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林根的问艺之道

2018-07-27南音

现代苏州 2018年13期
关键词:漏窗砖雕香山

文 南音

万物有规律,人类有诗情。诗情是园林看不见的营造技术,也是造园的核心精神,园林就是要从诗情的角度去对待和打理土地,理清人和自然之间的一套潜规则。

前人有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香山帮营建的园子有这般的能量,离不开苏州这方人文水土的涵养。这香山帮,前有蒯祥,计成,后又有太湖畔的姚承祖,姚承祖有传人朱祥庆、朱福庆,俱为一代名匠。在朱家兄弟之后,继传者为薛鸿兴,后来又传给了薛福鑫。

香山帮名门——薛家有着良好的家传渊源。2017年12月28日,薛福鑫之子薛林根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了吴中胥口的又一非遗代表性人物。

听薛林根讲起父亲来,就像听一曲传奇故事。有“山水痴人、古园知己”之誉的香山帮传人薛福鑫,带领着诸多工匠,设计、建造园林百余座,遍及海内外。1979年,为推进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仿照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建造苏州园林明轩,薛福鑫参与建造。开辟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丝绸之路”。1980年,明轩在美国建成后,震撼了整个美国。占地仅400平方米的明轩,屋宇、曲廊、山石、寒碧泉、小亭一应俱全。美国媒体评价:“明轩宛如一轴画卷,把秀美多姿的中国花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薛福鑫成为了国家级传承人。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苏州园林全面大修时,薛林根就跟随父亲参与了许多重大项目,包括网狮园、怡园、虎丘、沧浪亭的修复等,而后他自己创建了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虽然造园无数,但在他的记忆中,宅前树有旗杆夹石六条,前后四进的清代红豆先生惠周惕故居,前些年被木渎严家花园整体搬迁去,俗称“汪厅”的民国崇仁堂都代表着苏州优秀宅园的文人品脉,一直让他念念不忘。

问艺、问技、问道,香山帮这种精神,至今在吴中大地生生不息

薛林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奇缘就在这个时候来临了,2002年,他参与修复了明代的玉涵堂。

这玉涵堂主人,就是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而在薛林根少时,他常在吴一鹏墓园中玩耍,那些石人石马,青翠松柏让他记忆犹新。可惜,气势宏大的吴墓早被毁于文革,一思想起,薛林根便心痛不已。那次修复吴一鹏故居,犹如修复他自己的一个梦想,他随父亲亲手测绘了近2个月,并翻阅了《明史》、《桐桥倚棹录》等大量文献资料,请教历史专家。该工程因构件繁多、场地狭窄,施工复杂,工程量很大,1万多吨建材、垃圾全靠肩挑人扛一点点运进来、拉出去,五百多位香山帮匠人昼夜施工。修复玉涵堂,难度最大的是砖雕门楼。吴一鹏故居现存的5座砖雕门楼在“文革”中未能逃过劫难,60%的明代精细砖雕被损毁。当时,5名砖雕工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才将之修补如初。修复完玉涵堂,薛林根犹如做完了人生的一个大梦,一身轻松。

如今,穿越近五百年时空的玉涵堂,已成为展示吴地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情的窗口,成为新一代造园家的薛林根也不断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把传统的建筑工艺带到海内外,建造了大批人宅相依的典范之作。

薛林根擅长古建屋脊(龙吻脊、哺鸡脊、哺龙脊等)砖雕门楼,各种形状的漏窗、泥塑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施工。这些年来,他参与修复了怡园藕香榭, 西园湖心亭, 西园大雄宝殿 ,太平山御碑亭, 天平山高义园乐天楼 ,天平山曲廊、泥塑花漏窗, 怡园大门外南侧泥塑花漏窗 ,拙政园漏窗, 常州文笔塔 ,东山紫金庵罗汉殿 ,还有因建苏州博物馆整体移建的张氏义庄亲仁堂, 太仓沙溪长寿寺唐式大雄宝殿, 东山凝德堂等。他的儿子薛东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系毕业,也加入了园林营造生涯,将家族技艺继续发扬光大,一家三代,成为传播香山建筑文化的使者。

只问何人做,不问多少工。匠人的辛劳旁人多不深究,眼里所见只有精美的手艺,中国工匠千百年求的是就是这一问,问艺、问技、问道,香山帮这种精神,至今在吴中大地生生不息。

薛氏父子参与修复的玉涵堂项目

猜你喜欢

漏窗砖雕香山
北京香山
大班绘画活动:漏窗新画
浅谈中国园林中的漏窗艺术
浅析漏窗在江南园林及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游香山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