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北流型铜鼓与灵山型铜鼓的异同

2018-07-28李振梅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异同

李振梅

摘要:铜鼓在古代南方民族有着悠久历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它的外形古朴庄重、工艺精美,在古代常用于战场、宴会和乐舞中,是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我国现存的铜鼓,分为8种型制,在我国广西发现的类型较全。本文选择其中的北流型与灵山型两类铜鼓,论其异同。

关键词:北流型铜鼓;灵山型铜鼓;异同

引言:

铜鼓,是广西古代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作为一种民间乐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以广西最为重要,有88%的县、市均出土过铜鼓,几乎覆盖了整个广西。广西有铜鼓已将近2000年历史,在《后汉书》中即有记载。由汉至唐,再到宋元明清,铜鼓经历了由乐器到权力重器、神器,而后又逐渐回落至乐器、神器的地位。

1两种铜鼓简介

1.1北流型铜鼓简介

北流型铜鼓主要出土于广西壮族北流县,铸造年限可能在西汉至唐代之间,目前已出土150多面,以高大著称,其形体硕大,面大于胸,边缘有垂檐,胸壁略直,收腰,鼓足外移,整体构造符合黄金分割,鼓身外观匀称,比例适度。鼓身以云雷纹为主导装饰,象征圣人的恩泽,围绕在鼓面中心的6-8芒的太阳纹周围;而蛙饰较瘦小,一般4-8只,常见单体立蛙,也有累蹲蛙,这些是因为古人对蛙的神化及崇拜,是图腾的象征。

1.2灵山型铜鼓简介

灵山型铜鼓主要出土于广西壮族灵山县内,流行于两广,约铸造于东汉末年至晚唐时期间。外形类似圆形石墩,鼓面平,大于鼓胸,鼓胸上下略凸,中间收腰,胸腰之间有双扁耳,两侧各一对,敞足,空腔。鼓面纹路装饰精美,中心为太阳纹,芒数不一,有的芒端开叉,装饰花纹多以二弦分晕,一般用蝉纹作边饰,鼓耳近鼓足处有装饰动物塑像。鼓面无立体蛙饰,而是有三脚蟾蜍六只。可划分为前期、早期、中期、晚期4阶段。

2北流型铜鼓与灵山型铜鼓相同点

2.1族属相同

据考证,上述两种铜鼓鼓面上的小纹路类似,且均相似于黎族妇女纹面的花纹,均证明两种铜鼓很可能来自同一族属,即黎族先民乌浒人及其后裔俚人,在两晋至隋间到达鼎盛时期,并因受汉文化的影响,使鼓面装饰上出现了大量的铸印钱纹。

2.2外形及装饰风格相似

北流型铜鼓产生的年代早于灵山型铜鼓,但在灵山型铜鼓流行时期,北流型铜鼓尚未衰败,同时也产生了其他类型的铜鼓,两者间有一个发展重叠期。因此,两者的外形构建上是有一定的相似处的。两者大体外形相似,都属于体型凝重,形象精巧。两者形制相似,鼓面均以三弦分晕,饰有不同的花纹,均有立体蛙饰,因蛙饰受壮族崇拜,有民族特色,而常用的云雷纹则是受汉文化影响。虽然这些纹饰在具体的分布、类型上不尽相同,但因产生的地域相连,并且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共存期,其形制和装饰风格相互渗透,既有本地域自身的特点,又受到同时代其他类型铜鼓设计特点的横向影响。

2.3社会功能类似

古代南方民族中,铜鼓的社会功能都是类似的,主要有:1、乐器。击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古代的传统礼乐方式,在当地少数民族礼宴宾客或亲友宴会中较为常用,伴随吹大角、歌舞等,直至现在,广西及西南地区还有不少民族以此为乐器。2、祭祀。铜鼓在古代,被神格化,具有宗教性,用于沟通天地神灵,传说拥有驱邪除恶的力量,能让心灵获得吉祥的慰籍,还能祈祷神明保佑当地能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因此,每于重大节日,当地人民都要敲击铜鼓祭神。3、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们将铜鼓赏赐给有功之臣,以示地位尊贵,有记载“赏有功者以牛、马、铜鼓”,还有将铜鼓作为贡品进贡给中原王朝的历史记录。现今,当地民间仍将铜鼓视为传家宝而代代相传。4、指挥战争。因铜鼓音质宏辉,传声较远,古代作为指挥信号、传递信息的工具,甚至在战场上,对战双方都会重视对铜鼓的争夺。

3北流型铜鼓与灵山型铜鼓不同点

灵山型铜鼓是以北流中期鼓体演变而来,又受到冷水冲型铜鼓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两者区别在于:北流型鼓胸最突出部分在中部偏下,而灵山型多数居中;北流型鼓面的边沿有垂檐,灵山型的鼓面与其边沿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北流型铜鼓的鼓耳多为环耳,而灵山型则为扁耳;北流型鼓面上的立体蛙饰形象呆滞、笨拙,体型偏小,灵山型的蛙饰较为高大、壮硕,而且是3足,在鼓面上的数量也不同;北流型鼓上除了立体蛙饰,再无其他立体装饰,而灵山型鼓尚有其他动物的立体造型;北流型鼓面花纹多为云雷纹,灵山型除了云雷纹外,还出现了受冷水冲型铜鼓影响的变形羽人纹,而且,两者鼓面上太阳图案的芒数也不一样。

在铜鼓出土位置的分布上,北流型铜鼓的分布中心未发现有典型的灵山型铜鼓,而在灵山型铜鼓的分布中心却发现了典型的北流型早期铜鼓,这也就为灵山型銅鼓是由北流型铜鼓发展演变而来的事实提供了历史依据,同时,也反映了俚僚族间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贯通,体现了民族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黄子珊.浅析广西“北流型铜鼓”[J].文物世界,2013,(4):46-49.

[2]何纪生.介绍广东灵山县出土的古代铜鼓[J].考古,1963年第1期,第56页.

[3]杨耀林.广东发现的带铭文铜鼓[J].考古,1982年第1期,第79—84页。

[4]傅聚良.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铜鼓[J].江西文物,1990年第3期,第68页。

[5]龙存倪:《铜鼓鼓面中心太阳纹的演变》,《铜鼓和青铜文化的新探索——中国南方及东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二次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

猜你喜欢

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让“异”更好地存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