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某铜锡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2018-07-27李明晓金自钦
王 刚 李明晓 袁 威 金自钦
(1.云南核工业二○九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2.云南省三稀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32;3.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1;4.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31)
开展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于矿产资源勘查、矿石选冶试验、矿山生产、矿产资源的重新评价、环境保护、地质基础科学研究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中亚某铜锡矿石铜、锡品位较低,但资源储量巨大,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该矿前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不够充分,导致现场重选选锡指标不理想。为给后续将进行的工艺改造提供依据,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
1 矿石成分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锡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1可知,矿石中具有回收价值的金属元素主要为铜、锡和银,其品位分别为0.62%、0.69%和50.80 g/t,杂质成分以CaO、SiO2和MgO为主。
由表2、表3可知,矿石中的铜主要以氧化铜为主,氧化率高达91.94%;矿石中的锡石含量较低,仅占15.94%,大部分锡以酸溶锡的形式存在。
注:Au、Ag的含量单位为g/t。
2 矿石的结构构造
2.1 矿石的构造
矿石呈深灰—灰色,白色方解石及少量绿色孔雀石细网脉状—脉状沿矿石裂隙分布,构成矿石的细网脉状构造;部分矿石呈灰白—白色,矿物集合体无定向分布,使矿石具块状构造;少数矿石呈黄绿色,主要由羟锡铜石组成,羟锡铜石呈稠密浸染状分布,黝锡矿及孔雀石不均匀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羟锡铜石中,构成矿石矿物的块状—不均匀稀疏浸染状构造;偶见孔雀石及羟锡铜石集合体呈条带状分布,构成矿石的条带浸染状构造。
2.2 矿石的结构
矿石的主要结构有碎裂化细晶结构、巨晶结构、纤柱状—他形粒状结构以及残余结构等,偶见包含结构,黄铜矿包裹于黝锡矿中,其中,纤柱状—他形粒状结构、残余结构是矿石矿物的主要结构,由孔雀石、蓝铜矿、黝锡矿、羟锡铜石及锡石等组成,部分孔雀石、蓝铜矿呈纤柱状,黝锡矿呈残余状于羟锡铜石或纤状孔雀石中,其他均呈他形粒状、不均匀浸染状或细脉状产出。碎裂化细晶结构作为矿石的主要结构之一,见于深灰—灰色矿石中,由粒度为0.06~0.25 mm的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菱面体状—他形粒状,颗粒之间彼此紧密镶嵌,晶体混浊,常包裹大量泥质尘点。巨晶结构主要见于白色矿石中,由粒度>2 mm的石英组成,石英呈他形粒状,颗粒之间彼此紧密镶嵌,矿石发育裂纹,裂隙之间被孔雀石、方解石充填。
3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1 铜矿物
(1)孔雀石。孔雀石含量约0.55%,翠绿色,玻璃光泽;部分呈纤柱状,部分呈他形粒状,部分为泥晶集合体,不均匀浸染状与羟锡铜石混杂分布,或集合体细脉状沿矿石裂隙及石英颗粒之间分布,少数泥晶状集合体不均匀浸染状分布于绢云母集合体中,粒度一般为0.004~0.8 mm,见图1与图2。
(2)蓝铜矿。蓝铜矿含量为0.20%,天蓝色,玻璃光泽。多呈他形粒状、少数呈柱状集合体与氧化蚀变黝锡矿混杂分布,或呈细脉状赋存于矿石裂隙中,粒度一般为0.01~0.3 mm,见图3与图4。
(3)硅孔雀石。硅孔雀石含量为0.19%,呈微鳞片状—粒状,集合体不规则粒状,或与方解石、蓝铜矿、孔雀石混杂分布,或沿羟锡铜石及石英裂隙分布,粒度一般为0.01~0.03 mm,见图5。
3.2 锡矿物
(1)羟锡铜石。羟锡铜石又名氧化蚀变黝锡矿,是黝锡矿氧化蚀变的产物,含量为1.55%,草黄色,玻璃—油脂光泽,具电磁性,呈胶态,集合体粒状,或沿黝锡矿裂隙分布,或呈集合体分布于石英颗粒之间,常与孔雀石、蓝铜矿、锡石及羟水铜矿等混杂分布,粒度一般为0.01~0.5 mm,集合体粒度为0.1~1.5 mm,见图6。
(2)黝锡矿。黝锡矿含量为0.15%,黑色,金属光泽,很少呈独立颗粒存在,其边缘和裂隙常蚀变为羟锡铜石,呈残余状—破布状,与石英的关系密切,多与石英混杂分布于矿石的脉体中,粒度一般为0.006~0.6 mm,见图7。
(3)锡石。锡石含量为0.14%,浅褐黄色、少数无色,油脂—金刚光泽,多呈他形粒状,少数呈柱状,与黝锡矿、羟锡铜石、孔雀石、蓝铜矿及脉状石英关系密切,常星散浸染状与其混杂分布,或集合体细脉状沿矿石裂隙分布,粒度一般为0.014~0.2 mm,见图8。
4 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
4.1 铜的赋存状态
矿石中的铜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主要赋存在孔雀石、蓝铜矿、羟锡铜石、黝锡矿、硅孔雀石及少量银黝锡矿、胆矾、羟水铜矿中,铜在各主要含铜矿物中的分配率见表4。
4.2 锡的赋存状态
锡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羟锡铜石、锡石、黝锡矿及少量银黝锡矿中,锡在各主要含锡矿物中的分配率见表5。
5 矿石的可选性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该铜锡矿石矿物成分复杂,各矿物间共生关系极为密切,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是铜、锡矿物,可回收的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及羟锡铜石,可回收的锡矿物主要为羟锡铜石、锡石及黝锡矿,伴生银则在选铜、锡时富集在铜精矿和锡精矿中。根据矿石的性质特点,矿石中的孔雀石、蓝铜矿等铜矿物可采用硫化浮选法回收,矿石中的锡矿物需考虑采用浮选—重选相结合的联合工艺进行回收,浮选主要回收黝锡矿,重选主要回收锡石,羟锡铜石则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矿物,需进一步加强回收工艺研究,从而确保铜和锡的选矿指标。
6 结论
(1)中亚某铜锡矿石虽然铜、锡品位较低,但资源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矿石中的羟锡铜石矿物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矿物,含77.86%的锡和14.21%的铜,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原矿中具有回收价值的金属主要有铜、锡和银,其品位分别为0.62%、0.69%和50.80 g/t,铜以氧化铜为主,氧化率高达91.94%,主要赋存在孔雀石、蓝铜矿及羟锡铜石中;大部分锡以酸溶锡的形式存在,可回收的锡主要赋存在羟锡铜石、锡石及黝锡矿中。
(3)矿石的构造主要有细网脉状、块状及块状—不均匀稀疏浸染状等构造;矿石的主要结构有碎裂化细晶、巨晶、纤柱状—他形粒状以及残余等结构。
(4)根据矿石的性质特点,矿石中的孔雀石、蓝铜矿等铜矿物可采用硫化浮选法回收,矿石中的锡矿物需考虑采用浮选—重选相结合的联合工艺进行回收,浮选主要回收黝锡矿,重选主要回收锡石,羟锡铜石则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矿物,需进一步加强回收工艺研究,从而确保铜和锡的选矿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