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2018-07-28洋中鱼
洋中鱼
一
是夜,客寓耒阳,风疏雨骤,粒粒玉珠叩小窗。
朦胧间,忽闻有人叩窗呼唤。我睁眼一看,天已大亮,窗前立着一位峨冠博带、剑眉朗目、天庭饱满、伟岸魁梧的汉子,他满脸微笑地冲着我招手。
我开了房门,问他:“你找我?”
他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我问:“请问你尊姓大名?”
他坦然回答:“蔡伦。”
我惊讶不已:“纸圣蔡伦?”
他点点头:“是的。我要让你了解我的前生今世。”接着,把手一推,门窗洞开,一个有棱有角、英姿勃发的蔡伦,也随之向我走来……
二
一千九百四十二年前即公元75年前,古邑耒阳城西南约一里外的地方,留下了少年蔡伦的欢乐和梦想。耒水的莹澈,白云的悠闲,山花的烂漫,果菜的芳香,在蔡伦幼小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伦为何在十三岁那年入宫?这确实是一个谜。
有人认为蔡伦是被卖入宫当宦官的,理由是蔡家很穷,或者耒阳遭受水灾,百姓衣食无着。我不赞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史料所载,蔡伦父亲有一定产业;在蔡伦入宫的前后几年,《耒阳县志》、《湖南通志》都没有耒阳水灾的记载,因此,蔡伦被卖入宫的可能性极少。
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得知中国古代的宫刑始于商周时期,《中国历代宦官来源考》说:“将罪人或罪人家属处以宫刑,是隋代以前宦官的又一主要來源……”(书中述另一主要来源是将俘虏施以宫刑)。《太监生涯》一书也说:“秦汉之前,太监的来源尚是出自‘死罪减一等的刑余之人。”
排除家境贫穷和自然灾害的因素之后,那么,我们可以推定,蔡伦入宫的原因只有两种:一是皇帝从全国各地挑选资质聪慧的幼童入宫;二是其父犯罪,家属子女籍没入宫当奴隶被阉割后为宦官的。比较而言,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说蔡父犯罪,而累及自己的子女,那么宫里就不可能只有蔡伦一人。退一步说,就算蔡伦是独生子,父亲犯罪被处斩后,其家产应该被官府没收,蔡伦应有无颜见江东之羞辱感,一定不会回耒阳老家。况且《后汉书·蔡伦传》说蔡伦“有才学”,可以推定蔡父可能是个资产丰厚的读书人或儒商。据考证,中国各地的蔡姓,大多发源于河南省上蔡县。耒阳蔡氏也是。蔡伦的父亲应该子女不多(不然,地方志上会有蔡伦回乡与兄弟姐妹团聚的记载),可能是经商或求学等方面的原因,从河南迁徙至此。初来乍到,为了图个清净,所以定居耒阳城外。正因为自幼受父母熏陶,有了文化基础,而且异常聪明,才会被选童子的伯乐相中,从耒阳带到京城——洛阳,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道门槛。
三
一个朝代的灭亡,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皇帝荒淫无耻,沉醉于酒色,疏理朝政,导致贪官丛生,国库亏空、百姓税赋厚重,最后不得不起义造反(或者军队兵变)。二是君主治国无方,国力薄弱,被强国吞并。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历代皇宫都是美女云集的地方,不仅皇后、贵人容貌倾国倾城,就连那些妃子、宫娥也是从全国各地千里挑一选拔而来的。史载:商纣王时代,王宫的嫔妃宫娥达数千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保障自己的专利,避免他人给自己戴上绿帽子,纣王对那些侍候嫔妃的男人实施了阉割手术。因此,中国的宦官最早出现的年代可能是商代。
我曾在一本书上读到,古代皇宫实施宫刑的那些人都是一些技术娴熟的医生,他们是经过千锤百炼和严格考核的。因为这种手术开不得玩笑,搞得不好会要了他人性命。在未参加考核之前,他们以牛、羊、猪、狗等动物作为训练对象,无论雄雌,都要练到轻车熟路。对男人实施宫刑的步骤大致是这样的:先将被施刑的人脱光衣服置于特制的案板上,呈大字形,用绳索固定双手,在腰部垫以衣服之类的软物,再将双脚以绳索牵绑到两侧的柱子上,位置比头部高,使臀部悬空。然后,用梁上垂下的细线系住阴茎,绷紧,使阴囊外张。主刀医生将淬过药物的小刀套在自己右手的中指上,左手掐住对方阴囊一握,右手小刀横着一扫,阴囊即被割开。再回手一挑,两粒睾丸就落入盘中。之后,助手立即用热胡椒汤把被阉割的部位清洗、消毒,并用早已准备好的针线将阴囊缝上,敷上药即可。被阉割的男人,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不长胡须、不长喉结、声音变细、性格变温和、阴茎不再勃起。这种人既不能对女人构成性威胁,又更容易使唤。
