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EPC建设模式下如何切实发挥设计单位的作用
2018-07-27辛纯涛
辛纯涛
摘 要:文章对PPP+EPC建设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概述,对PPP+EPC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发挥设计能动性、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丰富资金筹集途径、实现组织交叉一体化等方面对发挥设计单位在PPP+EPC建设模式下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地推动PPP+EPC建设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PPP+EPC建设模式;设计单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0-0104-01
PPP+EPC建设模式是指利用PPP模式+EPC模式来建设项目,利用PPP解决资金和收益问题,利用EPC来实施项目的总承包建设。在国家力推PPP模式的背景下,很多没有建设工程背景的公司尤其是金融公司涌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些金融公司在资本募集方面相对于工程建设企业拥有更强的优势,然而在建设工程方面经验的欠缺使得这些金融企业必须与工程建设企业进行合作,以便在与政府进行协商洽谈的过程中更加全面掌握整个项目的进程与风险。
1 PPP+EPC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可研报告编制深度不够
各地为了加快PPP项目的落地,一般是在完成可研批复后、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开展前,进行社会资本招标。而一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达不到要求,有些甚至是在走过场,以此可研报告的投资数据去做财政承受能力报告、进行社会资本招标,势必留下诸多后患。
1.2 设计方案“一厢情愿”
一些项目,特别是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可研报告及设计方案的编制。很多设计方案是政府方的“一厢情愿”,市场定位不一定合理,也不一定符合社会资本的意愿,待中标社会资本进场后,具体设计方案可能需要大幅度的改动,甚至是颠覆性的更改。
1.3 设计过程中沟通不到位,意见分歧较大
在PPP+EPC模式下,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既是投资人又是施工方和设计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公司管理、协调的难度。比如施工图设计按原则是投资人的设计方和施工方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来完成。但是,目前情况下,设计方和施工方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沟通配合不是很到位,导致在施工图在正式批复后,施工方和设计方存在不少的意见分歧。
2 如何切实发挥设计方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作用
设计施工总承包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设计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成本控制、现场施工的便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情况下,可自能是由于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太多,设计方的人力资源不够充足,现场派驻的设计代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一些专业工程没有派驻设计代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挥出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为施工服务的优势。下面对发挥设计方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作用展开具体分析。
2.1 发挥设计能动性
作为总承包商的主体,设计单位首先要从观念上完成转变,要认识到仅仅实现一个技术性强的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更應该明确职责所在,方案在满足技术性的前提下,其经济合理性也要得到保证,同时通过对方案的优化实现对项目工期、造价的控制作用。首先,将限额设计贯穿设计全过程。设计人员及时根据成本调整设计,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施工图定稿,控制好方案每一环节的造价。其次,在转型过程中,设计人员都要有责任意识。做出决策时要统筹对各方影响,也要对设计方案本身以外的问题负责,懈怠态度制约着改革发展进程。再次是要建立全局意识,重视采购与施工对设计的反作用。工程项目的各阶段都环环相扣,把好每一关是实现整体最优化的基础,要不断提高对方案的标准来改进自己的工作适应市场的需求。最后,也可以通过激励措施等激发员工创作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优的成果。
2.2 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中小型设计单位面临着人才数量少、复合型人才缺失的现状,为更便于总承包模式的推行,设计单位首先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培养出一批综合性人才,这些员工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施工组织技术、项目管理知识、专业采购知识等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可以邀请有经验的项目经理等进行培训,对表现突出、积极向上的员工到国内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知识,激发员工积极性。再次,为保证人才数量,设计单位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留住本企业的优秀人才,比如适当加薪,通过业绩考核以及社会满意度为员工发放奖金、股权等。最后,要善于引进有助于总承包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或者设计单位缺少的人才,比如熟悉国际惯例、国外通用标准、国际融资、新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的外向型人才;有前瞻意识、创造精神、善用公关应对风险等的开拓性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如,由于历史原因,前些年西北电力设计院还存在大量的后勤人员,企业的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随后根据国家相关工作部署,西北院实施了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分流工作,企业将所有的后勤人员分离出来,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工程总承包能力得到提升。
2.3 丰富资金筹集途径
多数中小型设计单位的工作性质导致它们平时的筹资业务较少,因而与银行等单位合作度不高,所以在总承包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现融资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同时,融资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能否获得建设资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当前的大环境来看,银行贷款因其手续简便、融资成本低的优点将继续成为中小型设计单位的主要融资方式。其次,中小型设计单位的规模较小,所以也可通过引入新股东、发行股票和证券募集资金。再次,由于设计单位一般是在设计成果被认可后才能拿到酬劳,所以应收账款回款时间较长,资金持有量不多。针对此,设计单位可以通过开展应收款项保理业务来加快资金流动,转嫁企业财务风险。然后,设计单位开展总承包业务时,经得业主同意后,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入设备或集成产品等。最后,向我国已有的上市企业学习融资经验,通过上市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设计单位可根据自身规模、特点、工作性质等选择适合长远发展的多种融资模式交叉使用。
2.4 实现组织交叉一体化
设计单位应成立专门的设计管理组,建立设计协调程序,并按工程总承包事业部有关专业之间互提条件的规定,协调和控制各专业间的接口关系。其中,设计管理组应负责提供请购文件;在采购过程中进行技术评审和质量检验;进行可施工性分析并满足其要求。首先,设计单位要协调各方的需求,建立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积极组织设计人员、采购人员、施工人员、造价人员、供应商共同参与到前期设计讨论中,以减少后期因沟通不当问题导致的变更。其次,为了避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因考核事项发生纠纷,各方在标前协议中就应明确考核点数和考核的概要内容。中标后,通过内部协商产生具体的考核办法作为施工合同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设计单位也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总承包模式下业主对项目的控制力度下降,但是要实现企业共赢、提升企业知名度,就必须明确业主的需求,从业主角度考虑整个项目。作为业主,关心的是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如果设计单位能在出设计方案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意识地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就能满足业主的需求,实现共赢。
3 结语
在PPP+EPC建设模式下发挥设计单位的作用,可有效的推动PPP+EPC建设模式的发展,确保设计的质量和项目后续执行的效果,推动项目的进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春阳,韩懿.联合体参与PPP+EPC项目内部分工新模式合法性与适用条件刍议[J].招标与投标,2017,(1):28-30.
[2]何凯.PPP+EPC模式在新能源发电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6,14(12):102-106.
[3]纪彦军.城市基础设施应用PPP+EPC模式研究[J].重庆建筑,2017,16(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