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管别人怎样,我们都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018-07-27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待人接物外人教养

记者 丁云

现实总是让人迷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被刷新。我们到底该遵循什么?信念是什么?执着于什么?6月的一场讲座让大家醍醐灌顶。不论世事如何,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修养且有担当的人。

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内,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讲着《跨文化交流与外事礼仪》,言语幽默犀利,句句在理,不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是金玉良言,对成年人来说也是警醒。北美的学子享受了一场精神世界的饕餮盛宴。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何时何地,待人接物特别重要。一开场,教授就直言,有些人不成熟,表现之一就是“话多”。贵人语迟,面对外人讲话要“三思”,非要说吗?能不说吗?说了别人什么反应?那些“性格原因,不吐不快”都不能成为理由,“吐了只会死得更快”,不该说的,就不能说。

话多不多,是教养问题,一与家教有关,二与学校相关,三跟朋友圈搭界。小朋友话多没事儿,但成年人得注意。愚者善说,智者善听。

知其不为,然后有所为。家里来了客人,单位来了朋友,有朋友来苏州,“想吃点什么”,“想喝点什么”,“想去哪儿看看”,这样的问题都不适宜。“有什么事情在苏州需要帮助?”这是没规矩的人才问的。没有边际地问,别人提的要求你可能做不到,只会显得无理。根据能做到的,让对方做出选择即可。“一个有规矩的人,是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金正昆说。

“礼”是一扇门

孟子说,义,路也,礼,门也。“礼”是待人接物的门道。有教养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没有教养的人喜欢挑剔别人。

待人接物有门道,与人合作有门道。外事礼仪是跨文化交流的门道。有规矩的人有教养。给人倒水,手指放在距离杯口2/3的地方较合适。越是外人,越是有教养的人,越在乎倒茶人的手放在哪里。倒茶有讲究。在外交上,不管喝咖啡喝茶,一定是现泡,涉及安全问题。泡茶如果拿镊子夹,是文明;拿勺子勺,是秀气;没有勺子没有镊子时,用茶罐茶包直接倒。千万不能下手摸。

规矩和教养是因果关系。“面对长辈,面对外人,遇到不会的事儿也别急”,法子是看看别人怎么做,跟着看一起做。有规矩的人,是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不要冲在前面。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规矩的人才有个人魅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换位思考,体量别人

从“礼”的角度解释文化很有意思。金正昆说,文化就是一种喜欢、一种习惯。苏州文化是苏州地区的喜欢,江浙文化是江浙人的喜欢,而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喜欢。做事儿都有基本规矩。吃日料时怎么吃,请人吃饭怎么请,吃下午茶时怎么个顺序。那些规矩家人可能无所谓,但外人有所谓。

跟任何人打交道,都得知道什么地方跟对方一样,什么地方跟对方不一样。此时,礼仪是跨文化交流的沟通技巧,能够在沟通时安全、快速、有效。而沟通有门槛,跟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的历史、个性、文化、需要,要遵守常规。比如打电话的时候谁先挂?国际惯例是给高位方决定权,能够把话说完。规则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换位思考,以交往对象的感受为最重要。

礼的最高水平是欣赏别人。《汉书》作者班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个世界不完美,拿自己的长处去挑别人的短处,不算什么水平。何况长处和短处是相对的。

讲座后程,金正昆对学子们说,主动换位思考,体量别人,感恩别人,微笑着面对人生。眼界可以决定境界,气度将会决定高度。

猜你喜欢

待人接物外人教养
[拜托了妈妈]우리 엄마를 부탁해像外人的家人 像家人的外人
主动交往 收获友情
教养方程式
家庭的教育与引导是塑造子女心性的大学堂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小学语文教育人格教育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谚语趣画
怎样和最亲的“外人”处好关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