十三岁的人正在发育,然而,蔡伦因自幼过分聪明,远近闻名,结果树大招风,被钦差相中而且带回了京城,身不由己地被剥夺了做男人的权利。如果此事发生在今天,一个男人在医院动其他手术时被粗心的医生剥夺了生育权利,那么他肯定会与医院打官司,索赔额至少是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但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却别无选择。我们可以想象,当他被捆绑在案上时,他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从旁人的角度来看,阉割入宫是皇帝的恩泽家庭的荣耀,但是从人性和人道的角度来看,将一个男人阉了并投入美女堆里,让他欲说还休,岂不更为残忍?你说,蔡伦是感激皇上还是怨恨皇上?
如果不是被各地选童子的伯乐(钦差)相中,凭着蔡家的经济实力,长大后的蔡伦完全可以娶个三妻四妾,为蔡家生养一大批小孩。因为汉代推崇儒家,而儒家思想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理有不孝者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当然,蔡伦如果不入宫,不在宫中目睹以竹简行文记事的不便,不在洛阳城外观察蚕妇加工丝絮有所启发,就不会产生造纸的冲动,因此,耒阳城外会多出一家大户,中国历史上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类的文明发展可能还要迟滞数百年乃至上千年。
蔡伦终于未能逃过被阉之劫,他的记忆里一定存有那小刀划破阴囊时的冰凉与疼痛。
公元88年,汉章帝卒,10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在宫廷争斗中有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由此开始。
四
蔡伦在处世上是圆滑投机的,但在学习上是勤奋刻苦的。升为中常侍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够,于是认真读书,仔细思考。每逢休假,他不是闭门谢客,就是跑到洛阳城外去观察、去体验,与百姓交谈,向他人请教注重社会实践,这为他后来发明造纸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9岁时,蔡伦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应该说蔡伦兼任尚方令是一种政治投机,但他在任期间还真做了不少贡献。尚方令本来是少府属官,主管刀剑等各种宫廷御用器具的制造,与中常侍高位根本不相称,蔡伦之所以乐意兼任,除了在帝、后面前讨好卖乖,更是为了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上得到检验。汉和帝十分赏识蔡伦,窦太后去世时,所有的金、银、铜、铁陪葬品均由蔡伦监制。蔡伦是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人,受命之后,亲自到作坊進行技术调查,他不仅虚心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更善于大胆想象和创新,对发展当时的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起到了不少的推动作用。如当时的钢刀制造以炒铁为料,经过多次锻打而百炼成钢。蔡伦既是东汉时期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名垂青史的科学家。科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执着、认真,所以,蔡伦所监制的陪葬品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堪称精品,为后世争相仿效。
