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管道普查试点研究
2018-07-27王晓霖崔凯燕
王 勇,王晓霖,崔凯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45)
关键字:管道普查 普查表 模板 试点城市 数据分析
1 概述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的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承受压力、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要求,石油天然气管道实行分级的安全监察制度。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相关数据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各地质监局、国家安监总局等政府部门以及管道企业分别掌握,并未实现全国数据联网。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3年6月开展了压力管道专项普查工作,并于2006年开展了油气长输管道专项普查后,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展过地区压力管道普查或油气长输管道专项普查。但是,由于上述普查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发展所呈现的问题,原有的普查数据已不能适应管道安全管理的要求,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普查内容过于简单
普查重点是管道建设、使用登记情况,没有将重点放在安全生产领域;只是对管道本身及管道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没有深入调查管道相关安全和应急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以及安全和应急管理的详细内容。
2)普查时间较早、数据陈旧、管道安全管理形势复杂
近年来,我国各类石油天然气管道数量快速增长,但现役的油气管道有约60%服役时间超过20年,东部管网服役运行已超过30年,进入了事故多发期[1,2];且在役管道周边环境也大多发生变化,原有普查数据已经陈旧,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管理存在底数不清、周边环境掌握不及时等问题;管道及其周边附属设施、道路的挤压、占压情况比较严重[3],由此引发的第三方破坏已成为我国管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4,5]。
3)石油天然气管道重特大事故多发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石油天然气管道重特大事故[6,7]。如2013年11月22日中国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5亿元;2011年12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下属珠海横琴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2011年7月2日中国石化济青线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起火事故;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国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石油库输油管线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普查技术和方法,以试点城市为先导,推进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隐患排查与安全状况普查,全面掌握具有高危险性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信息及安全状况,分析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使用、维护、监管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管道分类分级方法和安全规划技术,对督促管道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危害、提高事故处置救援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2 普查数据采集模板
油气管道普查内容由事故统计和失效原因分析结果确定[8],各普查表中填报字段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9,10]。根据管道普查目标,将普查内容划分为15个普查表,根据试点城市普查结果分析,确定各普查表填报字段,见表1。
表1 石油天然气管道普查表汇总
3 试点城市普查实践
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类型和分布,普查管道主要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长输管道。选择典型城市作为试点(青岛、宁波、安庆),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隐患排查与安全状况普查,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全面普查和安全专项排查整治提供支撑。选取青岛市3条原油管道作为普查试点管道;选取宁波市1条成品油管道、3条原油管道、3条天然气管道和22条炼厂管道作为普查试点管道;选取安庆市3条原油管道作为普查试点管道。
3.1 普查数据分析
数据完整度指所有数据均正确的状态,用来评价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总字段填报率、关键字段填报率以及数据表覆盖率等3种指标对试点城市普查数据的完整度进行评价。
以15项普查数据表区分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对3种指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以上结果显示:
1)普查表的有效填报主要集中在60%~80%的完整度水平,基本情况表、周边线性设施交叉信息表、安全及应急管理情况表、应急物资信息表、穿越高后果区情况表已基本符合数据普查要求。
表2 总字段填报率(普查表区分)
表3 关键字段填报率(普查表区分)
表4 数据表覆盖率(普查表区分)
2)涉及管道本体基础信息的数据情况普遍较好,完整度情况好于其他如管道侵害、周边环境等普查专项。
图1 各普查表数据完整度分析
图2 关键字段填报率分布情况
图3 数据表覆盖率分布情况
3)桩/路由中心线信息表、站场阀室统计表和事故事件情况表填报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宁波市部分管道沿线无各类桩和站场阀室,且未发生事故(或未上报事故),安庆市管道无事故统计上报。
4)周边水系信息表中,对于容积、水深、最大流量等字段均未做上报,原因可能在于普查难度大,且普查意义较小,对其进行删减。
3.2 重点普查对象现场核查
以现有普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充分结合数据分析过程中问题突出的相关管线或普查专项的情况,进一步开展普查对象的现场核查工作,以期能够进一步加强管道的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责任落实,并使管道企业及政府全面掌握管道整体情况,完善监管措施。
通过对青岛市、宁波市、安庆市试点管道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如下问题:①普查表中偏移距离字段填报不准确或空缺,且存在填报顺序混乱,未按照管道走向填报;②普查表中存在信息漏报、填报数据格式不规范的问题;③个别运行时间较长的管道由于设计资料和竣工资料缺失,导致管道基础数据空缺或填报不准确。
4 结论
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普查及规划技术研究工作,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建立科学的普查技术和方法,开展普查评估工作,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数量、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基本状况,既是落实各级石油天然气管道及安全生产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科学决策石油天然气管道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监管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查清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状况,分析研究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现状及对策,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决策提供准确的动态信息。
1)针对管道安全普查工作的反馈信息情况,提出完善现有普查数据的改进建议:填报时严格区分“无”和“缺失”2种情况,避免出现空格情况,造成数据空缺原因不明,影响后续补录;提出普查数据表的改进方式,降低数据表冗余,增强普查表的可填报性和数据有效性;普查表中存在如管道名称(支线、干线)等需大量重复的数据项,将普查表与入库数据表分开设计,普查表以服务填报过程为设计标准,入库数据表以符合数据库规则为设计标准;周边水系信息表中“容积”“水深”“最大流量”等普遍较难普查,进行删减;占压(安全距离不足)情况表中将“占压”与“安全距离不足”2种情况分开统计;完整性检测评价情况表中仅根据“检测评价项目名称”无法判断对管道实施的内检测还是外检测,应在普查表中增加“检测类型”字段;对普查工作的实施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普查数据的完整度和普查效率,利于普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由填报人或管道设计资料缺失导致出现普查表中部分字段未填报,填报不准确等问题,应加强对填报人员的培训,对管道设计运行资料归档管理,使得填报信息统一化、规范化。
3)由于施工资料、检测记录等信息缺失或普查人员普查手段有限、普查工作量巨大等原因,造成数据填报困难的情况,应总结普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普查工作。
4)专项普查工作应借助现有先进的检测手段,与专业机构或领域专家协同合作,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检测紧密结合的方式,完成对重点对象的深入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