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家马士聪传略

2018-07-27马月林

文史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太原

马月林

马士聪(又作马四聪),忻县(今忻府区)乔村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山西大学毕业,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曾在忻县、太原的多所中学和大学任教,当过忻县中学校长、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庶务主任,在山西教育界德高望重,备受尊爱。

生平简介

马士聪,字仲达,名存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历六月七日,生于乔村一个耕读兼经商的清贫家庭。幼年就读于村中私塾,年稍长在县城双盛明洋货商店学习经商,后因兴趣不合,在父亲的支持下弃商就学,入忻州新兴学堂乙班,约于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新兴学堂更名为忻县中学(今忻州一中)。1912年夏中学毕业后入山西大学二部(理科)二班学习,1915年大学毕业后到忻县中学任教。1918年12月至1920年夏任忻县中学校长,1920年夏至1923年夏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法系。

忻县当时与他同去日本留学的还有宁超武。宁超武(1896—1952),字子高,民国时期山西著名书法家。在日本庆应大学攻读哲学,1927年毕业归国后任国民政府内政部科长,1928年任山西省政府参事,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少将参事,1938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室中将主任,1942年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后因梁化之排挤,1947年任山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工业厅。宁超武一生走的是从仕之路,而马士聪归国后却长期供职于教育界,先后在定襄中学、忻县中学、中和中学、并州大学、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忻县农科职业学校、太原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大多时间担任国文和英文教师。

1947年,他在太原师范学校任教时患食道癌,工资微薄无力就医,在好友及学生的资助下才得以就医,终因医治无效,于当年5月7日病逝于忻县城,年仅58岁。

好友挽联

马世聪病逝后,生前好友组织在太原的旅并忻县同乡会召开了追悼会。众人敬送了挽联,其中:

太原师范学校校长曲永善的挽联为:忆昨日讲舍言欢师校同称健将,哀今朝哲人其萎教界顿失老成;

曾任西北实业公司经理的留日校友彭士弘的挽联为:薪尽火传君多垂教,人亡琴废我哭知音;

杨芬畅的挽联为:人琴俱亡悲思故雨,桃李成荫怅望高风;

王惠康、梁海娇的挽联为:生有自来死而已矣,斯文将丧吾道益孤;

张辅良、贾珍的挽联为:教遗人间嘉惠后学,德高侪辈景仰先生;

武锡恒的挽联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病饥况经遍天下,天灾人祸我生不辰堕泪何必定岘山;

李望唐的挽联为:一朝化鹤归华表,千古骑箕返玉楼;

刘逢炎的挽联为:多年订神交雨晦鸡鸣成绩优长超同辈,一旦成永诀人亡物在遗书冷落望嗣贤。

此外,留日好友宁超武的挽联为:煎烛论文回忆往昔真若梦,只鸡斗酒伤心今日为招魂;

他的老师、忻县名儒梁俊耀(字硕光)的两副挽联为:富中外古今各学多艺多才纵观当代可谁比,有宁静淡泊遗风不矜不伐遂渺知音赍志终;

弱冠后即会入同盟誓愿光復汉室荡扫清廷快乎哉幸乘时有为逐鹿中原称疾足,壮年前已名登贡籍且喜旁搜内典博极群书今已矣乃先我入灭骑鲸大海杳知音。

严谨治学

马士聪少年弃商就学,原本想走学而优则仕之路,但后来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等时局乱象使他感到迷惑不解,故决定不入仕途,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天资聪慧、智力过人、记忆力非凡,且勤奋好学、勤读精思、博览群书,故学识宏富渊博,求学期间在班里常考第一;他治学严谨,常常书、笔不离手,看过的书上常有批注或解答,读书札记、笔录难以计数;他思想开放,学贯中西,精通英、日两国语言;他文笔犀利,擅长写传记体,曾受人之托写过不少呈文、碑文、墓志。现存碑文有1917年代同学杨贻量所作的《先考秀亭杨府君行状》,1929年给其父亲马怡(字宜庵)所写的《显考宜庵府君墓表》,代前任忻县中学校长刘渐逵(名鸿藻)所作的《敕授宣德郎晓光刘公墓碑》。