人到中年的蔡伦,性格日趋平和,多年的宫廷生活,已使他变得更加老于世故。由于自己的谨慎与和帝邓后的器重,他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平静岁月。平日里看见臣子们向皇上呈献一卷卷的竹简奏折,再加上在班固获罪下狱致死,其妹班昭续写《汉书》时,蔡伦就亲眼目睹了以竹简载文立说和传阅的不便。到公元104年王充去世,遗下一捆捆的《论衡》,更令蔡伦产生了震撼。虽然那时候已经出现粗糙的麻纸,但还是不适宜写字。因此,蔡伦发誓要在造纸这方面有所革新和突破。经过长期探索,反复实践,蔡伦试用树肤、麻头及敝布、破鱼网,经过捣、锉、煮、抄等方法,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用植物纤维造就的书写用纸。蔡伦将纸及造纸术奏报和帝及邓皇后,受到褒奖。由于原料广泛,价格便宜,所以这种纸很快就传布开来。
谁料就在这年年底,和帝突然驾崩。邓皇后本想立长子刘胜为皇太子并予以继位,无奈他有重病。而次子刘隆才生下八个月,邓皇后也不得不将他立为皇帝,自己临时称制。可惜刘隆命短,仅八个月就夭折了。邓太后与兄长邓骘商议后,决定扶清河王之子十三岁刘祜即位,是为恭宗孝安帝,太后仍临朝称制。
邓太后是在皇室无理想人选的情况下而选择刘祜的,她万万没想到,扶刘祜即位对蔡伦来说,可是一个不祥之兆。因为蔡伦当年逼死的宋贵人就是刘祜的祖母。在刘祜眼中,如果不是窦后及蔡伦的迫害,不仅祖母宋贵人不会死,父亲刘庆太子之位也不会被废,因此,他视窦后和蔡伦为不共戴天之仇人。窦后虽死,但蔡伦尚存,此仇一定要报的。不过,经过劫难之后的刘祜已变得城府很深,即使坐上皇帝的宝座,他也没有马上报仇,他知道身后还有一个垂帘听政的邓太后,如果急于求成,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他一直在忍耐,在等待跟蔡伦新账旧账一起算的机会,甚至还按邓太后的旨意封蔡伦为龙亭侯,并升为长乐太仆,让他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继续留在宫中。
卧薪尝胆十五年,安帝终于等到了复仇的这一天。公元121年农历四月,邓太后驾崩。办完丧事之后,蔡伦就告别京都洛阳,回陕西龙亭自己所封之地。然而,他刚回到龙亭,就接到安帝诏令,要他自己到廷尉(相当于现在的高检)去受审。蔡伦心知肚明,知道在劫难逃,所以沐浴之后整理好衣冠,饮毒药自杀。蔡伦是宦官,不能生育,仅有一养子。蔡伦死后,安帝不允许其养子继袭封国,取消了龙亭侯国,而当地百姓将蔡伦就地埋葬,后来又为他立祠设像,世代供奉。
蔡伦失算了。
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虽然身居列侯,位尊九卿,但到最后却落得畏罪自杀,成了封建皇权与外戚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五
在耒阳蔡伦纪念园里的手工造纸作坊,我按照导游小姐的提示,利用现成的材料,经过切、沤、捣、加入纸药、抄、晒等工序,真的造出了一张粗纸。
或许,正如导游小姐所言,所有这些程序,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被蔡伦摸索出来并制定好了的。如今,全世界任何一家造纸厂的运作程序,基本上还是这个模式。
手抚作坊里舂捣、抄纸等工具,我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敬意。在作坊里巡走,我仿佛又看见了一千九百多年前造纸工人劳作的身影。
其实,早在西汉年代中国已出现麻纸,是用废旧麻强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但这种纸未经切碎和稀释成浆,仅靠沤渍,所以十分粗糙,不能用于书写,人们行文记事要么用昂贵的丝织物,要么用竹简。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写在竹简上的,传阅起来十分不便。蔡伦在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下决心要造出比西汉麻纸更好的纸。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干成某件大事,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超人的智慧和持久的恒心。好在我们的蔡伦是个善于观察研究和发明的人,他仔细研究了前人造纸的经验,知道了制造麻纸的原理就是把麻沤烂捣碎,再压成薄片。因为工艺过于简单,造出来的纸就很粗糙。蔡伦心想,如果把工艺搞得精细一些,造出来的纸也许就会细腻而便于写字了。于是他付出双倍的时间将麻捣得很烂很烂,压成很薄的纸。这样做,纸是细腻了一些,但仍有不少粗纤维捣不烂,所以仍不适于写字。再说,把能织麻布用的麻用来造纸,成本也不便宜。
要想降低成本,首先要解决原料问题。蔡伦想,麻之所以能造纸,是因为它有纤维。那么,日常生活中有纤维的东西还有哪些呢?
