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实化的英雄

2018-07-27王岩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摘 要:《说唐全传》是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变的关键性作品。它的世俗化的创作倾向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英雄传奇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分析《说唐全传》中的英雄形象——平实化的英雄,认识其在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说唐全传》;英雄形象;平实化

作者简介:王岩(1989.6-),女,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一、《说唐全传》中英雄形象塑造

(一)男性英雄的草莽化

自晚明起,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这种社会风潮的影响下,通俗小说自觉向大众口味靠拢。《说唐全传》运用大胆的虚构,将隋唐之际的风云人物拉近普通人的生活,在他们身上添加市民色彩和草莽气息,成为广大市民所熟悉的人。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晓勇,善用马架。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程咬金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一个人。可是到了《说唐全传》,程咬金变成了“一个横虫”、“卖盐狠汉”专爱闯祸,人人怕他。从小说中这一系列行为来看,早已不是什么“共保乡里”,而是“为祸乡里”了。他的这种粗莽、蛮横与《旧唐书》所评价的,真可谓判若两人了。作者的这种虚构却不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操作的,而是来自于另一种价值观,即江湖的价值观念。

(二)英雄形象的喜剧化

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人们希望能在短暂的精神娱乐中暂时地忘却痛苦。而一些具有缺点、生活化的英雄形象,就应运而生,这些形象借以满足市民自我娱乐的心理。这种心理在《说唐全传》中有很好的表现。在小说中最有喜感的莫过于程咬金了,他自称是“卖私盐,断王杠,劫龙衣,卖柴扒,反山东”的“混世魔王”,这种喜剧式的表达,是他的代名词。他经常会自吹自擂,自我夸耀。他的丑的无赖式的行为语言方式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喜感而使人发笑;又肩负了作者的表意功能,往往在滑稽玩笑的掩饰下作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举。然而,他毕竟是喜剧英雄,那些为人们扬眉吐气的行为也使他的喜剧性没有停留在一种内容贫乏的、稀薄的、空洞的笑的层面,滑稽可笑性具备了实质内容,具有社会历史的深刻蕴含,这种喜剧因而有了更动人、持久和有力。

(三)女性英雄的丑化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始终处于被压迫、被迫害的地位。儒学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明确地标榜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意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延续数千年之久。《说唐全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明显地受到了这种“英雄观”的影响,体现出对女性的极大歧视。《说唐全传》中女性英雄无一不是反面形象,而且她们的共同特点是“水性杨花”,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在这一个群体中,黑夫人的表演最为具体,堪为这一群体的“代言人”。黑夫人被俘后,尉迟恭求妻。黑夫人戏剧性的表演,实则体现的就是作者对女性的极端仇视。除了儒家意识的影响外,主要原因在于江湖的生活不适合柔弱的女子的。她们是这个世界的异类。同时作为习武之人,江湖中人认为只有经得住女色的诱惑,才是真正的好汉;只有脱离家庭的羁绊,他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笑傲江湖”。

二、英雄人物設置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隋唐系列小说中,《说唐全传》对隋唐英雄形象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了整个系列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高成就。笔者试图从平实化的人物设置来解读英雄形象。所谓的“平实化”,是指由传奇化的英雄向平凡化和真实性的英雄人物转化,具有日常化和现实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奇性情节减少,而代之以大量的日常生活化的情节和场面描写,显示了平实化的特征。英雄们接近现实人生的生活经历。如“单雄信之死”这一情节内容,在《隋唐演义》的这一情节,内容和其中所包含的细节,尤其是割股炙肉、法场结亲颇具传奇色彩。而在《说唐全传》中则有较大的改动,与《隋唐演义》相比,《说唐演义》的字数减少了,但作品通过人物的不同关系、单雄信对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在场者不同言行的描写,使“单雄信之死”这一情节内容,蕴涵了更为丰富的生活化特质。

其次,为后世的历史演义找到出路。历史演义自《三国演义》后开始发展壮大,但是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瓶颈或者停滞不前,而《说唐全传》为历史演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正史加传奇”。尤其是“平实化”的人物塑造方式,不但为历史演义,更为英雄传奇小说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找到了新的方向。自《说唐全传》之后的许多通俗小说都采用这种方式,如《水浒后传》。更有的小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英雄传奇,历史演义还加上了儿女情长,可以说是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陈振华《“说唐”〈说唐演义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王学泰《<水浒>与江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4]鸳湖渔叟《说唐全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刘昫《旧唐书》卷六十八北京:华书局,1975年.

[6]闻一多《关于儒、道、匪》,载《闻一多全集》第3卷,三联书店,1982年版.

[7]韩非子《韩非子、五蠹》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8]纪德君著《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江苏社会科学院、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