虽然他平生所作诗文不少,但因不轻易面世,加之后来他的各种书籍和资料大部分流失,现今留存的只有民国期间所作的七律《闻民苦饥有作》《惜群书》和七绝《山居》等约24首。大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晋阳日报》曾经印过《三十年来之山西》一书,收录有30年间山西工业、农业、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文章,其中刊有马士聪先生所写的《三十年来太原之街道变迁》《三十年来太原之衣着变化》两篇文章。《三十年来太原之街道变迁》一文中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由太原起兵统一中国,宋太宗赵光义毁灭晋阳城后,为防止太原再出真主,许多街道修成丁字街,其抑制晋人之流毒长久,直至清代。

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每年寒、暑假归里时趁休息组织家庭补习班,对子女进行教育,其侄子、外甥等多人也深受教益。

性格与为人

马士聪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恪守本分,洁身自好,注重道德品质修养,不轻言笑,待人有礼。在村里居住时,常有村民找他聊天,他也经常滔滔不绝地分析时事政治、谈论各种事情。在大街上时,他还为村民讲述历史知识、人类进化知识等。1945年日本投降前,他与村民们谈及日本在各个战场的情况时,曾预测“日本人快不行了”。

在生活上,他十分俭朴。饮食上从不挑剔,日寇侵占时期在太原教书时,常以焖黑豆喝拌汤为食,乡居时也常吃碱水窝头就咸菜。他的诗文及给人写的碑文,常常写在油印资料讲义的背面,一些数学练习是用铅笔写的。有些杂俎,是用毛笔写在已经用铅笔写过的练习本上。村居时,其穿戴与一般村民相近,也是家做的,只不过干净些罢了。留学时曾留小平头,之后多数时候是光头。

淡泊名利 重尚节操

留学归来,众人都希望他有个一官半职,以便沾光,但他无意角逐官场,曾写下《山居》一诗以明志,表明自己无意争利于市、争名于朝。据说他当忻县中学校长也并非个人争取,而是受人拥戴才勉强上任的。

日军侵占山西后,县维持会曾派人请他出仕,他婉言谢绝。他闲赋在家,收入断绝,因家里人口多,又赶上几次婚事丧事,地里遭了灾荒,生活困难,只好卖了几亩地。在多重压力下,乡居数年后,他又投身教育界,在太原师范学校当了教师,直至离世。

轶 事

马士聪知识渊博,口才较好。在一次集会上,主持人梁硕光先生临时安排,让他讲解些问题,他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引经据典讲了好长时间,引得会场上的数百人侧耳静听。

他体型方正,高个子,走路腰板挺直,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早晚在院中转圈散步,上午常在庭院中伸展伸展四肢,也经常让子女随他锻炼身体。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马士聪在抗日战争前置买了大量书籍资料,抗战时他携带的书籍基本流失殆尽,为此他曾写下《惜群书》一诗。家中所存的廿五史等书籍,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其次子被批斗又大都流失,残存的一部分书籍,近年来也被收古董的人引诱而卖掉了。当年好友在送给他的挽联中书有“遗书冷落望嗣贤”,如今看来,真该为此憾叹!

