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点燃语文学习热情
2018-07-26汪琴
汪琴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那就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主要谈教师主体要有教学激情以及如何用激情去有效进行语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教学激情 兴趣 学习热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15-02
引言
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未能有效培养起来,缺乏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学习热情。本文从教师主体出发,谈谈教师该如何利用教学激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性
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热情,说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效果,那必须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被有效激发出来,也就无从谈起学习热情,这样的学习一定是被动的,乏味的和低效的,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教学激情与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联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和思考。在教与学这两个主体上,我们往往更加关注和研究学生这个主体,而忽略了自身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首先要有满腔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教学激情,用你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试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缺乏热情,何谈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教学激情与学习热情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它们不可能单方面形成的,它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你的教学激情必须是长久的,全方位的。教师的教学激情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的组织过程中和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中;还要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理念中和教学艺术的追求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如何让教学激情永驻,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用激情去精心准备、组织、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肯定会受到感染,他们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激情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师德修养,铸造高尚灵魂
要想做一名好教师,你必须要爱教育事业,爱教师这份工作,爱自己的學生。这也是教师始终能以饱满的激情去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必须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不骄不躁,不盲目攀比,不怨天尤人,坚持职业操守,培养高雅的师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总之,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学激情的动力源泉,没有爱的激情是苍白的,不能持久的。
(二)塑造个性和人格魅力,激情教学
学生对一门学科能否产生兴趣往往与其授课教师有着紧密联系。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那些富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都会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他们所教的学科也会倍受学生们的亲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个性的张扬和人格魅力。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对他人产生着影响,在语文教学上,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个性的张扬,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都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一个教师具有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独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这样的老师肯定会深受学生喜爱,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产生强烈的震撼,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欲望。
那么,如何促使语文教师个性得到张扬和提升人格魅力呢?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长期来很多教师受“师道尊严”旧观念影响,把自己位置置于学生之上,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一副严肃、不苟言笑的表情,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威信”。新时期的老师应该尊重、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中去,面对学生要勇于展示个性,与学生做知心朋友,与学生缩短心理距离。总之,教师要学会用个性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信任你,尊重你和喜欢你。
其次,教师要自己努力,自我完善,增强自我修养意识,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教师要主动地自我教育,健全良好个性;要努力地完善自己,积极展示良好个性;要注意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个性影响力。
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和尊重教师个性,给语文教师创造健康、和谐、宽松的环境。
最后,积极开展语文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学理念上,教师要融入情感,进行赏识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教师往往怀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然而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赏识学生,实施情感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情感和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四)用激情点燃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中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用激情去点燃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轻车熟路,长期以往,一些老师对语文教学产生惰性,始终坚定执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这种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双向互动的,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和预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并考虑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调节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灵活把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更要延伸于课后,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按原定的教学方案照搬照套,所以教师在课后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对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要勇于面对和解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教师对语文教学没有足够的激情,这种教学模式是很难长久下去的。
(五)教师要有挖掘教学内容和展示语文魅力的激情
很多语文教师都抱怨语文课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不好教。其实,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时,忽略了对语文教材魅力的挖掘。语文教学内容是魅力无穷的,它包含了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又不乏感染人、熏陶人的社会美,更有美轮美奂的艺术美感。语文课中不缺乏美,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美、挖掘美的慧眼与激情。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充分领略语文内在的特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对语文产生持续的不懈追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让学生感受作家创作时或编写者撰写教材时进入的那个情境。另外教师要善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心中的琴弦,往往是美的语言拨动的。在教学中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往往是再现了语文描写的情境。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導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再之,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感知身边的事物。
四、结束语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很大部分取决于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的。只要语文教师始终热爱语文教学事业,永葆职业激情,就一定能不辞辛苦,努力探索有效途径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们走上学习语文的康庄大道上。