他想起自己在洛阳城郊见农妇加工麻时的下脚料麻,也有“丝毛”,他想起自己曾在倒在水中的树干上剥下的树皮,也有“丝毛”,还有鱼网、破布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来造纸呀!只是料麻和树皮既粗又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他又想到那些缺食的人们将树皮、树叶用碓臼舂捣充饥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锉切。
一天,在路过一户正在盖房子的农家时,蔡伦看见他们用石灰刷墙壁,于是想到鱼网、破布、树皮、麻头等物色泽不均,不如加点石灰进去使它们漂白成一个颜色。
回到作坊,蔡伦马上进行实验,他与众人将搜集来的破鱼网、破布、麻头、树皮等物洗净、锉切,再放进石臼中加以石灰、果浆、叶汁等物一起舂捣,结果,不但原料捣得更烂了,并且还如期出现了漂白作用,使纸浆变成了白色。可是用这种浆直接压制成的纸同样不能去掉那些实在捣不烂的粗纤维。
问题在哪里呢?蔡伦迷惘了。他在作坊里踱来踱去百思不解。回到宿舍里,想了一个晚上也未想出解决的办法来,简直心急如焚。这时,下属来催他吃饭,他就来到厨房。早餐吃的是稀饭,他看见厨子用笊篱捞过稀饭后上面结着一层薄米浆,心里突然一亮:有办法了!
扔下饭碗,他立即吩咐下属做来一粗一细两个帘子,跑进作坊继续做试验。他先把捣好的纸浆兑水调稀,放在一个大木槽里,然后用粗帘子捞起浮在上面的粗渣,放进石臼中再次舂捣,片刻之后再用细帘子捞起那些浮起的纸浆,摊得又薄又匀,把它晾干,揭下来就成了一张细腻的白纸。
蔡伦成功了!蔡伦终于造出了能用来写字的纸,这一年是公元105年。
六
在文字产生之后,蔡侯纸产生之前,人类一直在寻找书写材料。古俄人在黏土泥板上刻写文字符号;古代埃及人将自己的文明和智慧记录在尼罗河畔盛产的纸莎草上;恒河沿岸的印度人把自己的知识结晶记录在白桦树皮和贝叶上;中亚及阿拉伯人将羊皮剥下来刮薄风干,用来书写记事。在中国,人们最早靠结绳记事,后来又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到了商周时代,人们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亥0在石头上,这就产生了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用竹片、木片书写记事,这样就产生了简牍。少数贵族则把帛、缣、绸等蚕丝纺织品作为书写材料,人们称之为素。
中国人习惯将纸、墨、笔、砚四種写字的文具用品合称为“文房四宝”,其实,这四宝不是同一个时期发明的,它们的出现有早有晚,按出现的顺序排列,应该是笔、砚、墨、纸。春秋末期,简牍产生时也同时产生了笔和砚,那时候是刀笔并用,最早的笔叫“聿”,是蘸了漆写字的。有了笔很快就有了砚,那是用来调漆的。秦朝守长城的大将蒙恬改进了笔,做成了现在我们常见的毛笔。笔改进不久,墨出现了。而用来书写的纸,一直到公元105年由蔡伦发明才流行。
从春秋末期到东汉蔡侯纸问世之间,人们一直靠简牍行文记事。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侯纸的问世,使中国人彻底摆脱了笨重简牍的羁绊,而且还促使活字印刷的产生,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明传播从此有了质的飞跃。公元2世纪到3世纪,中国所有的简牍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切行文记事和文化传播均以纸为主体。蔡侯纸问世后,中国的文化发展得以提速,赶超并领先于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功绩远远超过预想,这也是蔡伦未能料及的。
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改变和促进了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明传播与发展。公元3世纪末期,中国的造纸术传到邻邦朝鲜。公元6世纪由朝鲜传到日本。稍后又由中国本土传到印度。公元7世纪,唐朝的一些造纸工匠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伯。公元9世纪,由阿拉伯传到非洲。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入欧洲。又经过四百多年,造纸术传到美洲。19世纪,澳洲也办起了造纸厂,这样,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整个地球,蔡伦的名字也随着造纸术而传遍了世界,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美国科学家迈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一书中,将蔡伦排位第七位。在全球36位最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排位中,蔡伦位居第二位,名列爱因斯坦、伽利略、达尔文等人之前。
一千九百多年以来,世人同书蔡伦纸,这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曲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