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方略
2018-07-27樊莎莎
樊莎莎
摘要:新课改以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非常广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调研分析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归纳总结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进行了研究,结合实践研究的结果进行思考、提炼出优化方略。在一年多的教学实验中,所教学的班级学生非常喜欢上数学课,甚至是期待上数学课,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灵活多变、可控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能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不足。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和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不少老师仍然沿袭着单一讲授的方式,而小学数学知识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实践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板块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讲授的方式,有的知识内容适合讲授,有的内容需要通过演示,有的内容则需要经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等。再加上讲授式中教师的语言描述的呈现形式也比较单一,难以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图形的变幻等描述清楚,甚至直观呈现出来,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得以提高。
2.传统的教学弊端仍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首先是同一个班级甚至同一个年级课的进度是统一的,而大多数的老师安排进度的依据是中等生,这就使得后进生不能很好地跟上学习的节奏,而优等生可能早就会了,觉得没意思,从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充分,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再者,在课堂评价中,更多的还是是采用分数或等级统一标准评价,即便是考试,也是统一标准阅卷,这种标准化的考试往往是为便于老师掌握班级学生学习情况,但缺乏针对学生个人的个性化的评价,这也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课堂辅助数学教学,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能够帮助数学课堂教学重新焕发活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结合知识点制作电脑游戏辅助教学,降低难点,突出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很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比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该课知识点包括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若将长方体、正方体制作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拼凑、拆解的动态过关游戏,把游戏活动设置为 “棱长”、“顶点”和 “面” 的认识三道关卡,每道关卡设置对应的认知操作,电脑会根据操作完成的情况判断是否过关,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分组竞赛,以小组全体成员过关获胜。这样让学生亲历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能够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深入的认识。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巧用课件动画创新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导入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唤起求知欲,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恰当的导入能给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总体效果。运用计算机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或者是一目了然的图片,可以收到比教师语言或其他教具导入更好的效果,能更简单直接地表达出要传达的意思,迅速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让抽象的知识不再变得难以描述。比如,在《1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让数字幻化成卡通人物,用这种Flash小动画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如上表中所示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把一个个不够形象的数字巧妙地变成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不仅营造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情境,而且还上课伊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设计问题,降低难度,调动积极性。
恰当运用多媒体,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模块的设计都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思考和发现的积极性,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比》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数据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去发现国旗中隐藏的 3:2。第一次试讲,直接给出的要求是,你发现了他们中间有什么秘密?几乎没有人回答对。第二次试讲,教师作出了调整:(1)它们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2)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解决问题。
比较前后两次,前一次所设计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一次适当地给学生搭了一个小的台阶,降低了认知难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
总之,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拓宽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现数学的机会,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教师要认真准备教材,让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不能因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盲目地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草率拼凑,模糊教学目标, 忽视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结果与理想的效果背道而驰,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刘居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
[2]张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