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艺术审美对主体态度影响

2018-07-26吴永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育者态度艺术

吴永华

态度影响着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一切,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培养,教育中人的可影响性,学习科目、材料的特点,教育中的情景因素等都体现了教育是可以艺术审美的,也应该艺术审美。本文力求在教育过程中以教育艺术的审美来对主体的态度产生影响,促进个体态度的健康发展。

一、态度影响人生

足球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即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它是一种信仰,是个人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的看法或见解而表达出来时的一种状态,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做人和做事都很重要,做事最重要的是能力,而做人最重要的是态度,个人的态度和能力就决定了事情的最终结果。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态度不但可以维护和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我们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努力获得最好的结果。不一样的做事态度产生了不一样的做事结果,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对于同一件事,当你对他们采取更友善的态度,就会觉得人们变得更加亲切,对挫折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你会发现原来在损失之外还有很大的收获。态度不同,周围的世界,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这就是态度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人生。教育不在乎于外表知识能力的积累,而在于心性的改变,在于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可是,态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育之中慢慢培养形成的。因此,对于态度的培养也要讲求艺术,让受教育者在美的感受之中形成正确的态度。

二、教育艺术的根基

回顾我们的教育或多或少忽视了人的情感、智慧、态度的培养,忽略了作为一个人怎样做人的教导。在教育中也不注重教育的藝术,让学生在学习之中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教育是需要艺术之美的教育,但教育艺术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其有多方面的根基。首先人是可以影响的。而对人的影响需讲求艺术,因为初生的人是一个可塑性很大的半成品,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心性趋向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人具有理性,而人更易受感性的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理性因素少些,易于为感性所左右,所以,教育的过程它是理性积累,感性影响的过程。艺术是感性存在的,那么人的感性一面就为教育艺术提供了可能。

其次是学习科目、材料特点。学生学习科目很多,不同的科目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传授知识,进行能力培养,这就要教育者掌握教育方法,具有教育的艺术。学习的内容不同,适用的方法也不同。学习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文科类与理科类。文科类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扎根于深厚的人文,社会,历史等知识土壤之中,其本身就与学习主体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学习主体通过生活对这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文科知识最容易调动学习者的心理感受,也易于受其已形成的价值观念所影响,它是牵涉面极广的一个领域,对文科类的学习,不拘泥于文字,还要了解背后蕴含的心理历史背景,是调动心去体验,产生共鸣的过程,这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达到的,而是要运用审美的眼光,融入学习者情感的过程,所以在文科教学之中,只有注重了教育的艺术,才能促进各方面的和谐。对于理科来说,理科讲求科学准确,合乎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理科的教学只能是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要让学习者了解它们,主动接受它们。真正喜欢理科的人,可以从数字中发现美,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快乐,其实,相对来说,对于理科的教学更应讲求方法,寻求艺术之要,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之中发现数字的旋律之美,体验成功之悦,从被动接受的学习心态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渴望。可以说学习科目,材料的不同特点为教育艺术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其三,是情境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情境,如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和家庭,社会,学校环境的相互影响等等。在教育中有知识的传承,也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态度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人生面,世界观,价值观。在这多变的情境之中,教育者需要具备教育机智来处理各种问题,而且使处理的方法最为恰当,让受教育者得到最好的发展。可以说,情境的多变性很需要教育的艺术来处理。

三、教育艺术之美对主体态度影响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怎样进行教育才是好教育?本人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特点,选用最合适的方法来传授教育影响,让学生在感受教育艺术之美的情境中知识、经验、能力得以丰富提高,获得神性,美感体验,愉悦人心的体验,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更是个人态度确立的过程,即是运用教育艺术,让其感受到其中之美。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其责任不仅仅是传承文化,更是要培养人,其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多种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风格,学生能感受到的不是机械拼凑,而是知识的谐和,思维的流畅,精神的愉悦。教育者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教育艺术,充分挖掘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来培养人,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而培养人生态度。有篇文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临高考的学生看中了班上彼有才气的女孩,他精心写的情书被班主任看到,这位班主任却还了他的情书并说“我赞赏你的眼光,因为你看中了我们班最优秀的女孩,我希望你能将这封信亲自交给她,不过不是现在,因为作为一个男子汉,你现在连安身立命的资本都没有,我希望你能在未来大学的校园里,像一个绅士那样将这封信递到她的手中。”这个班主任的话点醒了这个学生,明白了当前的责任,也给女孩子留下了一片安宁。这样的教育即达到了教育的艺术。学生在感谢,内心没有受到伤害的情行下认清了自己要走的路,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如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首先要有个对美的明确态度那样,为了以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美的理解。他要先具备一定的创造方法与能力,在了解原材料质地后,根据自己的美学修养,在头脑之中形成构思,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显露的形象不断调整,从而达到形与神,立美与审美,能力修养与表现的和谐统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了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对其形成明确的培养态度,才能使教育更艺术化。艺术创造不像流水线上的批量的产品制造,一个模子打造出千万个雷同的东西,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与作品的你我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带着神性精心打造的过程,而不是单向度的生产制造过程,所以艺术作品都是惟一存在着的,世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另一件艺术品存在。教育的过程也是这样,其是在群体之中直面个体的教育,教育者要让学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真正明白自己要对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才能学到真知识。从而在被爱中确立自己的学习态度。

我国民间有一俗语,即把戏人人演,各有巧妙不同。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精髓在于人与科学的和谐统一。艺术可以丰富人的感官世界,给艰苦的劳作带来的那种乐趣是成功的目标带来的愉快,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达到目标后的喜悦,从而明确自己对科学的态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知识和问题本身存在着乐趣,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能否相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兴趣,能否让学生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坐标体系中学习,理解,感悟知识和问题,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运用教育艺术让学生体验到让工作的快乐,克服困难喜悦。让其明白生活多样,甘甜苦辣只要处理得好都是一种收获,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活态度。

总之,在教育艺术之美在于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其最适用的教育方法;分析不同性格的学生,加以分别对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应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教育过程中需发现教育艺术之美,灵活运用教育艺术,使教育成为一种理解的艺术,交流的艺术,沟通的艺术,爱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不应是外在的压力、强制、枯燥郁闷的过程,而应是表现、享受、身心愉悦发展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的展现,在其中表现人间亲情关爱,感受生命意义。教育的最初与最终目的都不在于规训与教化,而是为完善尊贵的人性而存在,它通过目标与内容,对象与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和谐之美来体现,让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愉悦,幸福,是对未来的向往,是对自己的肯定。学校本应是孩子们的乐园,绝不应该成为他们精神的牢笼。学习本应是孩子们的智慧,灵感与爱心不断被激活的方式,是他们的创造激情不断被点燃的过程,绝不应该变成束缚与折磨他们的过程。教育中真正缺乏的不是爱心,不是职业道德,不是基本的技能技巧,而是使教育真正活泼,生动起来的教育艺术。教育艺术有时比教育本身还重要,因为没有艺术性的教育往往是死教育,是笨教育,是伪教育。教育艺术的基本宗旨就是实现教育的生动化和人性化。要用生动的富有人性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各种态度,去造就生动的,富有人性的人,最终实现人性和人生,社会和时代的全方位生动化。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态度艺术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纸的艺术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