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阻力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07-2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耐量骨骼肌阻力

,,,

相关研究表明,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均有效[1- 2]。抗阻力运动相较有氧运动能刺激骨骼肌生长肥大,引起骨骼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产生骨骼肌肥大效应,改善骨骼肌功能[3- 4]。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取决于心脏泵血功能、肺换气功能和骨骼肌运动功能,抗阻力运动训练和其他有氧运动均能积极控制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疾病危险因素,但抗阻力运动训练对骨骼肌促进作用更明显,病人运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得到提高。抗阻力训练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运动训练,更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本研究以MOTOmed viva2下肢运动康复器进行有规律的抗阻力运动,观察其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联体进行康复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70例。纳入标准:病人在3个月内进行PCI手术,并取得成功;年龄40岁~75岁;术后无心绞痛发作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中或术后出现冠状动脉夹层,急性血管闭塞,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接受瓣膜置换术;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史;严重高血压;冠状动脉搭桥史;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及以上;存在周围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严重肺部疾病、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等。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一般资料 将7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康复治疗时间为3个月,共67例病人完成全部研究,治疗组脱落2例,共33例病人完成研究,对照组脱落1例,共34例病人完成研究。本研究过程严格按照双盲原则进行,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3 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生活指导与常规治疗,如采用低盐、低脂饮食等生活方式,且根据病人情况选用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5]。病人佩戴北京麦邦公司MB800心电遥测记录盒,最大遥测距离50 m,心电记录器实施单通道或双通道方式采集,记录器设定心律失常、心脏特殊事件报警按钮,由病人或家属操作,开通中心工作站,心电信号直接传输到中央监护仪,由具备心电图识别能力护士进行实时观测、冻结回放心电信号,并及时将采集的异常心电信息报告临床医师,由临床医师分析心绞痛发作和缓解时的心电图,并进行相应治疗及处理。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MOTOmed viva2下肢运动康复器进行低强度有规律的抗阻力运动,治疗前根据改良Bruce法测量负荷运动试验达到终点标准时最大心率(HRmax)[6],以制定个体化、合理化的运动处方;通过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阻力并维持病人心率至HRmax的50%~60%运动强度为宜,每次运动30 min,运动过程中以心电遥测技术监测病人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每日上下午各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2周。

对照组在心电监测基础上,同样应用MOTOmed viva2下肢运动康复器进行训练,训练时将阻力设定为0,每次运动30 min,运动过程中同样以心电遥测技术监测病人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以病人心率、呼吸、血压不明显提高为度。每日上下午各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12周。

康复训练期间进行血压和心电监护,遇有下列情况立即停止活动:运动时引起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心率>130次/min;血压明显上升(>200/110 mmHg);收缩压较安静时下降≥10 mmHg;心电图示ST段缺血型下移>0.1 mV或上移>0.2 mV;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出现头昏、眩晕、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

1.4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评估运动耐量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运动耐量评估:采用Guyatt等[7]方案的6 min步行试验,测量病人6 min内最大步行距离,相关系数为0.789,以此来计算病人运动耐量(METs)值。SAQ量表共分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5大项19个条目。对5大项19个条目逐项评分,并对每项评分进行正向化处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最低得分)/(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从上述5个维度评价冠心病病人生存质量,评分越高病人生存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由医生对SAQ量表进行必要解释后,由病人独立完成。

1.5 随访 出院后,每个月由医生通过门诊或随访电话,时间为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了解病人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抗凝、降脂、降糖和调整血压药物。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变化 两组病人治疗前ME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METs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ME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ME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有效抗阻力训练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运动耐量变化(±s)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前,PL、AS、AF、TS、D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人PL、AS、AF、TS、DP方面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SAQ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通过有效抗阻力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生存质量。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Q评分比较(±s) 分

2.3 两组病人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比较 病人接受康复训练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临床事件,如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两组均未发现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发展,冠心病的心脏康复已从传统心肌梗死后康复发展到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康复。有研究发现,接受PCI术后病人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供血,由于规律的有氧运动和适当的饮食控制可降低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 C/TC)比值增加[8]。因此康复训练有助于延缓或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处方的康复运动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手段之一[9]。

本研究采用MOTOmed viva2下肢运动康复器进行低强度有规律的抗阻力运动疗法,观察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运动耐量与SAQ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运动耐量与SA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运动耐量与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运动耐量与SA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本研究表明,抗阻力训练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而对照组无阻力运动对病人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未产生影响。分析结果原因可能是抗阻力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系统有多层次、多因素、多基因的影响,通过如下途径作用于心血管系统:①改善血浆及组织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10];②提高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活性,提高骨骼肌力度和耐力[11];③扩大动脉管径;④降低交感神经张力[12],降低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活性,改善血管扩张功能和运动中的血压反应,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另有研究发现,康复治疗对改善心功能不全病人心功能是有效和安全的,可显著提高外周骨骼肌氧化能力进而提高运动耐力,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运动储量[13]。

本研究结果提示,MOTOmed抗阻力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该运动疗法具有精确量化、依从性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可有效改善预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但实施过程中可能因增加病人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因此以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既保证抗阻力运动的有效强度,又为病人提供安全保证。

本研究过程中无病人因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严重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随访过程中,治疗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抗阻力训练在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长期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目前,抗阻力运动在康复治疗冠心病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大样本病例观察和临床总结将有利于抗阻力运动疗法的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耐量骨骼肌阻力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零阻力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猪猴跳伞
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