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8-07-26张凤娇侯健俣张浩穆伟斌李超君杜凤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状

张凤娇 侯健俣 张浩 穆伟斌 李超君 杜凤霞

摘 要:高校科研是当今社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但是目前,科研管理队伍还存在“专业”管理人员匮乏、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不受重视、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等问题。为使科研管理人员更有效的服务于科研人员、建议应加强专业学习、强化业务培训、强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合理建设梯队。

关键词:高校科研 科研管理人员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2(a)-0177-02

1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所谓科研管理人员,指的是主要从事科研的组织和领导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全院科研发展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各级科研课题及科研经费的管理;科技成果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与国内外的科技交流、科技协作、学术与学会、专利与技术转让;学科建设及规划工作;研究生教育与管理;院办产业的管理;完成学院党委和行政交办的其他工作。他们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繁忙琐碎、任务重且急的工作特点[1]。

2 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

在当前国家重视科研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相应的科研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虽然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整体来说有所提高,但是当前科研管理人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

2.1 “专业”科研管理人员匮乏

目前,从整体素质上来看,虽然多数科研管理者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很多成员所学专业与院校的整体研究方向并不一致,这就导致科研管理者不能深入的从专业角度和技术角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新上岗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科研管理培训、学习和训练,也没有系统的学过管理知识。科研管理者都是边工作,边摸索,这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容易产生错误而影响管理过程的运行效果。

2.2 对科研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科研管理人员通常被认为是“材料的搬运工、办事员”,导致科研管理者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可度不高。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成绩密不可分的相关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也持相同看法,这就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受重视的自我感知度不高;缺乏必要的投入,学校经费使用侧重于对教学和科研一线人员的培养,而科研管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参会、培训、进修等,二级学院的一个科研管理者要同时负责基地、项目、学术活动等所有科研管理工作,应付日常的工作都很吃力,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素质,埋下了人才流失的种子[2]。

2.3 规章制度不健全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以经验型管理为主,各种项目申请书、验收书、科技成果登记、报奖及奖励材料的填写、经费管理等科研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节没有按照标准将科研过程形成文字化的手册供参考使用,仍以“人治”为主,缺少“法制”观念,责任体系不明确。通常情况下,总是根据上级通知来开展工作,没有前瞻思维,形成一种“有工作就忙,无工作就闲”的现象,对工作的规划和分配不够合理,主觀能动性也有所欠缺。

2.4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一直以来,由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无形中给管理人员徒增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和烦恼。另外,这也妨碍了管理人员通过大数据预测科研前沿和研究趋势,不利于科研管理人员定期归纳统计总结。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科研信息系统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功能的发挥和管理效率。我院目前虽然已有科研管理系统,但缺乏有效的制度及机制能够让老师动态更新完善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等具体详细情况,距离信息化管理还有一定距离。

2.5 管理机制不健全,梯队建设不合理

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繁重冗杂,而学校对于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管理人员受到职称、个人上升瓶颈的限制等因素,不得不更换岗位,以谋求自我发展。另外,目前强调“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使得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且较辛苦,科研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年轻化,待到经验丰富,这些人就会转岗到相对受重视的岗位,导致科研管理队伍流动性大,难以保障梯队建设的合理性[3]。

3 应对科研管理人员现状的思考

3.1 加强专业学习

科研管理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包括政策的解读和执行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构建完备的知识结构、收集和分析科研信息以及现代化管理学知识等多个方面。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准确解读国家相应的政策方针和科研规划,同时准确定位本校的科研领域和优势,发现国家科技政策和学校研究领域的契合点,为科研一线人员申报项目提供积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校申报项目质量。

3.2 强化业务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例如: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组织兄弟院校之间和学院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座谈交流会,交流经验和心得,互相借鉴;鼓励科研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国家与省级科研工作交流会并给予政策支持,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使科研成果产出增加。

3.3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首先,学校科研处应把各级各类项目管理办法、经费报销、成果管理及科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汇编成册,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导规范,使科研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据可依。同时科研一线人员也可参照手册主动进行项目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学校科研处需合理组织科研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以明确权利和责任,分工合理,团结协作,避免职能下移造成的权利和责任不平衡现象。在岗位工作空闲时,科研管理人员可以深入科研一线,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条件和现实困难,便于与科研一线人员沟通;在岗位工作繁忙时,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4 强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化科研成果的跨机构、跨区域、跨部门共享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可以将科研过程中项目申报、评审情况、经费管理、成果进展、数据统计分析等汇聚在一起形成大数据,不仅可以使得“填表专业户”从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系统地管理和保存学校的科研工作情况,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管理流程、拓宽管理范围、提高管理效率[4]。

3.5 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建设梯队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事业背后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深造、参与科学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屈指可数,因而在职称评审、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中均不占优势。若与科研人员采用同等考核标准,很难满足科研管理人员的发展需要。为了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应因岗而宜的制定考评机制,同时从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职业发展、精神奖励等途径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激励,以满足其物质需求、再学习需求、自我价值认同需求、公平需求、民主权利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消除科研管理人员的顾虑,稳定科研管理队伍,合理建设梯队,促进科研管理人员更规范、科学、高效的服务于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张俊杰,姚虎,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44-45.

[2] 杜学亮.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9(13):145-146.

[3] 朱钦磊,高百红.医学科研管理人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6(10):74-77.

[4] 王睿芳.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6,35(8):65-67.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