诗文辑遗

七律

闻民苦饥有作

蒿目时艰逐事忧,战云弥望几经秋。

苍天磨难人憔悴,灾祸洪涛水横流。

愧我无才挽狂浪,嗟民有分落穷途。

青黄不接忍今日,遍野哀鸿正叫愁。

惜群书

自笑平生禀性偏,蒐罗群籍几多年。

漫游喜到经坊里,信步每来书店前。

旧印新编盈架列,旁行斜上满箱填。

无端遍地烽烟起,片纸不存实可怜。

注:此处的“群书”指抗战前存放于太原的书籍。

乡中即事

中原战火十经秋,毒焰中天势未收。

捉丁拉夫横勒索,杀人放火滥诛求。

征粮有术倾仓囤,追款不怜卖物楼。

浩劫目今犹继起,茫茫此恨几时休。

可叹

其一

遇夫行事类转蓬,又似群蛆处厕中。

进退随人分左右,往来从众定西东。

视常作断茫无主,混听为声错认钟。

纵有先知劝善道,对之不当耳旁风。

其二

叹伊行事太荒唐,头脑冬烘貌不扬。

未揣交情盲奔竞,信开厥口乱雌黄。

忠言逆耳飘风过,善道于心瞬息亡。

皋比虚荣今已矣,逢人猶自漫夸奖。

癸未腊八忆昨年居乡始设佛堂感作

去年此日我居乡,始礼弥陀设佛堂。

合掌低头讽密咒,虔心屈膝爇炉香。

请经不厌游书肆,念佛何妨在闹场。

佳节只今又临到,愧余行原未增强。

元旦感怀

过出年来俗事鲜,阴云四合雪连天。

畏寒无奈炉将灭,好静惟愁客到前。

怕接家书款频索,喜逢情报俸加添。

平心细想人寰里,几个天君得泰然。

注:此诗约作于1943年。

纪梦诗

独上高楼眼界开,长河两道自西来。

涛声入耳希还寂,翠色逼人竹与苔。

但见波光频潋滟,更无帆影共徘徊。

同流合抱共沧海,芦狄青青满岸栽。

癸未佛成道日晨七时钟连响两次感作

其一

一自皈依我世尊,休征灵异甚彰明。

家中困苦多解除,心上尘劳半肃清。

恚怒纵然乘隙发,和平即便应机生。

大奇稀有今朝事,顷刻时钟两次鸣。

其二

自奉弥陀佛一尊,朝朝暮暮仰瞻频。

人间俗冗多滋扰,圣域梵行难致勤。

清旦未临晨课毕,夜分而后晚功成。

如来惊我愚顽性,故使时钟两次鸣。

观受是苦

世界万事等云烟,得失原来不值钱。

智者了知受是苦,愚夫错认丑为妍。

麦西金塔终尘土,巴伯名城变粪田。

三界无安真火宅,厌离要速莫流连。

注:麦西:指埃及。巴伯:指巴比伦。

日来密云不雨感作

近来气象甚迷离,好似上苍莫主持。

薄暮云连天欲雪,黎明雾敛日微曦。

是阴是夜诚难辨,为鬼为人总费疑。

摸索暗中良足苦,光天化日待何时。

七绝

山居

性好山居伴野樵,闲来无事到僧寮。

儿童未解阿翁意,每劝相携入市朝。

怀范子余

范子温文信俊才,相人怀抱最公开。

殷勤诵我山居句,谓代先生启示来。

怀母校早稻田

寻思江户忆当年,母校难忘早稻田。

为报师恩勤顶礼,大隈像下喜流连。

注:大隈:即日本早稻田大学创始人大隈重信。

登富士山

富士巍巍镇海东,灵峰高耸白云中。

登临我幸初开眼,荡涤征程天外风。

题《纪梦诗》后

水观未修事已奇,眼前一片珀琉璃。

分明七宝庄严海,唤醒愚夫出梦疑。

念佛有感

镇日喃喃念佛陀,经行坐卧不空过。

纵然未到三摩地,乐得心平与气和。

注:三摩地:巴利语,又称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昧,为聚精会神之意。

感事

耸身高坐须弥头,无限虚空眼底收。

偌大闫浮犹掌果,蜗牛角上又何求?

注:传说蜗牛角上有触氏、蛮氏两个国家,经常因争地盘发生战争。

分居即事

当年空羡镜中花,兄弟原来是两家。

休说田庐取荒顿,一匙半箸不会拿。

忆师泽民

其一

张垣把酒事非遥,倾盖谈心逸兴饶。

唯有别时忘不得,淡烟寒月过通桥。

其二

一自瑷筵饮酒浆,齿牙今日尚留香。

此情非尽关松叶,只为感君古意长。

挽亡妻

其一

历数前情使我悲,几多谶语验耶非。

卿卿常道我无福,难得卿卿作爱妻。

其二

物候催人剧嗟伤,凄风楚雨顿悲凉。

今年麦熟卿身死,此后年年怕杏黄。

猜你喜欢

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山水新太原 综改显成效
太原:原来你是这样的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