要,通过情感教育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验课本中所传递的情感,并借助情感教育,塑造小学生的优秀人格,培养其优秀品质。文章就以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为内容,对其实施对策进行几点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17
作者简介:吴子芳(1973—),女,福建南靖人,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正性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相应的正性情感,以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標。在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既要求促进学生知情的和谐统一,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求运用教学内容的正性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熏陶,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与认知教育既相对又相容。情感教育不仅仅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教育,还包括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等情感的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
1.情境体验,引发情感
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配合具体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特点,科学利用物质资源,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并借助背景音乐、幻灯、多媒体等手段,烘托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更好地体会文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月夜思故乡”的课件,并配合节奏缓慢、音调低沉的乐曲烘托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思乡之情的感悟会更加深刻。将这样的情感带入到《静夜思》的学习中,在分析诗句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感而发,深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想念。
2.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情感教学的有效手段。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朗读者通过自身对文字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朗读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对文字信息再创作的过程。小学生应该多朗读,在朗读中获得情感体悟,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内涵。富有情感的朗读,能够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也能够发人深省,甚至能够催人泪下。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朗读,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进行《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推己及人,朗读感悟”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使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从自己做起,关爱弱小,珍视生命。在朗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又热又渴,眼看就要被晒干了,此时它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帮自己一把。通过这样的引导,诱发学生对小鱼的同情,朗读中读出“又热又渴”的感受,进而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而在读到“这条小鱼在乎!”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这样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被小男孩的善良深深打动,进而想到自己,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得救之后,该是多么感恩。(培养学生感恩之情)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小鱼们重返大海。(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爱护动物、善于助人的品质)
3.生活体验,培养情感
小学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情感。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总结,能够将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比如,在《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内容,再辅以儿童话的语言,这样就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兰兰”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她总是用胖胖的小手帮助爸爸拿拖鞋、帮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全家人都喜欢她胖胖的小手。在讲解到这里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帮助过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时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本内容建立联系,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兰兰,从课文中爸爸、妈妈、姥姥对兰兰说的话中明白,自己也应该像兰兰一样做一个乖孩子,以后在家中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多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从点滴小事中报答父母的品德,懂得关心和孝敬长辈。
参考文献:
[1]吕瑞玲.探究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31):92-93.
[2]王炳儒.基于体验活动的课堂教学——浅析情感体验活动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